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城台南》漫步光影之間,在漁光島上與「毛屋」相遇
聽過漁光島嗎?
它就像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跨過漁光大橋,轉進一座森林,彷彿來到另一個世界般,但島上的氣味卻是簡簡單單,稀鬆平常,只能略微嗅出這裡上演的,是長年一路沿襲而下的時光之味。
漁光島古稱「三鯤鯓」,是一座約有三百多年歷史,鄰近安平舊港口內的獨立島嶼,近幾年因為把舊港道挖開,使得現在的漁光社區也真正變成一座「島」,只能靠漁光大橋對外交通,當地居民多以養殖業為主。漁光島其實離臺南市區路途不算遠,由繁華的都心逐漸行往邊界,在橋的後面出現了城市少有的大片綠意,熱鬧的氣味緩緩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庶民生活的踏實感。
而我們今日參訪的目的地「毛屋」就位在漁光島上,由國內知名自由建築人毛森江設計,他在《毛屋記事》一文形容這裡是「一座橋.二個世界.世外桃源」,在回憶與嶄新的榮景輪轉之間,他以極致純熟的技術手法,建造了這座樸實低調,寧靜且美麗的清水模建築。
▲聽聞其名氣許久,終有機會一訪毛森江的建築作品「毛屋」。
▲《綠.建築家》特邀「博森設計bosondesign」總監潘龍擔任品味顧問,一同與我們探訪「毛屋」的建築美學。潘龍設計師以「Less is More」為信念,提倡「簡約美學」,在眾多設計案例中加入簡約、黑白、光影、自然性等元素,企圖讓自己熱愛的簡約藝術化作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美好。
光影之間,不容失敗的清水模建築
抵達漁光島,感受著淡去城市繁華的悠閒氣味,毛森江的女兒毛鈺婷小姐在民宿停車場等待著,帶領我們轉個彎、循著小路繼續前行,大片清水混凝土圍牆映入眼前,第一眼見著毛屋,便充分感受到已然是種大隱隱於市的靜好,毛小姐說,毛屋是毛森江生涯第20年的作品,「他認為身為一個建築專家,最成熟的時刻是五十五到六十五歲這十年之間,所以他給自己一個機會,再做一次自己的業主。」繼2005年完成台南另一個建築作品「毛鏗」,毛森江期望自己累積多年的作品與經驗後,能有個較為純熟的收成,「做自己的建築」這樣的想法就此誕生。
毛森江,年輕時從事服裝業,長期至日本出差,漸漸地開始注意到建築並產生興趣,直到遇上安藤忠雄的作品,毅然決定棄服裝轉建築業,毛森江自學建築,旁聽學院課程,持續往返日本學習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做法,1997年與1998年間至日本大林組與竹中工務店修業,之後幾年分別至各國研習、學習建築,並於精研清水混凝土技術後,在1998年成立「式澳清水混凝土」及「毛森江建築工作室」,2010年成立「森Design House」。毛小姐表示:「他的建築之路是反著走的,先從土木及營造技術切入,再開始學習畫藍圖、設計圖。」雖是自學起家,實作技術底子卻相當深厚,我們眼前那精緻完美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或許也來自於此吧。
毛小姐跟我們說,「身為台南人,我們自己都很喜歡漁光島這個地方,在過去這裡叫作『秋茂園』,是小朋友的遊樂園區,也是我們兒時的回憶。後來園區荒廢,留在這裡的住戶都是年紀比較大、老一輩的人,所以這裡的風景、氣味都與台南市區很不一樣。」而毛森江因緣際會下,買到漁光島的建地,便開始實施「蓋自己的建築物」計劃,「他畫了兩小棟房子,這棟玻璃大屋仍保留過去老建築的樑柱;另一棟小屋基地只有8坪,為毛先生挑戰小房子的建築設計,是他自己相當喜歡的作品。」
毛屋共有兩棟建築體,「小屋」為國內少見的小型三層樓住宅,「玻璃大屋」則利用既有的建築型式,保留了四道牆與支撐樑,其他所有樓板、屋頂則全部打掉重新規劃。其中,「小屋」扣掉室內挑空的切割部分,實際使用面積為4坪,並在地面層下爭取了一米多的使用空間。毛森江費盡巧思挑高處理,僅僅4坪的小建築,卻有著兩房一廳的層次空間;空間雖小,但卻能讓居住者感受到互不干擾的氛圍。
▲因為坪數小,「小屋」以三角切割、貫穿兩層樓的建築手法表現;壓克力透明三角桌,亦是為了使空間放大、視覺穿透而安排。
▲樓梯雖然已加裝了鐵欄杆,但因安全考量,毛屋仍不開放給孩童入住。
▲木頭材質以檜木、冷杉為主,淡雅的清水混凝土、自然純淨的木質元素,兩者交錯出獨特的靜謐氛圍。
▲大至建築,小至配件裝飾,都是毛森江自己設計,再請人發包製作的。空心的床頭板竟放有晾掛的衣架,低調簡約的毛屋裡,其實隱藏著重重巧趣。
此外,在毛森江的建築作品中,「水」是相當重要的元素,他認為「水」能使空間活絡過來。在毛屋外的池子,水緩緩地流動著,池中數隻紅白橘黃的錦鯉點綴著碧綠,上頭搭的百香果棚則是怕魚群被烈日曝曬。
藤蔓緩慢繞著木頭向上爬行,室外的綠意、水池造景、日光透過一整面的透明落地窗引入,玻璃牆面映照著粼粼水光,這景著實讓人感到活力十足,充滿了生命力。
毛小姐表示:「玻璃大屋則承襲毛森江一貫的建築手法,有很棒的書區、餐廳讓大家可以交流互動。」大屋以完整住宅的概念,安排三間房間、客廳、廚房等功能區,其中,無中柱支稱的「旋轉樓梯」,建造技術極為高深,中間完全沒有連接點、一體成型,每個旋轉的角度都經過精密的計算,作為串連整棟建築的「靈魂」。
▲除了混凝土的技術表現之外,玻璃大屋內的「旋轉樓梯」亦是毛屋工程裡困難度極高的一環;而後方佈滿整面牆的挑高書牆顯得氣勢十足,在毛森江另一個代表作「毛鏗」中也曾出現過。
▲二樓房間以台灣煤竹錯落交接而成的落地窗為此空間的特色,竹與竹之間的縫隙若隱若現,曖昧不清的光從間隙灑進房內,空間之美不言而喻。
而毛屋令人立即注意到的,就是毛森江極度專注投入、已成為個人印記的清水混凝土,混凝土在他的眼中「既是一種結構概念,又是一種不外加偽飾概念」的建築材料,高難度的建築工程,必須抱著極致小心謹慎的態度面對,前置作業的繁複與精準計算是能否做出一件完整作品的關鍵,毛森江選擇只有一次機會不容失敗的清水混凝土,讓我們能看見最理想狀態的建築作品,也體認到他對於實現空間精神的智慧,以及對於建築「作為這個時代留下來的記憶場所」的期待。
▲清水混凝土纖柔若絲的藝術美感,以及背後的工匠精神,是毛森江作品最引人入勝的重點之一。毛屋透過清水混凝土與光、影之間所融合出的空間層次,讓小空間也能散發出豐富性。
感受自然變化的「毛院子」
就在毛屋隔壁,尚有一座最新落成、作為用餐空間與招待所的「毛院子」,在蜿蜒的鄉野小徑上,綠草如茵的毛院子彷彿能使人知曉真正的日月星辰,碰觸到真正的大地,「自然感」極為濃厚的毛院子,所見皆是美,說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也不為過呢。
▲毛院子一角擺設著台灣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大大的頭、頭上還有一塊狗皮藥膏、骨瘦如材的身軀,代表著台南漁村小孩的意象。
在炎熱的午後,毛小姐與我們坐在毛院子裡聊建築、聊設計,她提到,在毛森江心中,「小小的房子、大大的院子」是他對住宅的想望,「在毛屋裡可以看到毛先生最原始的喜好,而增添自然元素的毛院子,則是更加實現了他心目中的建築。」清水混凝土、綠意、陽光、空氣、水,是毛式建築最常出現的元素,「毛先生喜歡自然、有生命力的東西,整體空間不上漆,也不把設計做到『滿』,他希望剩下的部分能由住在裡面的人用生活與時間來補足。」
「用建築把人記憶起來。」毛森江認為建築是人每天生活、存在的地方,其所留下的各種痕跡,都將經由時間的變化,成為令人回味的歷史。
▲原木的色澤和觸感也會隨著時間產生變化,以整塊冷杉製作而成的長條長桌,是毛屋民宿招待客人用餐的地方。
▲燈具風格表現一貫簡潔的設計。
▲潘龍設計師表示也很喜歡「毛院子」,他說:「木頭的痕跡是歲月的記憶。」建築也是「越陳越香」,因為有人生活過的「記憶」,大自然的生命是一直在循環的。
▲毛院子旁的「無寮」是源自毛森江自身的生活習慣與嗜好,毛小姐表示他很喜歡泡茶,希望能有一處能在微風吹拂下泡茶給客人的茶寮。「無寮」空間同時也反映了在地人的日常生活習慣。
此外,毛小姐也特別提及毛森江對於「界」的概念,「毛先生覺得住在房子裡就像是把自己關起來一樣,跟外界接觸不到,他認為既然外面的太陽光這麼漂亮,為什麼要把光遮起來呢?因此,他希望將家的『界』延伸到圍牆外,把室內的『界』儘量透空。」毛院子彷彿一座玻璃屋,人們在此處自在地享受與自然共存的「無界空間」,光影的流動豐富空間的層次;無形的微風,遊走於有形空間;綠意、流水則賦予建築無窮的生命力,這在毛森江的建築中是再自然不過的美麗景緻。
▲將「界」延伸到圍牆外,讓生活在裡頭的人不必拘謹,並享受與自然融合的舒適空間。
在參訪的最後,潘龍設計師問起毛森江與其啓蒙建築師安藤忠雄之間的故事,毛小姐說:「毛先生因為過去的服裝事業常往來日本,他受到安藤建築的『永恆性』與『寧靜感』吸引,體悟到建築才是可以永久保存下來的『設計』。」
「有許多人會問毛先生,為什麼你的風格跟安藤忠雄這麼像?他回答,因為我覺得我是他的學生,他是我的老師,學習跟模仿是同樣一件事情,但學習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模仿只是單純做那個動作而已,這是不一樣的。」
毛森江的建築與空間,容易讓人與安藤忠雄的作品作聯想,但其實兩人既相似也相異,安藤的建築充滿著「神性」,身為台南人的毛森江,卻在作品中更彰顯了「人」的元素,因此他的作品整體上更加溫暖、圓熟,也比較具有手工的濃潤感,與安藤忠雄略微出世的氣息,有著不盡相同的氛圍。
▲不過大體而言,安藤忠雄與毛森江兩個人都喜歡營造與外在世界隔離、簡潔的立面外觀,並使用清水混凝土與垂直性光源,打造出寧靜、充滿靈性的空間。
潘龍設計師表示很認同毛森江尊稱安藤忠雄為老師的想法,「這不是一種copy,而是一種學習、一種積極上進的態度。對於晚輩來說,心中一定會有前輩的作品是自己學習的對象,但經過時間的沈澱,歲月的累積,工法、技術、知識各方面的成長,我想這都會有所轉變的。」
在參訪結束時,潘龍設計師與大家分享,「我很喜歡毛先生的理念、哲理、想法,他曾經提到『人的原點是個真字,空間留下的是一個記憶,而建築則是永恆』,這些和我一直在倡導的簡約美學、回歸到事物自然本質上的概念很契合。他讓光影與留白交融,使空間形成不同的面貌,待在這裡真的都不想走了呢。」
純淨脫俗的漁光島上,毛森江的建築溫暖誠懇,觸碰著人們深處的感官思維,不喧囂的低調美學,是空間、人、建築之間的相處模式,這場與「毛屋」相遇的美麗故事,希望你們也能感受到那尤其珍貴的建築語彙。
毛屋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119巷2-1號
電話:06-391-2113
博森設計
「博森設計」由熟悉各種工藝的設計總監潘龍主持,以崇尚簡約設計的哲學,回歸自然事物的本質,將簡約精工發揮到極致。近年來博森設計作品在家居或商業空間的作品都深受好評,以設計作品「Shared Office」,獲得2015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TID獎的肯定,並入圍2016 Good Design Award。博森設計的作品,總是能將空間內外的人文歷史與地景串連起來,並利用材質的既有紋理,為業主打造簡約卻不簡單的美學空間。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撰文:黃聖雯/攝影:吳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