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圳水織路,徹底實踐台三線藝術季的里山精神

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圳水織路,徹底實踐台三線藝術季的里山精神

沒關係,你可以慢一點愛上我,

然後,愛我很久。

 

今年秋冬,一路從臺北凱道蔓延至到臺中東勢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把台三線這條內山公路化作情人,準備用十個城鎮展區和大家訴說,屬於客家的、慢的浪漫。

我們依循她的細語,沿著內山公路緩行,在苗栗大湖鄉轉入蜿蜒小路,順著南湖溪深入里山,那是大寮村裡的大窩,大窩地處山窩,就藏在大湖鄉的山裡,隱蔽的小區目前只有二十幾戶人家,卻是全台極少數保留完整穿龍圳(註)地貌的地區,於是「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以水為陸,以山為景,將在地文化、音樂、人文與圳水織成路,邀請大家與秘境相遇,駐足慢行。

註: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穿龍為原古字穿窿之音譯,在客語中原意為鑿洞之意,指穿山打壁引入溪水的圳道。

▲研究將綠批覆於都會空間設計的「旭東設計」總監林子崴,隨見學館編輯團隊走訪「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並與策展人Nakaw Putun在大自然之中進行一段深入但愜意的訪談交流。

身為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其中一個展區,苗栗大窩本身也存在著一個愛情故事。

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三面環山的大窩,在成為客家聚落之前,是泰雅族人的狩獵地,在先來後到與不同群族之間,是對立與衝突,卻因為一段愛情讓兩大族群能夠和平共處——泰雅族他吧賴社部落領袖之女雅優‧猶玠與客家拓墾者陳履獻的聯姻,融化兩族群的疆界,大窩現存唯二的古圳之一名為雅優圳,是後人對她的紀念。

大窩本地蘊含客家與泰雅文化,有意思的是,跟其他展區相比,這裡的文化景象顯得蓬勃許多,不單一面向地陳述客家美好,而是藉由不同族群的人文風土蓬勃客庄秘境的魅力,開幕當天的雲水音樂會,找來客家音樂人與阿美族歌手,有金曲獎得主黃連煜、黃瑋傑、以莉高露、羅茵茵及鄭各均等,沿地景藝術作品各區輪番上陣,後續活動也邀請了排灣族音樂人達卡鬧、戴曉君跟毛恩足在水頭、星光下說歌演唱,讓不同文化藉由歌聲流入耳裡、傳進心裡。

將山。海。圳。田的風景通通收進大窩,呈現給你。

客家音樂人吟唱著山、圳與田,海的風景是乘著東海岸的歌聲而來,過去藝術節的音樂是個背景,在大窩則扮演著重要角色,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地景是空間的藝術,音樂與地景藝術在共同的場域發生並共鳴,產生人、時間和空間的交織,呼應著歌在大窩土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Nakaw Putun告訴我們,大窩是一個與歌非常有緣分的地方,1980年代,大窩在地音樂人涂敏恆(1943-2000)、吳盛智(1944-1983)對台灣現代母語創作影響深遠,留下客家本色、無緣等膾炙人口的好歌。

大窩濃郁的原客風情,不僅存在土地的原生血液裡,透過藝術節的活動策劃更加凸顯發酵。原來策展人Nakaw Putun是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一直以來專注原住民族藝術與工藝領域,熟悉許多東海岸原住民工藝師,策劃過許多原民工藝展覽以及負責承辦2016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季,這次她將東海岸的生命力帶進西部內山,讓磅礴張力與樸實底蘊溫柔交織。

問她怎麼會從花蓮翻山越嶺而來?「大窩對我而言是另一個文化的學習,不論是泰雅或是客家,新的開墾者來了、原本在這兒生活的朋友離開了,土地正義是我們原住民很關切的議題,但在做文獻調查時找出的美麗愛情故事,讓我有一番新的、深刻的思考。」Nakaw Putun說。或許面對土地使用的紛爭,不同族群的相互理解,可以開啟另一種和諧共生的模式。

於是團隊以族群之間的和諧共生為切入點,順應當地古圳特色,發展出水織路的策展核心,水圳織路,織就在地的文化族群風貌,順著原住民與客家的愛情脈絡,Nakaw Putun邀請兩位原民藝術家與兩位客家藝術家來大窩創作,創作者的身份不僅呼應此地背景,運用的素材與創作概念都與大窩緊密連結。

以山林為景,緊扣文化歷史的藝術創作群

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尋路上山,即可在路邊坡地看到一座以棉繩編織而成的白色棚架,依存在百年苦楝樹下方,那是安聖惠的作品《編織記憶》,一直以來安聖惠的創作與樹關係緊密,這次她選用棉線的編織來詮釋兩個族群的聯姻共好,模擬房子形狀的棚架象徵一個突破族群、語言與膚色的家,而白色棉線來自雙手一圈圈纏繞,棉線會隨著時間、日曬雨淋、參與者的互動,逐漸染上屬於大窩的顏色,逐漸與自然融為一體。

▲不同的圓圈開口與面向的位置,會隨著躺與看的角度不同,框出不一樣的風景,可能是山路、天空、綠葉與山林。(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順著山路向下走,以大山為背景的作品是范承宗的《茶窩》,創作形體的靈感來自茶壽(也稱為茶槽或茶巢),茶壽曾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稻草為材質製成有蓋的容器,填塞棉布,中間留出空隙,冬天時可以放置茶壺保溫。范承宗取其「延長溫暖」的概念,邀請大家入內圍圈而坐,嗅聞稻草香,感受團聚的溫暖。

▲《茶窩》的材質汲取客家文化裡茶壽的稻草,同時將茶壽模擬放大,與在地文化緊密串連的創作理念,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林子崴特別觀察到,《茶窩》底下周圍的草堆,形塑出像是既有的存在,融於地景相當透徹。

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藝術,在地方落下美學種子也飄進居民生活

若說《編織記憶》與《茶窩》是親切的,那麼接下來伊祐噶照的《生命的鑿痕》就是充滿生命張力的作品,外觀彷彿種子落下後奮力紮根、向土地吸取養分,終始發芽成家。

當天經由「水頭人家」民宿大哥薛哥的說明得知,原來這座涼亭是既有卻荒廢已久的建物,伊祐噶照場勘時立刻被這座倚靠水源的涼亭吸引住了,「這麼棒的地方應該要重新被使用。」這是當地居民的心聲,涼亭就佇立在圳水旁,可以聽見溪流聲也能聞到樟木香,透過藝術創作重啟作用。Nakaw Putun說,伊祐在大窩創作的那一個月,當地居民常常帶著食物去探班,說著以後要帶朋友來賞景、喝酒、泡茶……言談間充滿期待,伊祐甚至為了他們另外做了一張桌子放在亭子內,滿足居民們未來的使用需求。

《生命的鑿痕》不單單是一件創作,更是藝術家對當地的情感表現。

▲往下延伸的枝條觸碰著圳水,呼應人類渴望親近大自然的本能。(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伊祐噶照使用數萬隻木頭疊製而成,模擬先人一鑿一斧掘出古圳的痕跡,水流的動態感也很逼真。(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樟木條不規則的交錯堆疊,散發原始的野味,「跟穿龍圳山壁的鑿痕呼應,這創作發想很在地。」林子崴分享。

地景藝術與當地的連結是什麼?原本想問的問題已有了答案,除了促成居民對生活產生新的期待,加入在地參與也能提高認同感,安聖惠的《編織記憶》找了大湖青壯年來幫忙;與竹林融為一體的《奉茶惜福》是在地陶藝家翁已涵的作品,茶杯茶碗呼應「以茶敬客」的客家文化,將白陶調成藍靛色與咖啡色,象徵客家的樸實內斂,同時邀請大窩居民共同參與創作,使作品更有溫度,Nakaw Putun說,會特地找當地的陶藝家跟居民加入,就是希望這活動可以成為他們的記憶,有感才能驕傲。

 

▲單件的陶藝品如何放大變成地景藝術,Nakaw Putun坦言這對翁已涵來說的確是個挑戰:「我們索性打破常規,將陶藝品放入竹林跟整個自然做結合。」原本亂亂的竹林也因此有了詩意。(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這藝術季為居民創造了新的刺激與喜悅,Nakaw Putun告訴我們,以前居民專注過著勞動的生活,忘了要好好享受家鄉的清幽景緻,透過地景藝術的創意教他們用新的方式看風景,喚起對居地美景的驕傲,「居民看到遊客會主動告訴他們哪裡還有藝術品可以看、也會帶朋友去看他有參與的作品然後驕傲地說:『這我有做喔!』」

▲因為喜歡,所以投入。放感情的創作是藝術家給予在地最真摯的禮物。

「旭東設計」林子崴總監的設計觀察

長期致力在都會設計中挹注綠設計的林子崴總監,這次跟隨見學館編輯團隊進入地景藝術現場,「藝術是主觀的,但我認為地景藝術要能回應『地景』,不論是融入當地環境或是使用自然素材都是重要的。」在大窩最讓他感動的是場地跟設計物之間的契合關係,以山林為佈景的茶窩、棉線織網與百年老樹的枝葉間隙相應堆疊、在山林間冒出的木頭種子,即便它們將承受日曬雨淋也令人期待融入環境的模樣。

▲「這裡的藝術創作是親人的,藉由讓人停留去親近、端詳與感受大自然。」林子崴分享。

▲停留在藝術品之中,不但能感受創作的張力,觀賞風景的視角也因為藝術產生不一樣的美感。(photo credit: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與策展人對話的過程林子崴也發覺,帶動文化認同可說是地景藝術節的新使命,而「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這個強調在地化的戶外藝術祭,跟國際知名「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瀨戶內海藝術季」都有同樣的期許——連結地方創生,以地方再造為目標,我們好奇「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如何做到?

Nakaw Putun表示,團隊藉由居民參與提升在地認同感,讓即將在此存在的地景藝術們能真正融入居民的生活裡,再者地方創生不一定要是實質的文創跟周邊商品,而是能落實到在地,與在地店家、既有產業結合,協助當地溫泉跟民宿業者設計遊程,結合在地導覽的小旅行及體驗課程,活絡已在發展中的觀光經濟。

▲因應藝術節舉辦的五感生活體驗帶動大窩人氣,14 場活動票場場秒殺,接下來將由在地民宿業者提供自家設計的體驗行程供民眾選擇,當天替我們導覽的大哥就是「水頭人家」的老闆薛哥,退休後回鄉蓋民宿,投注相當大的心力在生態園區的復甦與傳播。

▲薛哥告訴我們大窩之所以被選為浪漫台三線的展區,就是因為這裡有著密度最高的穿龍圳古道,圳道經常呈現S型是因為早年圳道鑿建須從山壁兩側開鑿、為了修正兩側不對稱的結果,我們曲身走過穿龍圳,從山壁上的印記感受客家人一步一腳印的開墾精神。

近期密集參與地方創生培訓課程的林子崴最後說到,「臺灣近年各地掀起一股『地景藝術』熱潮,藉由活動、美麗的藝術創作將人帶往偏遠鄉鎮,感受小鎮風光。這樣的立意是美的,但要如何延續並且創造經濟才是重點。」

這次也有參與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林舜龍曾在演講中分享:「地景藝術節是個行動,讓人透過藝術作品看見風景,當中的主角不是藝術品,而是風景、人的生活以及當地的文化內涵,藝術品只是把裡頭的味道給提出來。」最後想用這段話,來作為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之所以成功的註解。

最後一場五感生活體驗已於11月結束,透過網路傳播與媒體效應,大窩的美已被許多人記住,我們期待這四件藝術品讓居民的生活多了浪漫,為地方小鎮帶來的熱絡也能夠持續發酵。

關於旭東設計

旭東設計負責人林子崴,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畢業,因為關注綠色療癒,特別取得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的知識證照。主張設計應加入健康自然的特質,透過「植物」與「自然」的介入,引綠入宅創造療癒、貼近人性的抒壓環境。現任「臺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 」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委,以及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講師。

電話:02-2236-5622

地址:台北市木柵路一段57之5號1樓

官網:旭東室內裝修設計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粉專: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執行單位:哇大創意整合有限公司

官網: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粉專: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撰文:柯霈婕/攝影:Arven Liu/資料協力:哇大創意整合有限公司】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虹夕諾雅 谷關》臺灣里山秘境,森林裡的極上之宿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通透之所,生活、工作的交織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