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IALD 設計賞》照明設計師鄭雅慧,讓光的設計為空間創造故事

IALD 設計賞》照明設計師鄭雅慧,讓光的設計為空間創造故事

在國外已發展成為一股主流趨勢的照明設計,在台灣似乎仍像人類剛由蠟燭走向電燈的階段,照明對建築與空間的重要性,仍是那麼朦朧而遲疑。

今年在一項國際性的大獎: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IALD)中,有兩件得獎作品都有台灣出身的照明設計師參與,其中優秀獎作品「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PARK HYATT SANYA SUNNY BAY RESORT),由澳洲 Flaming Beacon公司設計,而負責這個設計案的專案設計師鄭雅慧,適逢假期回到台灣,讓見學館有這個機會與博森設計潘龍總監一起採訪這位在國際上「發光」的設計師,分享她學習的過程與在照明設計領域發展的經驗。

▲見學館編輯團隊採訪今年獲得 IALD Award of Merit 的鄭雅慧設計師(右),並邀請今年獲得TID Award的「博森設計」潘龍總監(左),一同訪談見學。

燈光設計不是一個主流的領域,但我覺得越冷門越好。

把過去的學習當作基本的背景

1997年畢業於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的鄭雅慧,曾在台灣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因為當時留學選擇唸建築或是室內設計的人很多,不想跟別人一樣的鄭雅慧,選擇往德國Hochschule Wismar攻讀燈光設計研究所。「我在德國讀書時有實習課程,那時我到美國周鍊老師那裡實習,他很提拔台灣後輩。後來還沒畢業我就得到在澳洲照明公司工作的機會。」鄭雅慧說。因此她的人生就從德國轉向澳洲,後來進入了澳洲墨爾本一家國際知名的照明設計公司The Flaming Beacon任職。

對於學習領域的轉變,鄭雅慧說:「我在中原讀書的時候,對照明很有興趣,以前中原沒有照明課程,但是到我那一屆就有照明設計課程。其實說是室內設計系,但是課程涵蓋很多東西,例如照明、織品、植栽景觀,所有有質感的東西,除了室內設計課程以外,學校也會介紹我們相關的課程去學習。那時候我們的照明老師是石曉蔚,當年她從美國回來,把國外的IES(北美照明工程協會)手冊概要翻譯進來教我們。那時老師的翻譯變成了教科書,裡面的一些作品照片都還是我們做實驗拍照的。」

大學學的是室內設計,現在則走向照明設計,雖然是跨領域,但是事實上卻是相關的。「早期台灣的室內設計很多是建築師教的,所以課程建築的觀念還滿重的,這點幫助很大。在國外很多室內設計的課程其實是室內裝飾,對於Deco設計比較強,但是對空間設計的想法比較弱。」這些學習過程讓她在建築內外都可以溝通,在照明設計的工作中有了更好的發揮。 

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

體驗過台灣的設計環境,讓她決定離開台灣進入國際型企業,「我記得我在德國讀書的時候,畢業之前教授問我想去哪裡工作,我說我想去加州或澳洲,老實說,因為之前我在當室內設計師的時候,工作非常辛苦,假日還要去工地,在整個亞洲地區,工作步調很緊湊,大家都加班到半夜,趕圖的時候甚至要熬夜,我記得我那時八點回家是很奇怪的。所以我想到國外工作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追求,我也沒有想過會待那麼久。」

對她而言,在國外工作最大的問題是會想家。在燈光設計的領域,20個人的照明事務所已算是大型事務所,但在國外重視的是實力,不會因為性別而有差別的待遇,以女性設計師來說,比較大差異的在於體力。「因為照明都要爬梯子上去檢查燈具、調光,做照明的人通常調光都是在晚上,有時候都要通宵工作,所以體力部分比較吃力。出差調時差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比較辛苦的問題。」

因為通常是大型的或特殊的案子才會聘請照明設計師,鄭雅慧設計師所工作的The Flaming Beacon擅長於飯店或是高級餐廳、高級住宅的照明設計,這也讓她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建築,挑戰不同的設計。

中國的建案、澳洲的公司、來自台灣的設計者

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裡,台灣有傢俱設計獎項,甚至也有燈具設計的,但是好像沒有太多關於照明設計的獎項。鄭雅慧認為:「照明設計算是一個很新的領域,我想應該是說在歷史上傢俱與人的關係比較久遠,而光的科學是到近代才比較有研究。」

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獎雖然是國際性的大獎,但似乎在台灣並不是那麼為人所知,這個獎是國際上重要的獎項,很不容易獲得,台灣曾經獲獎的有林大為先生與更早期的姚仁恭先生,但後來反倒是是中國那邊獲獎比較多。這項得獎的作品,是在中國的飯店設計案「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鄭雅慧談到這個案子的設計過程,就飯店形象照中最搶眼的戶外夜景的設計,她說:「這個案子很有趣,一開始大建築師只告訴我們說要放玻璃球,事實上建築師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玻璃球要怎麼放,細部就交到我們手上了。所以我們拿到圖樣時,只知道圖上的圈圈是玻璃球,但沒有很清楚的規範究竟是要什麼樣的表現。」

因為飯店建築採用了大量的中國當代元素,「我在做玻璃球的時候,我找到的靈感是『天燈』,我研究了天燈是如何發光的,所以實際上這些玻璃球裡面是有學問的,我們加了漸層的玻璃在裡面,讓光源就像燭火一樣,忽明忽暗、有飄起來的感覺。」透過理解建築師的想法與自己的研究,鄭雅慧讓燈光的呈現不只是一顆「玻璃球」,「比較有呼吸感與生命感。」

▲玻璃球是有視線引導的功能,把海的景象與帷幕牆連在一起。

▲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的外觀

▲讓簡單的玻璃球有呼吸感與生命感。

▲這些獨一無二的燈具屬於中國當代風格,都是照明設計師自己發想,在中國製作,由業主決定,最後再由照明設計師審核。

▲潘龍總監認為,訂製燈具強化了空間,把空間的風格與調性強化出來,燈光的氛圍讓空間變得更優雅,視覺焦點也延伸到後面。

▲從編鐘發想而來的設計。因為圖書館空間很高,加上一個比較有量體的設計,讓空間不單調。

PHOTOGRAPHY /© CHUNCHENG HUANG、© YA-HUI CHENG, IALD、© DENNISTON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 PLANNERS

▲2009年畫的早期草圖階段的手繪稿。

思考如何讓明暗形成光的韻律。

設計考量的重點

照明設計師通常在建築草圖時就會參與討論、提出建議,「那個時候設計師的想法是最純粹的,在那時介入,藉由設計師的想法,把燈光表現出來,了解他們的想法之後,接下來的細部發展就會有共識,比較容易進行。」

室內設計也一樣,在初步與室內設計師溝通好之後,在設計時就不會有多餘的、沒有意義的燈。例如「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的泳池設計,「有直射光是很刺眼的,所以我們是打影子在上面,人在游泳時,看到燈具打出來的影子,顯現出比較輕鬆的氛圍。」照明設計師在整個平衡的處理上,不只是光的平衡,還有影子的平衡,「因為光要有韻律,一定是有暗與亮,這些在我們的腦海中就開始構思如何組合。」

有時候室內設計師提出的空間很完整,照明設計師只是幫忙看一下光的平衡、哪裡配光比較好,有時候室內設計師構想不強,會使得燈光也不會做得好,「因為燈光在強調空間的結構性與韻律,事實上是要把一些漂亮的元素照出來,形成一定的平衡感。我們會去解讀空間,溝通如何讓設計被看見,有時候我甚至會畫設計立面圖。如果室內設計元素比較複雜,因為打光是會被看見的部分,我們就會改採重點式,化繁為簡的方式,讓他稍微有層次。」

從事室內設計多年的潘龍總監認為,「抓到室內設計師要的效果,反而會是一種加分的效果。不過台灣其實在燈光設計方面還是注重在開放式的空間,比較沒有把重點放在室內空間裡,才會都交給室內設計師處理。」

從設計初期就會在腦中構想燈光呈現的樣貌,鄭雅慧所想的是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從一個黑暗的角度開始構想空間性如何,怎麼強化建築的元素、怎樣將燈光帶回到人性的尺度。例如休息區低位置的燈,是從建築與人的尺度的平衡去考量的。還有布光的平衡度,如果整個都發亮,就失去張力。當整個環境是非常亮的時候,我反而會用一種反差的方式去做。」

▲「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的游泳池

燈光設計的手法必需與空間設計者一致,否則就會形成衝突

照明設計師的角色

儘管是不同的設計領域,但是鄭雅慧認為設計想法其實是共通的,「對我來說,照明要做的是把空間的故事與戲劇性找出來並強化它,每個設計師在做設計時都有其中心思想,所以我們用的語彙會一致。假設在一個比較現代的空間,燈光的表現手法也會是同一種方式,若今天是比較復古的風格,燈光也會朝向復古的設計。燈光設計的手法必需與空間設計者一致,否則就會形成衝突,不是一個好的結合。」

有時候甚至透過討論,幫助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找出想法,完成一件共同合作的作品。但是以她的經驗,年輕設計師反而比較難溝通的,「因為年輕設計師都想要展現『我就是主導』,會很執著『我就是要這個』,聽不進別人的建議。我們與很多設計師配合過,一看圖就知道這個設計好壞,會給予建議,但是年經設計師比較聽不進去,而且他們通常把燈具變成一種裝飾,而不是以建築性的觀點來看待。」

除了必須花時間去說服,有時候要在做完之後年輕設計師才會察覺到。例如流行黑色的時候,設計師就會在室內空間裡用了很多的黑色,但是黑色吸光,無法表現出空間感。「因為我們最後看的是空間光的平衡,在細節表現上,我們甚至會告訴設計師換什麼材料更能表現出質感。」

在設計燈光照明的時候,照明設計師已經先知道空間裡會使用的材質,「如果這些材質不是我們想要的,就會建議室內設計師,或是告訴他我們需要多少的距離、什麼樣的材質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中間很多細節都是溝通協調來的。」

照明與材質之間有很大的關係,什麼材質適合什麼樣的照明,一部份是靠設計師的經驗,但功能性的照明要經過計算,「像旅館強調的是氛圍,但如果是閱讀燈,或是游泳池的燈光,牽涉到安全性的問題,就必須要注意。」

儘管對於空間與材質等的使用,照明設計師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她認為「現在談的都是建築照明設計,所有的元素應該要融合在一起。如果建築空間有特別的中心思想,所有的設計都應該配合,不可能建築有建築的中心思想,光有光的中心思想,除非,這個建築的中心思想就是光,光就會成為表演者而不是背景。」照明設計師的角色必須適當地隱藏或凸顯,才能成就完美的作品。

潘龍總監認為燈光設計要懂得還滿多的,包括材質的肌理、表面、反光性質、顏色等,他也對這幾年因為倡行節能,LED盛行,提出疑問,「LED在使用上對於傳統鎢絲燈泡所能表現的演色性,應該還無法百分之百達到,在這兩者之間,照明設計師如何拿捏?」

鄭雅慧說:「現在比較沒這個問題,以前要節能都用LED,但LED品質並不是很好,光穩定度不夠,現在在歐美,尤其是美國,LED的暖調光都發展得很好,現在越來愈多LED在調暗的時候顏色會變暖,像白熾燈一樣。」

溝通能力是設計師的基本功

從對照明設計師專業的尊重,潘龍總監以自己的經驗提到,設計好的空間交給使用單位,也希望他們善待那個空間。但是使用者往往因為自己使用上的需要而不會照著設計者的想法去使用,「當然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如果使用上的需求能在設計階段就與設計師溝通好當然是最理想的。」對此,鄭雅慧設計師提到了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點,「設計必須要以使用者能理解的角度去說明。」所以設計師最重要的不是多有才華,而是要具備溝通能力。

▲博森設計總監潘龍也分享工作經驗,認為室內設計日後也必須強化照明設計的能力才行。

她認為燈光師不只是在桌前畫圖,也要有對業主的表達能力、對其他國際設計師的溝通能力,做設計時必須要與很多國外設計師協調,有時候談到設計概念,也要達到共識才行。「在外國工作,我想語言的溝通能力是最重要的。我們那個年代一般都是國中才開始接觸英文,加上台灣的英文教育在聽與說的能力不夠強,而在國外他們比較注重的是溝通,所以這方面可能就比較弱,必須自己加強。但在表達時,因為有文化背景的差異,同一件事情上面比較難達到共識,所以就要去了解當地的文化,也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麼想,再用自己的角度去解釋給他們聽,就能夠得到理解了。」

溝通的能力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今年得獎的飯店案。

「建築師跟我們說『玻璃球』,但我們對業主說明的時候,說的是這些『龍珠』,正好投其所好,因為業主很相信風水,建地剛好在一個灣地,宛如一條龍,所以他自己的住宅設置在所謂『龍眼』的位置,而飯店六棟建築物就是在龍身的部位,所以在設計建築照明的時候,我們就讓建築出現宛如六條龍在天空飛的感覺。這就是用業主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以光為主的建築

看過國內外的作品,以今年得獎的作品為例,鄭雅慧認為日本在照明設計上相當值得學習,「他們把自然光與人造光結合在一起。」以光為主的建築,除了日本建築師如安藤忠雄,她推薦大家欣賞美國建築師JAMES CARPENTER 的作品,「一開始就是以光來做建築,很多作品都與光有關,窗戶的部分會用自然光的光學原理製造出彩虹,或是建築立面面板利用角度取景。今年得獎的「FULTON CENTER」就是JAMES CARPENTER 的作品之一,「這是一件將光與建築結合在一起的設計,建築有開個圓孔洞,透過所有的材料將天空的現象反射進來。」

▲美國建築師JAMES CARPENTER 的作品「FULTON CENTER」

▲美國建築師JAMES CARPENTER 的作品「ISRAEL MUSEUM」

「所謂的美,往往由實際生活中發展而成。」--《陰翳禮讚》

表現空間的故事性

在台灣很多人都認為照明是可以用計算的方式去處理,潘龍總監從鄭雅慧設計師的訪談中,理解到不管做設計或建築,都需要人的感受去體驗。

「我覺得現在很多規範都是被照度給打亂了,因為這是比較工程層面的,機電工程師掌控之後,就會以數值作為標準。而這一套是從美國進來的,對於光線的敏感度,環境是很重要的,所以現在國外也在討論標準該怎麼訂,以前的人燭光就可以讀書,為什麼現代人非要300、500勒克斯(Lux)呢?規格該怎麼去規範。LED閃爍的頻率現在也開始有了規範,因為現在發現雖然可以節能,但是閃爍頻率對人體是有影響的,而現在才發現這個問題,有人已經在寫規範,只是還沒有正式公佈。這些事實上都是很科學的。」技術與知識只是配燈時的參考,最重的還是如何透過燈光將空間的要呈現的中心思想與故事表現出來。

燈光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設計角度,特別是燈光設計師都很喜歡去看劇場燈光,透過劇場燈光表現出的故事性,讓自己不會被建築的刻板印象給束縛。除了看劇場,鄭雅慧也喜歡去看畫展,「我喜歡印象主義,印象主義的作品對光影描述是很有感覺的。」另外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照明設計師最常做的休閒活動是「城市速寫」,鄭雅慧在墨爾本常和公司同事帶張小凳子坐在街上就畫畫,觀察一些白天光的現象。「事實上我們對於攝影也很有興趣,因為攝影也是在捕捉光。這些之後都進入到我們的設計中。」

對設計者來說,設計與生活是相關的,當體驗豐富之後,在設計工作上就很容易掌握想法。設計的領域相當多元,在每個階段的學習或見識,都能為你累積日後工作上的卓越能力,從鄭雅慧設計師的身上,我們也看見女性在設計職場上的卓越能力,能以專業能力在海外工作,才是年輕一代應該學習的榜樣。

 

燈光設計師 鄭雅慧

Ya-Hui Cheng holds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Interior Design from CYCU in Taiwan, some postgraduate qualifications from KTH in Sweden,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Architectural Lighting Design from Hochschule Wismar in Germany, writing her thesis on daylight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She gaine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interior design and lighting design in Taiwan and New York before moving to Melbourne to join The Flaming Beacon in 2007. Since then she has designed and run projects of various scales from boutiques and high end residential, to luxury resort hotels in China, Dubai, Indonesia, Macau, Malaysia, Singapore, Taiwan, and Thailand. She is well travelled internationally and appreciates cultural sensitivity in design. Her work is inspired by light in nature,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space.

The Flaming Beacon:http://www.tfb.com.au

 

博森設計

「博森設計」由熟悉各種工藝的設計總監潘龍主持,以崇尚簡約設計的哲學,回歸自然事物的本質,將簡約精工發揮到極致。近年來博森設計作品在家居或商業空間的作品都深受好評,以設計作品「Shared Office」,獲得2015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TID獎的肯定。博森設計的作品,總是能將空間內外的人文歷史與地景串連起來,並利用材質的既有紋理,為業主打造簡約卻不簡單的美學空間。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撰文:Frances Wang/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 》香港Campus學生公寓
境庭設計》從文化萃煉設計語彙,營造東方富足意象的美感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