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專欄 > 急須》從煎藥到煎茶,探究茶器文化流動的痕跡

急須》從煎藥到煎茶,探究茶器文化流動的痕跡

黃世光 / 日作設計

日作空間設計總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對建築及空間設計、手作以及台東家鄉的動態訊息保持關注,喜好旅行並樂於分享。

每回到京都時,總會走訪一保堂茶鋪,去買些煎茶回家。開始研究和茶有關的主題時,一直對於日本「煎茶」這個名詞的來源,感到相當不解。煎茶是一種加工綠茶,藉由熏蒸方式焙乾製成,然後再將茶葉揉捻成為卷曲狀,外觀呈現青綠色。整個製作工序其實並沒有「煎」的過程,而這種綠茶之所以取名為「煎茶」,其實是與茶器相關。

▲京都一保堂茶鋪,是個了解日本茶文化最好的地方,以販售抹茶、煎茶、玉露和番茶為主,具有三百年歷史的品牌。

最近和見學館媒體一同走訪了一趟福州,也見識到本地具有豐富歷史的茶文化,也看了許多茶器。而日本的茶文化源自中國,而泡茶器皿或煮水茶器,自然也與中國本地的器皿相關。現今的日式茶具,凡柄與壺嘴成直角相交的茶器,都稱為急須型茶器。「急須」這個名詞,同時成為燒水壺、煎茶器、泡茶器等廣泛通用的名詞,不僅是側柄茶器叫做「急須」,甚至連沒側柄的茶器,也幾乎被同化成為「急須」。

▲我們走訪福州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城市,同時也觀察本地的茶文化。

源於福建的古老茶器

北宋黃裳在《龍鳳茶寄照覺禪師》一詩中寫道:「寄向仙廬引飛瀑,一簇蠅聲急須腹」,黃裳自己加上了註解「急須,東南之茶器」。本身是當時福建著名茶人的黃裳,把著名的龍鳳茶送給照覺禪師,希望引瀑布之水,在急須壺中響起一陣滋滋煮水之聲,大家圍坐在爐邊,品茶談笑,的確是一種講究風雅的意境。

▲自古品茶就是文人極具風雅的活動,從北宋黃裳的詩裡,就可知悉「急須」這茶器的悠久歷史。

從文獻和考古出土實物來看,「急須」的發明地應該來自大陸東南吳越一帶,尤其在福建的窯址遺跡中發現最多,以文化傳播的路徑來看,福建很可能就是「急須」的發源地。因為在閩南語中,「急燒」的發音與日本的「急須」的發音「Kyusu」,幾乎一致。

▲位於閩北的建窯遺址,是宋代八大名窯之一,是當時著名的窯場,窯址坐落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後井村,歷史上水吉曾屬建州轄地,窯因而得名。

▲非常適合一人飲的急須茶器文化,成為現代人品茗的另一種紓壓方式。

藥銚子延伸而來的加熱器皿

「急須」這個器皿,其實是從「藥銚子」延伸而來,傳統中藥的製作過程叫做煎藥,用來煎藥的銚子就是「急燒」的原型,當急需使用煮沸開水時,與其用體積大的釜,不如用加熱更快的小容器。急燒的發明,完全是因為容器較小且有蓋子,加熱快、水更容易煮開,它有壺嘴可以直接倒入杯內,整個流程更加方便。

從煎「藥」的器皿,換成煮「茶」的茶器,「煎茶」一詞的來源有了比較可信的考據,但現在幾乎不會直接在直火上煮茶,而是以合適的水溫來泡茶,「急須」的作用更像是「功杯」。現今的「急須」內部,幾乎都有搪上瓷釉,因此是不可以加溫的,一旦加溫的話,釉料很可能會脫落,嚴重影響使用壽命。

▲用來煎藥的銚子就是「急燒」的原型,從煎「藥」的器皿,換成煮「茶」的茶器,「煎茶」一詞的來源有了比較可信的考據。

文化的流動一直都是相當有趣的,日本的茶器近年來在中國也迅速升溫,隨著日本南部鐵器受到矚目,側柄急須也連帶著引起了大陸不少陶藝工坊的注意,開始興起仿燒側柄急須的浪潮,也許哪一天我們又會看見傳統中式茶具的再生,那應該又是另一番茶文化的新局面。

▲三重県四日市市萬古燒的急須,設計上也趨向極簡。

▲中國也有越來越多橫柄急須產品的出現,是個很有趣的文化流動現象。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境庭設計》法式宮廷的精緻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