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郭中端》信奉近自然工法,人做一半天做一半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郭中端》信奉近自然工法,人做一半天做一半

郭中端行動迅捷、不帶泥水,走入位於淡水的辦公室瞬間恍然有風。她留著一頭前衛的短髮,談笑時紅光滿面,娓娓道來26年景觀人生的火花,高高立起的領子讓她更顯精神抖擻,不禁令人聯想起公司logo那隻昂首振翅的飛魚,奮勇躍出海天之間,率領志同道合的夥伴前仆後繼。

由郭中端與堀込憲二共同主持的「中冶環境造形顧問」,秉持「近自然工法」理念,完成冬山河親水公園、明池森林遊樂區、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卑南文化公園、中都濕地公園⋯⋯等景觀設計案,獲得諸多獎項肯定。他們的作品展現台日混血基因,不僅發揮職人精益求精、重傳承的態度,也具備萬物皆有神的謙卑性格,更重要的,還把提升國民群體涵養的任務放在心上。

「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做很多,盡我們能力也只能做一半,老天會看我們做的幫忙另一半。老天指環境中的自然、人、事、物,還有看不到的神。環境要變好,國民水準要到達一個程度才行!」郭中端說道。

▲郭中端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築、都市工學博士課程修了,1992年與丈夫堀込憲二共同創立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

控制慾望,里山文化召喚人心回歸自然

郭中端善於說文解字,從拆解字體體悟冥冥之中的自然定數,她說,中國人的「景」常常是「太陽照在京城」,包含自然山水與建築物、道路、橋樑等人造結構;而「觀」,是如野草蓬勃的人群看到家,眾口讚好;組成「景觀」二字代表由人經營的空間關係。至於「生態」,則從英文Ecology解讀為重視經濟(economic)時,也需多考慮保育(eco)。換言之,規劃景觀應先思考指標,以及如何對抗人心慾望,讓環境生態與居民的生計、生活便利性取得平衡。

「好山好水旁邊就會有攤販,人在求生意志下,先決條件往往是獲得金錢。人在意識不安定時,就不管什麼是自己該有的、已有的,一再把慾望向外擴充後,環境就亂了,例如違建。」 

▲陽明山前山公園榮獲2016年國家卓越建設獎、2017年全球卓越建設獎等多項肯定。©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日本「里山」文化同樣藉由象形字組合會意,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之理想。「里」字可拆解為「田」、「土」,日文「里山里地」泛指深山與都市之間的範圍,相信維護里山,即能達到生活、生產、自然環境的三方共好。

里山闡揚居民與自然的關係,郭中端認為台北最適合實踐的所在是竹子湖,但應避免多餘的設施,引入太多力量便與質樸的里山背道而馳。環境系統往往因外來者不尊重在地文化,產生歧異的對抗心理才會被破壞。日本有許多年輕人放棄都市收入,回到鄉下生活,台灣也需要年輕人到地方經營環境與人的友善關係。然而,帶動風氣不容易,唯有多花時間對業界及大眾宣導理念,才有辦法逐步傳承。

永續非永恆不變,用循環再生理解木構造

郭中端留日時期追隨早稻田建築博士班老師吉阪隆正,學習都市工學鑽研環境設計,她發現30萬人的城市是最理想的規模,規劃時應思索如何整理建築區域跟周圍大環境的關係,不做強硬的設計。「用力的東西都不美,人常常為了滿足慾望而投注過多財力、精力,其實簡單處理就能很漂亮。我認為沒有人為操作的台灣是最美的!我很喜歡明池,明池給我的教訓是:人做一半,天做一半。」

景觀十年,風景百年,風土萬年。歷經地震、颱風等自然天災,才能真正跟大地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一直覺得我們迷失在企圖人為控制的現象下,要有耐心,經過環境淬鍊,能夠禁得起千錘百鍊才會變成真正的風景。」

▲「人做一半,天做一半」是郭中端策劃景觀的核心理念。

木,是大自然新陳代謝最明顯的例子,同時也是人們最喜愛的建築材料之一。郭中端用「循環再生、重複利用」的概念解析木構造。

首先,強調鞏固林業是根本。老木行光合作用緩慢,年輕的樹中和二氧化碳能力較佳,希望樹木欣欣向榮、生生不息,就要有計劃地種樹。人們在環保意識驅使下,常遺忘亦需有效經營森林產業。保護與生產齊頭並進,材料供給才沒有後顧之憂。

▲紀錄台灣木業往昔盛況的「車埕木業展示館」,從保存文物的的舊廠房重新改建,設計採新舊交疊的「覆屋」形式,修復舊屋架成為館內展示品,另加新木構架保護建築體。©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其次,從機能變更與技術傳承角度切入,思考建築的時間性,是否一定要以起百年大厝為目標呢?「最容易變更機能的是木構造,日本伊勢神宮每20年要重蓋一次,每次重蓋都是技術、工具、精神、文化與人脈的傳承,不同於西方的石頭碉堡固守千年,每20年就要傳給孩子繼承。木材剩料也不任意丟棄,如京都寺廟拆解物料,進行舊木再利用。木材可以重複使用,沒有大木料就用集成材。」郭中端在規劃「北投文物館」期間,就曾發現2樓地板內部木頭標示記號,推估是從他處移來,經刨削整理後重複利用。

第三,談法規的合理性。自從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的木構造法規越趨嚴格,台灣的嚴格程度也不遑多讓。然而,評估堅固的標準為何?政府應徹底了解木材的機能、性質,多做基礎研究,如防火、蟻害問題,不能因認識不足就築起木構法令的高牆,「法規不解套,木構造要有規模地施行很困難。」

▲「中都濕地公園」設計案榮獲國家卓越獎、全球卓越獎環境類首獎、國家建築卓越獎、中華建築金石獎。©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知識累積素養,歷史、生態教育還不夠!

重視水系統,依循原始生態、彰顯歷史文化、應用當地技術、不多蓋新建築,是郭中端規劃所有景觀案的核心主張。她在日本求學時驚訝日本水質非常乾淨,台灣溪流卻有太多垃圾,令人觸目驚心。1986年前宜蘭縣長陳定南力邀郭中端回台規劃「冬山河親水公園」,團隊無不卯足全力,累了就在車裡閉眼養神,醒來繼續上工奮鬥,表現設計狂熱。30年後,冬山河成為老少咸宜、極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郭中端說:「證明用心去做才能留下來!」

冬山河親水公園選用宜蘭當地最擅長的洗石子與磁磚工藝,不僅保有技術品質,也因移情作用而獨具意義。另一方面,郭中端也自我檢討當年花費太多功夫經營細部,有過度設計之虞,認為「在重點用力」才符合時代趨勢。

▲郭中端曾表述「冬山河親水公園」設計理念:「我們抱定的目標就是讓大家都下水去玩,所以設計水池不深,而為了這個目標,我認為付出維護的人力及費用是應該的。」©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作品榮獲2001年第三屆內政部營建署全國優良園景地景類。©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為方便逞一己之私,是明知故犯、公德心喪失;因無知犯的過錯,則是素養不足。在景觀設計路上,郭中端也遇到不少讓她無可奈何的事。2000年規劃「車埕木業展示館」遺址時,原本計劃應用921大地震倒下的樹木為木構造車埕火車站做永久屋架,不料木頭卻慘遭偷竊、變賣,找回的小木塊儘管就擺在警察局旁,也慢慢被鄰里撿走,民眾對公共建築事不關己。又有一次郭中端進行濕地生態養護訪察,發現養護工胡亂砍草,甚至自豪已先把原處的鳥蛋移到一旁,殊不知在搬移鳥窩同時就已破壞生態。執行「卑南文化公園」景觀案時,也遭遇盜墓風波與石棺出土的保存問題。

這些事端讓郭中端深感知識與素養的重要性。「執行歷史建物修復時,需鑽研地緣變化、自然環境演替、土地關係,強調文化立基點。」「歷史考古是自己的素養,做別的工作時,有一點考古的知識,可以多做合理的事。」「考古很有趣也很特別,你得有技術肚量讓東西留在那裡。」

▲「卑南文化公園」設計案榮獲2000年內政部營建署第二屆全國優良園景獎優等獎—公園及廣場類。(via

有感才會動,促進交流與民齊心共力

談及進行中的「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整體規劃案」,郭中端分享,進行類似的歷史景觀案時,第一步驟是與地方社區發展團體接觸,接著四處拜訪、駐地勘查,再舉辦多場講座交流,期盼設計者與民眾結合在一起,共同實現未來的世界遺產。

「公共工程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但也希望照顧少數人的便利。景觀至少要20年才能見真章,官員因選舉制度會換,居民才是永續的。」

「感動,是有感才會動。我們努力跟土地所有人溝通,唯有民眾水準提高,景觀才會好!」郭中端期許所有從中冶環境造形顧問獨立出走的員工,都能將學到的想法持續傳承、擴散,「能傳出去,我會非常開心!」 

見學觀察家:建築旅人 分享

「建築旅人」成員呂宗儒建築系畢業後,領導「日和設計」致力於室內規劃,對郭中端分享的永續理念特別有共鳴,例如藉由每20年重修建築的機會,順道傳承技藝與精神。他希望完成的旅宿作品也能在百年後回歸土地,重新循環,而不是採用不可回收的做法。此外,呂宗儒也向郭中端請教,在提倡永續環境、社會傳承過程,遇到最大的困難為何?如何與民眾、政府、企業等各領域對象溝通?

郭中端笑道:「不見得都說服的了。」坦承從前自己頗為反商,不喜歡生意人,之後體悟「生意」二字乃「生命的意義」,以同理心設想有些人以累積金錢為人生目標,倘若能將這條求取財富的途徑,引導到另一個方向,共同成全彼此的生命意義,亦是美事一樁。

說服時不妨從國際趨勢、安全性、經營優勢等角度切入,如民營空間不時變更設計才能保有新鮮感與吸引力,木材是容易變更設計的材料;木料裁切後的「生材」比起經過加工的木材對身體較有益;使用當地原物料,減少碳足跡,多做功課讓業主了解木頭比起其他材料,對環境、生活更合宜,對環境好的設計才符合普世價值,站得上國際舞台。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領導人郭中端老師(左)與「建築旅人」呂宗儒設計師(右)合影。

郭中端的景觀設計仔細爬梳上天與先人佈下的線索,讓萬物遵循自然定律,保有生滅的節奏。在執行當下也力求照顧土地上的人,譬如中都濕地公園設計案,曾雇用八八風災災區原住民與漂流木製作發呆亭。

由此看來,她說的不過度用力,其實也是指借力使力,秉持善念當自然的推手,讓土地上的人事物好好延續。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創立於1992年,「中冶」 是一個具有實驗精神的專業團隊。對自然景觀的關懷、對人文歷史建築的熱情、對環境美質的執著、對生命價值的責任,為求規劃設計出符合永續生態倫理且撼動人心的生活環境。

電話:02-2624 2004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29-5號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EF.1992

建築旅人

遊走穿梭在不同的城市與空間旅途中,四位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看盡了東京、倫敦、巴黎、米蘭、紐約等不同城市各擁風情的建築風貌,反觀故鄉台灣,不斷被其他國家與城市逐漸超越。除了轟立的101,還能留下什麼足以讓後世子孫回味的文化資產?懷抱這樣的疑惑與滿腔壯志,四名舊識夥伴在分別多年後再次重逢,共同成立《建築旅人》展開一段逐夢之旅。

官網:http://4n-arch.com

Facebook:建築旅人

電話:02-2706-5589/02-2598-6991

集團總部: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32巷19號

設計辦公室: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31巷12號2樓

【撰文:蔡舒湉/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杰瑪設計》藝時光,連結親情與城市情感的兄弟共居宅
MUKU工房》北方大地的無垢木家具,借數位與網路之力傳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