首頁 > 情報專欄 > 日作設計》茶室是住居的原型,藤森照信跨越時代的建築觀

日作設計》茶室是住居的原型,藤森照信跨越時代的建築觀

黃世光 / 日作設計

日作空間設計總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對建築及空間設計、手作以及台東家鄉的動態訊息保持關注,喜好旅行並樂於分享。

日前參加了一場新書發表會,出版社與主辦單位邀請作者藤森照信老師進行演說,有機會聆聽這位日本知名建築家的見解,給我們非常多的收穫,自己在忙碌工作之餘,花了些時間讀完藤森照信老師的這本新書《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也想在此分享我的筆記。 

▲藤森照信老師的新書《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為遠流出版社出版,在華山1914舉辦新書發佈會與演講。

這場演講在華山1914紅磚六合院舉行,由本書譯者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黃俊銘擔任與談提問人,由「建築是什麼」這個命題展開,提及建築之所以成為建築的條件、建築與住宅的差異、西方建築與日本建築的不同源流、日本建築發展的獨特性等,藤森照信老師也在會場針對聽眾的提問,提出解答。

▲演講會後藤森照信老師舉辦簽書會,為我們留下很好的參與記憶。

多重身分,設計出獨具風格的作品

藤森照信老師原本是研究建築史的學者,因緣際會接下家鄉長野縣茅野市「神長官守矢史料館」的設計工作,他獨特的風格引起日本多位當代建築家的關注,開啟了他一連串建築設計的作品,2001年以「熊本県立農業大学校学生寮」這個項目,獲得「日本建築學會作品獎」的肯定。從建築史學者、評論家到設計者,藤森照信老師對於自我的要求極高,他為自己的作品訂下門檻限制「不可與既存的建築相似」,因此他創作出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尤其在建築材料上的選擇,更希望回歸原始與自然。

▲藤森照信的知名作品「神長官守矢史料館」,也在茅野市宮川高部。

▲藤森照信老師以「熊本県立農業大学校学生寮」這個項目,獲得「日本建築學會作品獎」的肯定。

藤森照信老師這個看似簡陋的學生宿舍設計,在屋頂的形式、比例和開窗等手法,是遵循長久既定的秩序,也有其獨特的美感,使用的木材、泥土與石材,本身就融入與自然一貫的秩序之中,因此在視覺上也能與大地相契合,因為這樣的平衡也讓人可以感受到美感。

小而簡陋的草葺屋頂農家,映在眼簾裡心曠神怡,也許就這樣讓人陷入了以為只是因為現代人固有的自然主義學所導致的想法,簡單換個想法,在十三世紀曾出現「遠眺無花亦無楓紅 海灣茅屋之秋夕陽遲暮」的詩句,小而簡陋的草屋之所以讓人覺得心情舒暢,是因為形式與材料皆有秩序,於是建築的秩序也與周邊環境保有一致性,

在提及建築樣式與風格時,藤森照信老師以伊勢神宮和出雲大社為例,日本建築藉由週而復始的重複「式年遷宮」的營造過程,傳承並保存過去建築的形式,同時讓舊有的材料與供應得以延續,這也是日本建築幾乎無法用風格變遷來述說的原因。而這樣的概念,也在茶室的形式上留存著,讓千利休最初所作的茶室樣貌,在數百年後仍持續地維持著,原因就在於這個茶空間的用途,自古迄今都沒有改變。

四疊半的茶室是住居的原型

對於設計出世界上稀有的茶室建築,藤森照信老師在新書中提到,無論是從面積大小、設置火爐,或是可以容納人坐臥的事情來看,四疊半的空間一定是住宅的原型無誤。藤森照信老師說,有火的四疊半與日本住居起始點的繩紋住居是相通的,繩紋的住居是中央放置爐火,以四根柱子支撐屋頂,它的面積也約略是四疊半。從面積和柱子的位置來看,適合四個人的坐臥,可以供父母和二個小孩生活,也可以說四疊半的茶室回歸到了住居的原點。

▲藤森照信老師的作品,較遠處的茶室是知名的「高過庵」,另一個則是「空飛ぶ泥舟」。

四疊半在中心放置火的話,可以進去四人。在火的周圍坐著四個人。坐著是需要半疊,躺著是一疊,所以四疊半的面積四個人都可以躺下來。這樣的四方形容納了四個人坐臥的空間。

藤森照信認為,因為茶自成一個世界,因而形成茶人的職業。但是究竟是四疊半的茶室空間促成職業茶人的出現,還是先有職業茶人才確立茶室空間,這已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日本的設計者一直能夠將狹小的茶室空間,活用得淋漓盡致,讓人佩服。

對自然素材的偏愛,與科學技術共用

藤森照信老師在書裡面提到,在設計上他至今仍不斷活用自然的素材,他的觀點並非是與健康或環保有關,而是只因為自己喜歡而已。尤其在質地和風貌上,都是能夠呈現良好品味的材料,他也並非不喜歡鐵、玻璃或混凝土,只是他更希望用自然素材與同世代的建築家決勝負,這點是為何藤森老師的作品永遠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

▲藤森照信老師2007年完成的長野市「燒杉之家」。

▲藤森照信老師在滋賀縣的作品「La Collina近江八幡」。

建築是從空間的構成開始到材料、構造、設備、家具等等,集結了各樣的技術與物資,結合各種人的能力而成,說到其中建築家的工作是什麼,終究就是將這些物資與技術統合為一,並賦予建築物表情的這件事。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事了吧。

藤森照信老師認為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的三大建築材料「鐵、玻璃與混凝土」,都不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如果去除這些構造建物會夏熱冬冷的問題,這些材料建造的現代主義住宅是最安全的。因此他傾向以科學技術用在裡面,自然素材用在外面,「藤森流」的建築作法,就是把鐵和混凝土當骨架,在上面包覆自然素材,做出完美的平衡。

我們也在提問時間,問了藤森老師關於他作品裡常見的紅銅,很好奇為何這麼鍾愛這個素材當作屋頂。在這本書裡「屋頂之國,日本」花了一大部份討論葺造屋頂的各種材料,包括茅草、柿板、檜木皮和瓦片等,在許多歷史性建築裡都扮演重要角色,但藤森照信老師卻在不少作品中大量使用銅元素,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耐候性的考慮外,就是銅片可以藉由簡單工具經由手摺,就可以創造出自己喜愛的形狀,並且能夠隨時間變化出不同的顏色,這樣的美感也是他選擇這項材料的原因。

▲藤森照信老師在水戶藝術館展出的移動式茶室「せん茶」。

▲內部空間維持自然素材的質地,地板以紅銅片包覆著,中間則是可移動的火爐。

先前在水戶藝術館展覽時,藤森照信老師以銅板包覆的移動式茶室「せん茶」,就是個獨特設計的作品,讓我們對其自然美讚的懷古主義,有更深的認識,也激發我們在材料選用上的創造力。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日和設計》隔間是決定孩子成長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