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推作品 > 北海道生態‧建築見學》札幌國際藝術祭2014,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

北海道生態‧建築見學》札幌國際藝術祭2014,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

擅長以自然素材營造舒適居家的「品楨設計」陳膺信總監,與見學採訪團隊一起走訪札幌國際藝術祭,從策展主題「都市與自然」中,挖掘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

近年來,日本各地興起一股舉辦藝術祭的風潮,例如2010年開始在本州與四國之間的瀨戶內海島嶼,舉辦每三年一次的瀬戸内國際藝術祭;還有自2000年起每三年舉行一次,屬於「農村型」的新潟縣越後妻有大地的藝術祭,明年也將舉行第五屆。這些逐漸累積起口碑的藝術祭活動,不僅吸引許多對藝術有興趣的人前來朝聖,更以與在地深度結合的方式,吸引遊客來此觀光,促進地方的發展。

帶頭札幌散步,用五感體驗藝術祭!

今年也在幅員廣大、但人口僅190萬的北海道札幌,舉行第一屆札幌國際藝術祭,為了親身體驗札幌國際藝術祭的魅力,我們前進札幌,實地走訪數個藝術祭展場。儘管舉行藝術祭的期間原本就是北海道的旅遊旺季,但這場藝術祭,因為客座指導與展出的內容,一舉讓札幌打響了名號。對一般人來說,現代藝術有著難以理解、接近的印象,但透過一些參與型的活動和導覽,並且將展覽會場分散札幌各地,讓遠道而來的參觀者可以到平常觀光幾乎不會前往的地方,這種「都市型」的藝術祭,目的不僅是推廣藝術,其實也是一種促進觀光經濟的方式。

▲透過藝術祭的舉辦,讓更多人不只在札幌市內觀光,也深入周邊市郊的景點,如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MOERE沼公園等。

札幌市自2011年開始構想以「都市與自然」為主題舉行國際藝術祭,透過藝術相關人士的介紹,邀請住在紐約的坂本龍一擔任總指揮的工作,於是2012年底,坂本龍一就任客座總監,開始2014年舉辦的藝術祭工作。

主辦札幌國際藝術祭2014的單位,是由札幌市政府所成立的「創造都市札幌國際藝術實行委員會」,當初邀請坂本龍一的理由是他在這十年來,以生命為第一的理念,參與許多社會貢獻活動,符合札幌國際藝術祭的基本構想「都市與自然」;加上坂本龍一曾規劃造森運動「more trees」,以他在世界上的藝術評價,並精通現代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媒體藝術等各種文化藝術的創造與拓展活動的統合能力,是作為札幌國際藝術祭靈魂人物的不二人選。

身為客座總監的坂本龍一,將新的想法與世界觀帶進這次的展覽,在「都市與自然」的主題下,於札幌現有的各個場所,將都市、自然環境與現代藝術、表演藝術、媒體藝術、影像和音樂等各種媒材結合,讓參觀者透過展覽得以思考「現代藝術」能夠為未來社會有什麼樣的貢獻。

▲1952年生的世界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除了音樂領域,近年來對於環境、和平、反核的努力,讓他成為一個無國界的藝術家。第一屆的札幌國際藝術祭找上並非北海道出身的坂本龍一,他雖然不是當地人但卻對那裡有著奇妙的鄉愁,對他來說,也許相對於他所生活的現代都市紐約或東京,這個北邊的大地,可以讓人放鬆、重新找回自我。

自明治初期才開始進入開拓的北海道,第一大城札幌相較於其他城市,算是一個年輕的都市,而在這個年輕的都市也不免要面臨都市化開發所要面臨到與自然環境的糾結。札幌國際藝術祭2014的主題是「都市與自然」,在「自然」、「都市」這兩個關鍵字之下,參觀者在札幌各地以自己的五感和經驗,詮釋所看見的藝術。「都市與自然」從日本國內及海外遴選了17組藝術家,從北海道與日本的近代化回顧整個自然環境的變化,重新思考未來的都市該怎麼發展。

展覽包括了在連結札幌車站的地下通道裡設置舞台,進行各種的表演活動,在紅磚都廳裡展出以作曲家的音樂搭配攝影家所拍攝的北海道歷史照片;活躍於柏林的藝術家島袋道浩在札幌市資料館前投下一顆來自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聖地的大石頭,如今這顆石頭在展覽結束後,也將繼續留在原地展示。從市中心走向郊區,觀者身處在自然中,卻面對到更加強烈的都市主題,從近代美術館到藝術之森、MOERE沼公園,我們踏著這個城市的發展足跡,回過頭用藝術去思考都市之於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關係。

從自然到都市─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

這次藝術祭除了MOERE沼公園外,我們選擇拜訪展品最多最集中的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及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藝術之森位於札幌市近郊,本身是一個佔地相當廣大的戶外藝術展場,裡頭包含工坊、藝術紀念館及戶外藝術常設展等,是札幌市民休閒的好去處。這次札幌國際藝術季在藝術之森所展示的作品,以自然為主題,昭示了人類雖然走向文明,仍無法離開自然。

平川祐樹〈Vanished Forest

來到室內展區看到的第一個作品,是旅德日本藝術家平川祐樹所創作的影像。平川祐樹擅長以影像的方式創作,這次的作品在漆黑的空間中,以兩兩相對的螢幕與影像所構成。在相對應的螢幕中,一邊是樹木的年輪,一邊是向上仰望的風景,黑白照片所凝聚出的是寂靜而膠著的世界,失去原有的鮮活生命力。填充兩個螢幕中間的巨大縫隙,則是一個又一個的參觀者,讓我們忍不住思考,樹木的消失是否跟人類與城市的進駐相關。

栗林隆〈Wald aus Wald(以林造林)〉

栗林隆以和紙作為創作素材,打造出飄浮的「邊界」。起伏的大地上,樹立著纖細秀長的白樺樹,同時也是北海道最常看到的原生樹種;當我們匍匐於蜿蜒的大地之下,不自覺會思索那些平常沒有去關注過的地面之下(地球內部)的狀況,透過這個紙造森林,讓人們站在天然與人工的邊界思考,那些關於發展與自然間,永無止盡的互相拉扯。

▲天花板一角的天井透下陽光,就像照耀森林的微光。

宮永愛子〈SORAMIMIMISORA(mine・札幌)〉

老舊的礦車與精巧的瓷碗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聯?藝術家將實際使用過的礦車放在展場中央,以札幌的土和水所燒製而成的瓷器包圍,瓷器的排列就像水面漣漪一般,逐漸向外擴散,就如同城市的城市的發展由粗獷走向精緻。觀賞時請傾聽城市所奏出的樂曲,不只是聽見聲音,重要的是「試著用心傾聽」,在那裡可以透過流動的空氣,感受到自己正存在的這個場所。宮永愛子表示,這是一個希望大家可以藉此去發現札幌都市變遷的作品。

中谷芙二子〈FOGSCAPE #47412

在藝術的世界中,不論是木雕、石雕、金屬雕刻等硬雕塑,或布料、繩索等軟件所表達的軟雕塑都時有所見,但說起「霧雕」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了。藝術家中谷芙二子在1970年大阪世博會首次展現以人工霧包圍建築所形成的霧雕,創造出一種帶有變動性且具備不確定性的藝術形態。藝術家以特殊裝置噴出人工霧包覆住建築物,人工霧的形成分子與自然霧分子完全相同,透過風向及氣候的不同,達到跟建築及景觀的互動藝術,如同中谷芙二子所說的:「霧是不斷與環境呼應、互動的,它能夠彰顯或隱藏環境的特徵,讓我們看不到原本有形的東西;卻也能讓無形的東西顯現出來,例如:風」。

▲作品編號47412代表札幌氣象觀測所的國際測站代碼。

從都市到自然─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

看完以自然為主題的藝術之森,我們來到位在札幌市內的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館內展示以近代藝術品為主,也是這次藝術祭的主要展場之一,佈展主題以「都市」為主,從各式作品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們以不同的形態和呈現方式探討都市的出現對自然的影響,也展露出從都市到自然的演變與觀察。

岡部昌生〈北海道炭鑛汽船真谷地炭鑛電力所遺構(地板)〉/〈雄別炭礦病院屋上遺構(壁面)〉

走進第一個展間便會被佔滿牆面的巨幅作品給震懾,現在說起「夕張」地區,大家立刻就會連想到哈蜜瓜,但是在早期的北海道,夕張可是和礦業畫上等號。藝術家岡部昌生走訪北海道夕張及釧路荒廢礦區,以將紙放在凹凸不平的物體上,用鉛筆磨出紋路的「摩拓法」重現北海道的炭坑史,把那些已經廢棄的時空記錄下來。藝術家伏低身軀一筆一筆的將過去拓在紙上,就像小時候我們也曾作過的,將硬幣上的頭像或木頭課桌的紋路,印記在空白的簿記上,那些線條忠實的反應出某個時空的符碼,而藝術家也透過作品不斷提問著「在我們的過去,有沒有未來?」

▲地面作品以壓克力玻璃覆蓋保護,當參觀者的身影與作品一起倒映在玻璃上,讓我們再次思索可以用什麼樣的過去參與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拓畫由數張畫作拼貼而成,所以可以看到每張畫的邊緣都貼上編號,方便工作人員組合和收藏。

Subodh Gupta〈Line of control(1)〉

這個由印度藝術家Subodh Gupta所創作的展品,以印度與巴基斯坦停火的印巴控制線「Line of control」為名,搜集許多常見的生活用品作為素材,可以在雕塑的細節中看見鍋碗瓢盆等廚房用具,也有樂器或門上的鈴鐺等,拼湊成一個巨大的藝術品。作品形似一個巨大的核爆蕈狀雲,在這個簡單的造型背後,代表了難以理解的政治符號以及毀滅性的議題。藝術家以這個巨大的金屬核爆雲,代表了世界持續的失去與漸漸走入毀滅。人們只能像這個巨大的雕塑一樣,將自身僅有的殘骸重新建構來認識自己、尋求和平。

▲巨大的金屬雕塑是這次展出的一大考驗,雕塑被拆解成三部分才順利運送到日本,由藝術家還原展出。

中谷宇吉郎〈雪的結晶〉

曾任職於北海道大學的知名物理學家─中谷宇吉郎,是世上首位創造出人工雪的雪博士,也是首位以人工雪結晶為藝術品創作的藝術家,曾經說「雪花是來自於天上的情書」,用浪漫情懷將雪的迷人展露在世人面前。這次展出內容是在壓克力容器中置入一根細線,在低溫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容器中的水氣沿著細線逐漸形成雪結晶,將不可捉摸的大自然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出來,用科學的技術呈現雪的結晶藝術,從自然與人類發展來反思現代科學、能源與自然的關係。

▲「雪」是過飽和水蒸氣所凝結而成的結晶,中谷宇吉郎研究氣溫與水蒸氣的過飽和度對雪花結晶形狀的影響,拍下了數百幅的顯微鏡雪花照片,為後世留下珍貴的雪知識及圖像。

最後我們走進一間純白的展間,這裡就像是由白雪所蓋成的小屋,柔和的光線和純淨的顏色,令人不禁想佇足休息。而看似散落在地上的雪塊,其實是一個個柔軟的小抱枕,人們走進這個空間,很自然的會到中央的展示台翻翻與這次展出相關的書籍,然後走到牆邊靠著抱枕閱讀或休息,享受一段視覺與心靈皆沉澱純淨的時光。

當遊人心滿意足的離開雪屋,才赫然發現這個空間是由建築師青木淳丸田絢子所設計的驚喜!在這個除了白色沒有任何色彩的空間中,我們只感覺到光影所構成的世界,彷彿走向一片白茫的雪地中。令人不禁想起青木純曾說過的,「建築由光所組成,電影跟建築之所以有關,就是因為光。這二者都有凸顯氣氛與空間意象的特質。」。透過這次的展間設計,青木淳讓所有人體驗光與純白所帶來的寧靜詳和。

《品楨設計》陳膺信總監見學觀察

自然與都市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他們不斷重複著此消彼長的過程。然而隨著人們有意識的探索與思考,似乎自然與都市不再只是對立的兩個面向,他們開始交織發展出更多的可能。擅長以自然素材創造舒適居家空間的《品楨設計》陳膺信總監和我們分享:「這次走訪北海道許多場所,對於都市規劃總是領先需求的先見之明很佩服,這個新生的城市有意識的保留許多綠地,走在城市中也可以享受自然帶來的舒適感,而自然也透過便捷的交通縮近與城市的距離,讓城市居民同時享受發展的便利和自然的療癒。」

第一屆札幌國際藝術祭更是緊扣北海道發展至今的兩大主題「都市與自然」,透過藝術觀察來讓觀者反思,例如平川祐樹的作品〈Vanished Forest〉,「站在那個黑漆漆的房間仰望螢幕中的樹梢和天空,給人的感覺好震撼。當你視野中只有這兩個螢幕的時候,會忍不住想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為什麼要用黑白照片?為什麼要用這麼死寂沒有生命力的方式表現?難道都市與自然真的不能和平共存嗎?這些問題大概就是藝術家希望我們看完後可以思考的吧。」

陳膺信總監說自己特別喜歡栗林隆的和紙森林作品〈以林造林〉,「剛走進展間的時候還摸不透這個作品想說的是什麼,直到從作品中挖空的圓洞探出頭去,才會發現『哇~』原來別有洞天。這時候覺得自己像一隻土撥鼠,從土地下探出頭來了解新環境,身處不同的位置也打破我們對原有世界的認知。」

陳膺信總監也表示:「中谷宇吉郎與中谷芙二子父女,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出自然界的產物,雖然一個是雪一個是霧,但是都打破了我們對自然和人為的想像疆界。特別是霧的雕塑,雖然這是一個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自然現象,但是當你知道他是刻意被創造出來的一個作品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加關注霧與週遭環境景色的關係,覺得這個霧讓風景變得更美、更有層次。」

▲透過顯微鏡觀察雪結晶的形成,隨著時間的增加,結晶的結構更加龐大、明顯。

「札幌國際藝術祭」將藝術融入生活中,在不同的場所欣賞、體驗17組藝術家的作品,看似抽象的現代藝術,卻又好像是生活中似曾相識的物件或印象。走在街道、走進建築,走入公園、走入森林,我們既在都市裡也在自然中,各種藝術作品不斷反覆以不同的樣貌提示了這兩個關鍵字。

擁有明確主題的札幌國際藝術祭2014,把整個札幌是當作一個展覽的場所,觀者不斷進出展覽所設定的主題中,在不知不覺間把所有看過的藝術和非藝術都串連起來,用自己的經驗來詮釋主題。

儘管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也約略感受到第一屆舉辦的生澀,但這個距離有點遙遠的城市,其實已經用一個嶄新獨一無二的展覽方式宣告,札幌國際藝術祭在三年後依然會是令人期待的藝術活動。

札幌國際藝術季2014

時間:2014年7/19(六)~9/28(日)

地點:札幌各地景點(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札幌站前通地下步行空間、北海道舊本廳舍、莫埃來沼公園、札幌市資料館、札幌大通地下藝廊500m美術館等)

官網:札幌國際藝術祭2014

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

電話:011-591-0090 

地址:北海道札幌市南區藝術之森-75 

官網: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

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

電話:011-644-6881

地址: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北1條西17丁目 

官網: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

空間觀察家:品楨設計

電話:(02)2702-5467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3巷15號2樓

官網:pjdesign.tw

粉絲團:品楨設計 PJ Interior Design純粹良域

【採訪編輯:徐婉蓉/攝影:蔡鴻民/內容協力:王筱玲】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簡約極上美宅
前見建築計画》大鄉的曲屋,重建災區的居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