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由下而上,醞釀都市再生共識

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由下而上,醞釀都市再生共識

2014年日本安倍內閣提出「地方創生」政策,成為日本近來的熱門議題,透過舉辦「GOOD DESIGN AWARD 優良設計獎」關注社會議題的日本設計振興會協會(JDP),2014年曾頒發優良設計百選獎(Good Design Best 100)給「里山十帖」,作為推動其再造地方生機、振興地方經濟的助力與肯定。

地方創生的實踐也從日本延燒至臺灣,不但如此,2018年JDP更將此國際肯認頒予臺灣,一項改變臺北市街巷空間角落的機制——「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承接執行的空間媒合計畫。

▲此次由「境庭國際設計」周靖雅總監參與見學,與見學館一同採訪「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副執行長施佩吟,進一步理解榮獲2018GOOD DESIGN AWARD的「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計畫。

從台北好好看到打開綠生活

(Photo credit:原典創思)

近年來,臺北市的地景正悄悄地改變。有些荒置空地轉眼變成充滿香氛植物的香草園;有些巷弄中的畸零空間出現了一些熱血的年輕團體加入創意改造的行列;原本老舊房舍拆除後的空間,在政府尚未有利用計畫以前提供給社區居民參與認養種菜的行列;甚至,不只是公有土地,也有許多民間單位嚮應社區營造,無償開放民眾來做環境綠美化。 

Open Green想創造的是一個新型態的社區公共空間。」從「台北好好看」開始就已參與再造規劃的施佩吟表示。

什麼是Open Green?

為反轉過往「都市更新」著眼於窳陋建築的汰舊換新,重於硬體的、表面視覺的建設,2014年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的「打開綠生活」是一個具有實驗精神的生活空間改造計畫。這項計畫透過公開徵件的方式,邀請社區居民及社群團體加入創意改造的行列,「由下而上」自主改善生活環境、經營荒置空間。

Open Green的計畫脈絡可以回推至2009年臺北花博會展期間,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所推動的台北好好看系列二計畫,針對當時臺北市的暫時性綠地進行綠美化,「臺北市過往單一推動都市更新著重於硬體的、視覺綠化的建設,在那次的實驗案例我們摸索出實踐綠生活的新可能。」施佩吟以「羅斯福路沿線綠點營造」計畫向我們說明,因為有了民間的參與,在空間設計上拉進了綠生活設計,如開心農園、雨水花園、閱讀藥草花園等;同時串連NGO團體展開一系列呼應社群興趣的活動,像是星光夜讀、都市農夫講堂、不插電的麵包窯等活動。「這樣的空間與社群媒合模式,讓社區(地緣性)與社群(議題性)之間更能有效接軌。」也成了接下來Open Green生活空間改造計畫的主軸。

▲羅斯福路綠點計畫中的「雨水花園」,基地前身是日式老舊房舍,因年久失修而荒廢殘敗,延續原房舍庭院的植物樣態,在水泥叢林的都市空間中,創造出一個仿自然生態運作的綠地。(Photo credit:原典創思)

▲完成了羅斯福路沿線的綠點再造,進而與民間NGO團體合作,在沿線的五個綠點展開一系列呼應社群興趣的活動,讓綠地不再只是都市背景。(Photo credit:原典創思)

社群社區的共創空間

Open Green的核心精神就是「綠生活」。運用步行可及性的地緣觀,議題串連社群團體指認地區範圍。「綠生活」不只是環境面的,在人文社會的關懷也同等重要,連接聚落紋理、產業鏈,並且將綠生活的邊界輪廓從單一住宅圓圈擴展至公共設施、歷史空間甚至商業區、學區,讓都市生活形成有機的範圍區塊。

 

佩吟表示,面對地區型的各式特質,Open Green鼓勵技術社群、地緣社群及議題社群合作,一起進入社區參與公共空間的改造。並透過四項Open原則檢視空間的再生——打造「新公共空間」、打破「僵固使用」、打開「社群邊界」、打下「小系統循環基礎」。目的是以軟體為基底,開創空間改造的新方式, 各式各樣的公共開放空間都鼓勵民眾參與加以改造:屋頂、垂直立面、庭院、畸零地、公私有閒置空地或房舍、水體、老樹、牆面等。

「透過在地微型的行動與實驗,引動居民、在地學校組織等及創意協力團體共同改造公共環境介面,這樣的方式正符合國際創意城市的潮流——在地化「地方創生」(Place Making)。」

▲位於大同區保安路、老舊樓房之間的小柴屋,是Open Green的案例之一,這一帶舊稱柴寮仔,過去是大稻埕的腹地,也因此造船、修船等工業匯聚於此,藉由將閒置空間變身為手作技藝的共享空間,重現柴寮仔濃厚的傳統木鐵工業文化。(Photo credit:原典創思)

簡單來說,Open Green已經不單單只是城市綠化了,而是具有實驗精神的生活空間改造計畫。放入更多關注在地區脈絡與社會人文的作用,並且將空間改造的各個階段向外開放,不單靠政府也不仰賴單一地緣的社區參與,不僅可以改變過去對硬體改造的偏重,此般鏈結社會的過程更能接地氣並觸碰居民的心。

連結人與人的中介機制

Open Green透過開放提案,引入社區、社群動能,原典創思在Open Green扮演著中介的角色,輔導社區團隊、串連各類型社團組織,申請單位可以是里長辦公室、社區大學、街區/社區發展協會、致力社區營造的團隊如綠點點點點、或是像Plan b專門活化閒置空間的品牌近年來亦開始活躍。 

獲得2017 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的「ParkUp古亭」,是Open Green最受矚目的改造案例,由「Plan b 第二計劃」向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申請Open Green計畫並執行,座落於師大操場旁小巷,運用九座白色單槓回應在地生活議題,可作為長者的健身設施,以及社區居民曬被單的空間;單槓結構亦可產生多樣化的使用如掛起秋千、吊床、球框和市集攤位等等,透過共創和共享機制,達到閒置空間的再生與社區網絡的連動。

(Photo credit:Plan b)

另一個成功打開閒置國有空地鐵籬、延續同安街文學巷氛圍的「施洛德文學花園」,原是國有財產署的空地,長期出租為民間收費停車場,在停止承租後,成了資源回收堆積的髒亂點,由中正社區大學的陳彥良老師帶領以學員及志工透過將入口圍籬移除,增加可食地景耕作區域,提供大人小孩駐足遊戲、舉辦活動的基地。空間打開後,翌年吸引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眼底城事,以孩童遊戲為主題的工作坊和改造行動,增添同安街87-1號的生活景緻。OPEN GREEN的空間改造行動就像是個引子,讓社區住民看到後續的可能性,進而有更多作為。

(Photo credit:原典創思)

至於與使用者一同發展經營、維管機制的案例,發生在大安區古風里的「古風小白屋」。「小白屋」在社區的定位是工具分享維修站,概念來自「維修咖啡館」,裡頭有各種工具、材料以及維修教學本,也有維修專家進駐,成為街坊交流生活技能的平台。過去是臺灣國防部的日式舊房舍,由古風里里長起頭、交由「綠點點點點」改造並營運。

「一開始先拿公司或家中用不到的工具、在小白屋維修自己的東西,陸陸續續就有人來問我們在做什麼。」小白屋的靈魂人物虞葳大哥回憶,小白屋位處一樓轉角的醒目位置,打開鐵門形成的開放空間很容易吸引路過街坊的目光,街坊不但開始捐贈工具也會借用工具,綠點點點點順勢建立起共學交流系統,週末有維修師傅志工駐場,也會開課讓街坊一起學習木工以及各式環保手作課。「在實用的空間價值之下,保持對各類議題的開放性,是我們將它視為代表案例的原因。」佩吟補充。

(Photo credit:綠點點點點)

自 2014 年來入選空間媒合的徵件有六十一處,卻也不是每個閒置空間的再生活動都如此閃耀,「原典創思在Open Green中不扮演設計中心,而是設計輔導的角色,就是希望讓地緣的信任感帶動空間使用的永續深耕,我們會在評選期要求他們訂出中長期的活動發展,藉由線上跟線下的活動持續檢視,但也確實會有空間使用或經營停擺的情形發生。」佩吟坦言道。

「每個社區會有自己的狀況,這也是我們希望改造空間可以打破以『里』劃分的行政邊界的原因,媒合導入不同性質的社造團體雖然需要更用力去取得地方的信任感,但有專業進入可以讓社區閒置空間的滾動更持久。」獲得第二屆Open Green Award優選獎的芒果香草園,就是很好的例證。

▲採訪這天,原典創思特別邀請「綠點點點點」團隊成員黃芳惠老師與虞葳大哥參與採訪,「綠點點點點」是芒果香草園與小白屋的執行企劃者,讓我們理解Open Green的特色與機制,也透過改造空間者的分享體會這項計畫的效應。

見學觀察家:「境庭國際設計」周靖雅總監

因為參與公共空間改造項目,獲得2018 Good Design Award獎項的周靖雅總監,近期對公共空間的活化再生投入大量關注,「我發現,城市有萬般迷人風采,其中一種感動是看見城市的失落空間獲得修補。」採訪後分享她的體會。

過去地區環境的改善偏重大比例投入大型公共空間的改造,但有感的生活環境其實發生在公與私的交界面,除了社區裡或閒置或破敗的公有房地,簡陋的防火後巷、雜物堆積的荒廢空地、老舊的社福據點……這些散落在都市狹縫的孤立空間,是城市的填縫劑,調節熱脹冷縮、維繫都市紋理,好好修補絕對能讓都市生活更細膩風雅。

「但重點不在重生,而是重生之後該如何繼續。」周靖雅總監說。 

周靖雅總監對「芒果香草園」的作法尤其認同,跟黃芳惠老師聊過之後知曉,此處所在的古風里社區中高齡人口相當多, 早年風光竣工的中央通訊社龍泉宿舍現只剩下為數不多的住戶,且多是獨居長者,「重整一個廢棄空間,除了優化街道面容這層美意,能夠改變社區風氣、形成互助網絡也是關鍵。」芒果香草園打開封閉的水泥圍牆,使芒果大樹盎然綻放,先是藉由硬體空間消弭距離,再以社區活動吸引入內,舉辦共享廚房、青銀共食、環保手作等活動,因為群與聚的力量鏈結了坊眾里民,有了人氣,地方才會長久。

▲打破藩籬的芒果香草園庭院。

▲園內經常舉辦各種活動達到關心社區長者的需求。(Photo credit:綠點點點點)

▲而這類環保手作課,也是黏合地方與社區長者們的情誼基礎。

▲好還要更好,隔年芒果香草園再度申請Open Green,提出羊齒森林概念將綠推進到屋子後方的防火巷,以廢木裝飾水塔、讓蕨類覆蓋防火巷,讓原先簡陋的後巷變成令人賞心悅目的原始森林。

關於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4年,著重創意思考與社區社群之介面整合,汲取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之空間規劃與景觀設計專業經驗。核心理念以社會創新、設計導入、社群參與及地方營造為出發,跨領域整合與企劃執行,以設計、藝術及社群參與等介入地方空間的營造,透過創意行動及平台資源整合在地議題。

電話:02-29275689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一段69號8樓之1

官網:www.classic1990.com/home

粉絲團:Open Green 打開綠生活

境庭國際設計

「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其作品風格專精於優雅細膩、品味尊貴的體現,透過設計敘述現代宮廷風格的調和與演化,以新的手法來表現精雕細琢,用材質與色彩呈顯貴氣與質感,創造華而不奢的居家情境。

電話:02-2891-2666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31-6號1樓

官網:境庭設計

粉絲團:現代宮廷風

信箱:cyL5888@yahoo.com.tw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小野田泰明教授》Pre-design 的思想,為建築提供完整規劃的建築計畫師
尚展設計》吳啟民的文華東方品味之旅,以經典創造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