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Q-LAB》做令納稅人感到驕傲的公共工程,不棄守理想的曾柏庭建築師

Q-LAB》做令納稅人感到驕傲的公共工程,不棄守理想的曾柏庭建築師

「圖書交流勸募計畫」,是見學館編輯團隊於2017年所推出的採訪企劃,我們將陸續採訪國內外多家建築與設計公司,除了介紹更多優秀作品外,也請他們推薦與分享一本外文好書。透過這項計畫的安排,這些募集的出版物將會形成新的共享資源,藉由社群網路提供借閱與交換,為更多空間設計人提供良好的閱讀參考資料。

此次見學館編輯團隊前來拜訪Q-LAB的曾柏庭建築師,請他分享自己的建築設計作品,並分享求學與工作軌跡。因為不因循窠臼,勇於挑戰公共建築可能性,曾柏庭建築師一度被公家單位視為麻煩角色,但美加的國際經驗教育他立足生長地台灣,同時將作品投向全球,國際獎項與媒體的關注,成功讓曾柏庭拿到更多籌碼,步步趨近理想。不只是父親曾永信建築師引以為傲,許多台灣人也感佩他的才華與堅持。

▲曾柏庭(Borden Tseng)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現職「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暨合夥人。

交流中教育,踴躍參與國際獎項

曾柏庭國中畢業後即出國深造,在加拿大念高中,再赴美國取得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建築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學位,繼而在紐約畢利歐利事務所(Rafael Vinoly Architects)、帕金威爾事務所(Perkins+Will)及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擔任專案設計師。14年北美建築學習與實務經驗,讓曾柏庭視國際合作、全球競爭市場為常態,也將紐約事務所的教育訓練模式帶回台灣,在Q-LAB操作推廣。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重視外觀整體一致性。曾柏庭的設計準則「貫徹設計語彙」來自貝聿銘的指導,一個概念要從頭做到尾。(© Q-LAB)

此外,Q-LAB踴躍參與國外獎項,作品屢屢登上國內外建築媒體,連續四年獲得「世界建築節」WAF決選。在集結全世界一流建築師的競爭會場,曾柏庭除了簡報自己的作品,精進發表技藝,也累積豐富的建築人脈,相互邀請到對方公司交流,以開放、分享心態帶動個人與群體之成長。

「活到老,學到老,越學越感到自己的匱乏。講座與交流課程在美國事務所是相當普遍、高頻率的事,每個部門每天安排與廠商進行『午餐約會』,範疇遍及建築、室內、材料、燈具、傢俱……,一年365天都被預訂滿,有些課程與美國建築學會(AIA)合作,結合學分制,成員可自由選擇參加。我回台灣後,也邀請專家、學者、顧問團隊到Q-LAB進行教育訓練課程,建築系學生畢業後和業界接不上軌,需要同仁帶領,透過顧問合作直接訓練,可提升經驗值,合作也會更密切。」

▲曾柏庭把在紐約所參與的午餐會學習形式搬回台北,提供材料廠商與建築人一個良好的溝通平台,是絕佳的多贏策略。

重研發,參數設計實現理想結構

2006年26歲的曾柏庭回到台灣,隔年在台北成立Q-LAB事務所,與父親曾永信建築師於1982年在台南成立的「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南北連線。Q-LAB由「量子」(Quantum)與「實驗室」(Lab)二字組成,寄託從根本與細節不斷研發材料、技術,實現理想的結構系統,這也是Q-LAB獲獎不斷的關鍵——能靈活變化材料操作方式,以簡潔、細膩的手法徹底詮釋「結構即美感」,一眼就烙下撼人心田的印記。

以榮獲2016第三屆ADA新銳建築獎、被Business Insider選為「地表最酷的27座建築」之一的「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為例,曾柏庭觀察台北的運動中心造型都像長方盒子的辦公大樓,想像運動公園應該是遼闊土地,為了降低壓迫感,把最龐大的量體曲棍球場拉出垂直堆疊的空間綜合體,移到一旁的地底下,從15層樓下降成9層樓,再將攀岩場放到主入口正上方,加強極限高度感,壁球室也搬到正面展示動態。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採立體三角幾何打造最有效的結構系統,並運用參數設計創造優美的雙曲線弧形建築體。(© Q-LAB)

▲移到一旁地下的曲棍球場,削減了垂直堆疊的密度與壓迫感,讓運動中心更顯廣闊,三角語彙充滿結構美感。(© Q-LAB)

「傳統直橫樑柱是最不經濟的結構系統,因為無法加強兩個方向的扭轉力,只能把物件做到最大最粗來抗衡地震威脅,這不是結構設計數學的方式,結構設計是抗水平、垂直力量與風力,因此大型機場會有一些斜撐。立體三角是最強壯的幾何,我們做了七組立體三角形橫跨70米 X 30米,成為最有效的結構系統。」

「建築設計可以發揮的還很多,如果建築師想要讓自己擔更多責任,從貨車運送、組裝就可以開始想結構。當你找到好的結構系統,特殊造型會讓加工昂貴一些,但可透過工廠(鋼鐵廠、預鑄場)大量生產與現場組裝,平衡經濟預算。我在美國事務所學習到『每個跨距大量重複』,為避免單一無趣,應用Q-LAB擅長的參數設計技術,在一坪不到12萬元的基地以直線做出雙曲線,實現弧線般的量體,省下的錢又能回饋到室內裝修。」

▲「烏來立體停車場」利用線型格柵在環狀立面圍塑出雕塑量體,模擬峰線的折線透過參數設計,掌握尺寸、造型及用料。(© Q-LAB)

▲參數設計也應用在台南「Green Life」集合住宅案,大廳的垂直牆面以程式分析理想的樹林照片,結合電腦自動鑽洞技術,再搭配綠色背板模擬森林情境。(© Q-LAB)

▲即將完工的「僑昱Green Life」,是Q-LAB很成熟的集合住宅作品。

中和運動中心的建築外表材料是鐵皮,透過三倍密度摺痕設計,與1.5 X 1.5公分(傳統為10 X 10)鐵皮轉角折面,扭轉鐵皮粗糙廉價的印象,提升細膩質感。為有效防熱防水,設計多層斷面,每層皆由Q-LAB專門研發。一般外露在建築之外的大型空調系統,也特別規劃三角塔安置空調設備,設計鉅細彌遺。

曾柏庭提醒,「風格」二字是限定框架,設計應反映建築師相信的價值。因為相信幾何可以反映空間需求,因此用結構撐出幾何,成為建築物的表情,一旦架構完成就不需要再裝飾,功能即造型,造型即結構,恰如銅板的兩面一體成型。

▲功能即造型,造型即結構,天花板不額外裝飾最能打動人心。(© Q-LAB)

建物再生,大龍社區及市場重建工程

從體育館、運動中心,到商業辦公與住宅大樓,Q-LAB皆交出登上國際版面的亮眼成績單,採訪當下曾柏庭聊起施工中的台北市「大龍社區及市場重建工程」案,這項錯綜複雜的建築單位,複合市場、政府機關辦公室、住宅等機能,曾柏庭視為「嶄新轉捩點」。

首先,溝通是第一道關卡。大龍國宅1、2樓是市場,3、4樓是政府辦公單位,5~13樓是國宅,機能性已超越一般公共工程需要照顧的範疇。上有96戶國宅居住者與,下有84戶市場攤販,先搬出去再搬回來,模式已接近都更。沒有組織性時,每個居住單位的成員又出現意見分歧,一般居住者不理解這是政府的案件,都會直接想像建築師是出錢蓋房子的人,事務所展開與住戶、攤販長達一年的漫長溝通會議,聆聽各層級使用者需求。

▲台北市大龍國宅於1985年落成,經判定為海砂屋後於2015年拆除,由Q-LAB肩起重建使命,設計複合市場、辦公、住宅等機能的新興國宅。(© Q-LAB)

預算是第二大挑戰。曾柏庭表示,民間建築與公共工程的差別,一個是賣的商品,一個要嚴格控制預算,思考錢花在刀口要怎麼花?唯有相當熟悉材料,才有辦法靈活運用,讓設計發揮最大值。

「台灣與國外的公共工程完全不一樣,國外的公共工程用納稅人的錢,做出讓納稅人感到驕傲的工程,台灣則相反,重視如何幫納稅人『省錢』,台灣的公共經費是我在美國的1/5~1/4。」

▲大龍國宅外觀運用材質分割手法,採用不同厚度、材質的15款磁磚,碎化建築物量體,使外觀呈現細膩分割。為在預算範圍發揮設計最大值,Q-LAB對丁掛磚的歷史與種類下足苦功深入研究。

最後回歸理想面,曾柏庭觀察因為現代超市更乾淨便利,導致傳統市場因混亂污臭逐步凋零沒落。大龍市場旁有孔廟,如何帶進在地情愫與現代要素,設計出有人情味的現代懷舊市場,是重要課題。

「傳統市場最被人詬病是戶外景觀骯髒凌亂,沒有讓人想駐足逗留的地方,我很喜歡日本精緻細膩的空間設計,在東京車站外圍的大手町發現很多戶外傢俱,思考能不能把台灣的傳統市場做得精緻化?拋磚引玉,吸引其他傳統市場改變體質。」

大龍國宅以格柵為基調,室內與外觀都走條紋語彙,注重對縫、對線,做了三百多張透視圖,模擬夜間情境與各種燈光計畫。色彩採用大量的綠,將天花的樑柱抽象現代化,隱藏傳統市場紊亂的空調管道,挑選內用傳統鎢絲燈的工業感燈具,也親自做按鈕指標識別設計,連廁所、地下室都不放過,整合全面視覺毫不馬虎。

 

▲設計市場應避免攤販利益衝突,魚、菜、肉販交替排列,避免削價競爭,也要注意衛生安全,安排將人潮留在賣場裡的回字型理想動線。(© Q-LAB)

「公務員會擔心未來責任與維修問題,常常公共工程得標的會是最簡單的設計。但建築師不是只有設計,還要評估造價、施工,我更在乎完成的細膩度。」

建築師不能棄守理想,要背負使命性!秉持高標準粗體建設,讓住戶與攤商覺得物超所值,才有維持與精進的心態開始經營,而不是從普通水準開始往下跌。」

 

▲曾柏庭重視識別指標設計,不放過任何小細節,在乎完工的細膩度。(© Q-LAB)

限制可以突破,設計需要尊重

曾柏庭的嚴謹也表現在使用的詞彙上,他提醒,建築用詞在嚴謹的範疇下得出專業定義,代銷有他的包裝方式,但建築師在商業產品前不能去神化、偉大化,應省思如何讓建商在成本、價值達到預期的結果,並達成建築師內心可說與不可說的理想。

在紐約見識過嚴峻的建築法規,也經歷過台灣公共工程龐雜冗長的溝通歷程,讓曾柏庭深刻體悟——限制與阻礙能激盪創意、鍛鍊溝通技巧,但在帶動整體美感提升的道路上,建築師也應該被正視為創意設計產業,獲得更多尊重。

「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有合理與不合理、好與不好的法規,台灣的建築法規雖然很嚴格,也有不合理之處,在紐約有更多建置的法規,曼哈頓的法規是誇張嚴格,限制讓建築風貌都大同小異,還是有非常火紅的BIG做出「West 57th」。傑出的建築師從來不會被法規限制,即使繁雜的法規綁手綁腳,你也可以學會如何去應對進退,應用法規做出很多事情。這在Q-LAB都不是問題,我們可以突破,可是採購法我很感冒,它將建築師視為廠商、物件在採購,建築師同藝術家為創業設計產業,值得更多尊敬。」

參與圖書交流勸募計畫,推薦好書

新加坡建築師曾仕乾(Soo K. Chan)是SDCA的創始首席建築師兼設計總監,1962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擁有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95年成立SCDA建築設計事務所,作品榮獲無數。SCDA致力締造空間的平穩與寧靜,擘畫光影與結構之秩序,梳理人文歷史與地理氣候的細微差別,捕捉地方的精神本質,注重景觀設計,鋪排綠意花園、水景庭院、採光天井等元素,模糊室內外界線,呈現材料固有美感,賦予細膩的感官體驗。SCDA完成的新加坡高端住宅代表作包括The Ladyhill、The Boulevard Residence、The Marq和Nassim Park Residences等。

▲曾柏庭建築師推薦新加坡SCDA建築設計事務所作品集:《SCDA Architects: Selected and Current Works (Master Architect Series VI)》。

曾柏庭建築師表示,台灣城市樣貌80%皆由住宅組成,這也是造成都會景觀混亂的主要因素,台灣住宅長期缺乏系統性的思判、美學的養成及都設的觀念,因此,希望藉由新加坡建築師SCDA的作品集啟發下一個世代的學生們,重新建構、思考有關建築設計及城市美學的概念。

美國的邏輯推演教育訓練出曾柏庭明朗的思考理路,他的回應總是清晰穩健、有條不紊,搭配手勢解說淵源脈絡與前因後果,述說節奏隨時觀察聽眾反應,光是聆聽就是一種享受。就像他的建築作品,不假外飾譁眾取寵,追求最有效的結構清楚傳遞訊息,這種真摯有力的美,正是Q-LAB脫穎而出的珍貴特質。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曾柏庭(Borden Tseng)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現職「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暨合夥人,並在交通大學、東海大學及淡江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父親為扎根南台灣的資深建築師曾永信,現任「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成功大學建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事務所作品連續4年入圍「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WAF)最後決選。

電話:02-27361156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82號13樓之1

官網:www.qlabdesign.com

Facebook: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Q-LAB

【撰文:蔡舒湉/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Q-LAB】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從旅行磨練自我挑戰,勇於將議題帶入社會討論的建築人
崔樹空間設計》一條切開時間的線,與人產生美好協同關係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