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推作品 > 城市與人的共生記憶,未來夢想進行式

城市與人的共生記憶,未來夢想進行式

你一定想過自己的未來,但,或許不曾想過你所居住城市的未來吧。

我們勇於往前看,只在乎當下,將「過去」拋開、擱置,不論是否刻意,但那份城市的歷史感總是被擺得很輕很輕。好似只能經由遊走城市之中,透過觀景窗爬梳城市記憶的攝影師眼中查看出些許端倪。

不過,或許不是這樣的吶。編輯與《大雄設計》林政緯設計總監細細走過一次《台北未來式》建築特展後,發現這裡深刻記錄著台北這座城市的過去,並藉此串連出未來的樣貌。每部影片、每禎相片、每段文字都飽含著人們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細節萬千。

《台北未來式-文化產業指標建築特展》於花博公園流行館展出「台北藝術中心」、「台北文創大樓」、「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三棟座落於台北城的地標性建築(註:目前只有「台北文創大樓」完工開幕)。三棟嶄新建築體為城市畫上飽滿色彩,引領民眾一窺台北過去樣貌,也藉此觸發人們對未來的思考與想像。

這三棟建築作品內在表述的是「表演藝術」、「流行音樂」,以及「文創產業」三種面向,藉由落成新形態建築,達到推動軟實力的再進化。其中,靠的便是各建築團隊費盡心思,引以名為「文化」的軟性靈魂,期望未來能成為市民與城市共生記憶的所在地。

將土地過去的記憶拉回,塑造城市原生意象,引領市民想像台北未來面貌,即為此展覽的宗旨。

策展概念|濃縮版的小台北城

策展人:Balance Wu Design-吳協衡

Balance Wu Design(吳協衡設計有限公司)是由吳協衡和楊以勤所創立的設計團隊。其中擔任本次《台北未來式》主策展人的吳協衡為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畢業,曾奪得國內外各項工業設計大獎,七年級生、年紀尚輕的他充滿熱情地在工業設計領域耕耘,並於新一代設計師當中闖出自我獨特風格。

「設計,理當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延伸至《台北未來式》的策展概念,身為創意工作者的吳協衡說,他們的思考起點為「如果我是觀展人,我會想要在展覽內看到什麼?」、「是否想要更深入瞭解這些建築物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呢?」衡量展品與觀者對話距離的遠近,是吳協衡執行策展工作的首要任務。

《台北未來式》路口處,懸掛著代表台北市意象的「照片林」。微風吹入,生活中食衣住行的一幕幕美好便隨之搖動。

展場以高低不一的塊體組成,不特別設定主要瀏覽動線,而是要讓大家感受「在城市巷弄間探索」的趣味及真實模擬性。而一個個塊體則代表建築物,經由俯瞰整座展場,同時也在訴說城市不斷地擴增、變形的狀態。簡言之,這裡就像是一個濃縮版的「小台北城」一樣!

▲主展場分為三大展區,分別展示「台北藝術中心」、「台北文創大樓」、「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三棟建築物與相對應內容產業的介紹與規劃。

除了基本圖片與各式模型(基地模、比例模、剖面模等)闡述建築本體外,策展人同時將「軟性」文化元素放入三大主展區中。如:關心建築完成後與人及產業發展所產生的互動;蒐集表演藝術、流行音樂與文創相關的影片,進而規劃出訴說城市故事的「產業區」。

林政緯設計師相當贊同將書寫城市故事背景的盒子被特地拉出,產生市民與文化對話的可能性。「這讓大師級的建築作品不只是一場秀,而是承載著城市靈魂的載體。」

其中,「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展區中,播放著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的精華篇。也特別與公視合作,將講述華語流行音樂歷史,共六集的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投射在白牆上供民眾觀看。

而「台北文創大樓」的影片區你能見著松山菸廠的過去,以及蛻變為松山文創園區後,土地、空間、人民奮力邁步向前的足跡。

▲「台北藝術中心」的表演藝術區中,則是將歷年來三大藝術節及國內傑出表演團隊的精彩片段剪輯播放。

在水平流動的時空中,曾經發生、正在發生、可能會發生的人事物,是理性建築體所無法丈量的感性元素,它們被放入展場一一攤在眼前。「這才是來看展的人真正感興趣的地方。」吳協衡說。

林政緯設計總監也表示,「結合國際級建築師與軟性文化找到新的價值,讓人更加期待這些建築物實際建成後的『未來』將會為庶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順著斜坡道走往二樓,除了設置「圖書區」與「工作坊」,這裡放了一大幅台北城的立體藍圖。一來是想讓大家知道這三座建築物的所在地,二來則是希望大家能「做」出心目中的台北未來夢。

心目中的城市未來藍圖滿載而歸,「這裡是承載大家夢想的起始地。」

▲藍圖上擺放大、小朋友親手製作的「未來建築」。

接軌未來,建築帶來的轉變|Taipei will be…

城市因人們群聚而形成,但別忘了建築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能化身不同面向的活動載體,更能成為美好生活的觸發器。建築與數以萬計的人口,以及音樂、創意、藝術、設計等文化相互衝擊所產生的火花,使得都市空間變得更多元有趣。

回到建築本體,位於士林夜市舊址的「台北藝術中心」由2000年普立茲克獎得主Rem Koolhaas所設計。這位荷蘭建築師每一出手,便引發媒體與專家學者的爭相討論。有趣地是,他將初嚐夜市鴛鴦鍋的經驗,放到「台北藝術中心」的設計概念中,把1+1的綜合火鍋靈感,衍生為3+1的複合劇場。

▲「台北藝術中心」由3個專業劇場構造而成。包括鏡框式的環繞中型劇場、多形式中型劇場、以及1500席的大劇場。三點不僅可獨立運作,也能將大劇場與多形式中型劇場間的隔牆打開,結合為2300席的超級大劇場(Super theatre)。

林政緯認為Koolhaas在此作品中最特別的想法,在於「公共參觀動線」的打造。未購票的觀眾也能因此被引導到建築物內,感受表演藝術後台的運作景象等幕後花絮。「這對於推廣表演藝術來說,是相當有趣的點子,空間變為一個緩慢教育的場所。」

另外,才剛啓用動土儀式不久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是由美國建築事務所RUR Architecture PC所設計。他將台灣海島元素納入,以山巒稜線、貝殼代表台北文化意象。

▲RUR為Jesse Reiser與梅本奈奈子共同創立。著名作品有:杜拜的0-14 Tower、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甫獲設計競賽首獎的高雄港客運專區—港埠旅運中心。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內部以3棟建物為主,包括可容納5000席觀眾的主廳館、集結流行音樂歷史的名人堂寶庫、提供小型室內Live演出的音樂產業區等,期望能打造成為未來亞太地區流行音樂的朝聖地。

而由伊東豊雄所設計的「台北文創大樓」矗立在松山文創園區裡,隨著正式開幕,已吸引大批人潮一窺究竟。「台北文創大樓」是棟具人本思維的綠建築,低調內斂的清水模外觀,圓弧設計逐層內縮,充滿曲線之美。

伊東豊雄相當重視周遭環境生態、人文與建築的關係。「建築物就像是把景一個個框住一樣地與自然共生。」林政緯表示,伊東豊雄以圓弧、有機體示範如何在都市展現自然。

▲《台北文創大樓》以樓中樓的形式展出。因文創大樓本身特色在於取自陽明山山形的曲面屋頂,因此可在此鳥瞰建築模型,親身體驗建築物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狀態。

吳協衡說,「這三棟建築物帶來的不是立即性的解藥,而是潛移默化的效果。應該讓民眾慢慢了解,之於建築物底下的文化產業是如何在進步的。」

「透過巨大地標型的建築物,開始改變環境的氛圍。」林政緯也表示贊同說,從前陣子的《台北設計城市展》(報導請點我),到《台北未來式》建築特展,他深刻感受到社會開始不斷地釋放文化能量,不論規模大小,都能開始與大城市接軌。而這些活動使整個台北城漸漸地提升、發展。

經過策展人特意搭建的「時光隧道」,從當代台北(照片林區),穿越時空抵達未來(台北未來式的主展場)。「時光隧道」同時也代表著一道希望,過了,就能一窺眼前我們所追逐的台北未來樣貌。

城市是活的。在外力驅使下,往往能做出適當程度的改變,並繼續存活成長下去。吳協衡笑著說:「台北藝術中心最後一定和Rem Koolhaas原本想的不一樣,因為台灣人會把他塑造成自己的味道的!」

Taipei will be……?你所想像的城市未來是什麼樣子呢?

【採訪撰文:黃聖雯/攝影:洪翎凱/部分圖片來源:台北城市博物館聚落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放下城市喧囂,素潔與人文的空間對話
前衛現代的空間感受,藏著細膩自然的生活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