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室內設計 > 養生宅.空間重點》慢活空間指標,回應環境的有養邏輯

養生宅.空間重點》慢活空間指標,回應環境的有養邏輯

能夠順應環境變化者,才能擁有延續性,正如《易經》所謂:「生生之謂易」,「養生宅」亦是因此而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自然運轉中人們依時運作,借天地的能量醞釀生機,而房屋做為承載人類生活的平台,便如土壤中的一粒種子,也需要配合四時節氣才能茁壯,將生命的動能傳遞給人們,創造無負擔日常起居。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覺醒於設計對人、生活環境與建築空間關係平衡的「養生宅」,以健康生活為目標,規劃宜居的最佳微氣候,然而打造養生宅究竟該如何著手?以天人合一的空間表現為檢視重點,可以歸納出三要旨:「主動式庭院」、「適應型開窗」、「廊道流動性」為寓居於養生的指標。因此《綠.建築家》將透過養生型態的國際案例,闡釋好宅重點,一探屬於養生的空間美學,鋪敘一場愈嚼愈深刻的有機生活旅程。

主動式庭院.空氣自在對流

《孟子.盡心上》:「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指出居住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氣場,由此善養則能改變體質,而設置「主動式庭園」即能使平台取得與外在的和諧關係,進一步形成具有養生效果的場域。

綜觀歷代帝王設立行宮,便是希望在親近自然中頤養身心,而庭院式民居則藉由一方露台,將自然的循環導入生活空間,夏季能夠通風排暑、冬季攫取充沛日照送走濕氣,讓庭院具有「主動」功用。而是庭院否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實際上必須取決於座向、面積,以及如何和周圍環境進行結合的安排。

▲藉由直接與自然接觸的庭院,以回應天然條件的方式,在屋內形成能夠自行調適的小氣候環境,幫助人體適應氣候變化。(via

「主動式庭園」可以見於芦沢啓治建築設計事務所的「東京の注文住宅」,院子使量體朝向西南方開放,依地理位置規劃庭園配置,因此能冬暖夏涼,每當自然風撫過行光合作用的庭園綠意,更是將最新鮮的空氣注入室內環境。

如去除迷信成分的風水術,講究的其實是「風」、「水」,即天然環境如何對人產生正面影響,而這正是對於院落主動性規劃的目的。建築師松浪光倫先生在作品「貴志川の住宅」中,即利用非齊頭U字型量體增加庭園面積,帶動空氣流動,同時也創造足夠的自然元素循環,實踐來自天地間的中庸之道,人因此擁抱自在的生命姿態。

▲「東京の注文住宅」曾獲得Modern Living Award銀獎,也是 2013年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的奪冠者,庭院位置依座向而落,與室內空間等長相連,並在外圍設置一層高度的圍牆,在維護生活私密性之下,提供量體內空氣的自由流動。(via

▲在榮獲JCD Design Award的肯定之後,松浪光倫建築計画室在作品中更加強調人居的養生化,「貴志川の住宅」便以合院式的庭院規畫,揉合「內」與「外」的生活界線,使人隨時與自然共同呼吸。(via

適應型開窗.調節溫度日照

陽光為萬物之始,它影響了一地氣溫、濕氣生存條件的改變,因此如何取用陽光以建構舒適的室內環境,是養生宅的一門學問。而能夠應變日照的「適應型開窗」,提供了空間自然而然的存在姿態,同時也印證李漁在《閒情偶寄》呈現的養生思想:「人之不能無屋,尤體之不能無衣。衣貴夏涼冬燠,房舍亦然。」以窗為紐,隨四季轉換調整房屋給使用人的感受,才是保護與善養。

▲窗猶如人的毛細孔,是循環代謝的管道,藉由適當的開窗位置與方式,可以調度陽光為養生樂活的基石。(via

越南建築事務所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以方型鏤空窗體為內與外的交界,一方面遮掉炙熱陽光的直射,也保持風的流動,讓「Binh Thanh House」在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Wallpaper* Design Awards等競賽中大放異彩。另外來自澳洲的Cox Rayner Architects工作室,其作品「The Left-Over-Space House」也示範了適應型開窗的靈活運用,經過計算的開放位置與穿孔屏幕,符合養生期待地回應陽光變化,使空間保留明暗有度的彈性。

▲「Binh Thanh House」將牆挖空為窗,在封閉與開放之間做出平衡,使陽光適量的灑入屋內,帶給生命溫柔而穩健的成長力量,讓生活空間處於舒適的溫度環境。©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適應型開窗」為「The Left-Over-Space House」應對日照變化,透過傾斜開窗角度與穿孔材料,削去陽光的銳角,使光線帶來宜居的養生條件。(via

清代養生學者曹庭棟在《養生隨筆》裡提到:「室中當戶,秋冬垂幕,春夏垂簾,總為幛風而設。晴暖時,仍可鉤簾卷幕,以挹陽光。」替具有適應自然能力的窗戶,進行入微的解釋,即應綜合不同節氣的使用需求,使日照陰陽合宜,那麼此一空間距離養生良居也不遠了!

廊道流動性.明暗交錯動中有靜

「廊道流動性」強調走道空間的氛圍營造,藉由表現光影變化與自然情境,塑造具有穩定能量的場域。走道貫穿了整體空間,所謂「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與靜的交替皆在此發生,而透過廊道的流動性傳遞萬物消長,如此靜中有動、動不忘靜,且終將回歸人體自身的通絡、養氣。

▲廊道裡的流動性,來自自然變化的呈現,透過流轉伏動,由動溯源至靜。(via

日本設計會社CENTURY DESIGN OFFICE在溫泉旅館「Four Season Yuzawa QUATTRO」案例中,走道採用間接照明和半開放式設計,由隱晦的方式表現人在自然間的流動步調,將溫潤、沉穩的特質完全發揮,並奪下2013年Design Award大獎。曹庭棟也曾提到:「坐久則絡脈滯。居常無所事,即於室內時時緩步,盤旋數十匝,使筋骸活動,絡脈乃得流通。」說明廊道空間對身心的作用,而荷蘭OMA建築工作室規劃的療養中心「Maggie’s Centre」,便以合院式動線使生活場所被綠意包圍,簡化的設計語彙更是突顯自然帶來的靜謐感,動靜交錯卻能修身養息。

▲「Four Season Yuzawa QUATTRO」是2013年Design Award得主,為了打造溫泉旅館的放鬆療癒感,以洗燈的照明方式,強調沉穩氛圍,同時以木柵廊道使空間向外在環境連結,形塑具有層次的感受性場域。(via

▲當漫遊於廊道中,隨時間流轉,從明暗交錯的空間裡,將逐漸化解心中的雜緒,進而獲得心靈淬鍊。(via

▲「Maggie’s Centre」曾獲RIAS(英格蘭皇家建築師協會)的肯定贏得Doolin prize,運用八角型的概念規劃量體,製造出環繞型的廊道,而中心位置留給植栽綠意,讓走道區域與自然結合。(via

「蟬噪林益靜,鳥鳴山更幽」即是廊道在養生宅中的目標,以純粹的材料、線條引導自然變化在室內環境中呈現,由動中愈靜,靜中愈定,因此逐步滋養居住者的生命。

從環境開始自然而然的養生‧澄璞設計│莊効澄

從「主動式庭院」、「適應型開窗」到「廊道流動性」,以調和自然與生活為主旨的養生宅空間重點,由順應自然的主動設計思維,孵育一處能夠厚實人類生命的好宅。而將養生做為使命的澄璞設計總監莊効澄說:「人與天然的聯繫狀態,是一個一致且連動的有機體。」表示「養生宅」是一個打造具有包容性環境的概念,能夠依時吐納、依地而成,最終沉澱成生命的質感,從反思人類生活基本需求,乃至連動時間變化的起居思維。

▲莊効澄除了將養生思維融入設計實作,也不段透過實地見學持續鑽研,如前往半畝塘的「若水會館」參訪,學習以大樹為主聲調的空間合唱。

他提到:「老子謂:『有生於無』現象的本質是『緣起』、『變化』、『空』的不斷往復,而於生命亦是如此,若要讓環境與人相輔相成,則空間是平台,自然四季是變化,透過感知、接收外界頻率才能使自身跟上時間的節奏,以獲得飽滿且充實的生命。」跨國際設計公司Harmony World Consulting & Design即在「Bamboo Courtyard Teahouse」茶館作品裡,實現注重「天人合一」的養生空間。這個位於揚州的水上茶館,設計者以竹子為材料,加強通風性與四周環境的連結,而環型動線規劃,則形成內部的景觀平台,想像靜坐一隅緩緩品茗,兼以光、風、綠水的相伴,此便是藉由空間環境修身養性的過程。

▲「Bamboo Courtyard Teahouse」以自然材料竹子、泥磚為媒介,創造了與自然交融的建築空間,不但利於通風也善於在冬季保持熱量,把自然調度成舒適的品茶環境。(via

▲即使夜晚降臨,靜立於竹院子緩步游移,也能感受到清風與水聲,而錯落在竹影間的燈光,更是指引人們悄然的沉澱心靈。(via

而半畝塘提出「節氣建築」的概念正是養生宅的一類實踐,在其規劃哲學裡,將「樹」做為環境整合的出發點,可以調節風、光、水,涵養土地與生物,人居住在其中,學習與樹木一起深淺呼吸,生活則因此簡單富足。莊効澄也前往拜訪半畝塘的工作室-「若水會館」,將自己融入有窯灶、農園、泥窩、工坊、火炕及茶榻的美好生活,在微型聚落空間裡,反思空間如何創造「人天共好」。

▲半畝塘的「若水會館」每一處都是「人天共好」的痕跡,藉由整合內、外空間,形成一致的環境,行居其中便是對「自然」和「人文」的奉養。(via

▲以「樹院子」為設計哲學,在「以其半求其圓」的信念中向自然讓步,使空間獲得風土的記憶傳承,追溯人群聚而居的樂活養生。

對養生宅的最大感動是什麼呢?莊効澄笑說:「因為它不是一種風格,是一種生命豐富樣的展現,所以自然而然的打動人心。」它因啟發於對人到整體環境的養護,而終將成必然,我們都追求更好的生命狀態,如莊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正是由於生命有限,因此以「好活」為目的的養生宅,才能持續在生活中發酵。

澄璞設計

電話:03-317-1256、03-325-4789

地址:桃園縣蘆竹鄉經國路900號5樓

官網:澄璞設計

粉絲團:養生宅

【編輯:黃嘉馨/攝影:蔡鴻民、伍益誠】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曼谷建築見學》天堂花園秘境,DEVERANA SPA不忘原初與挑戰
【國際專題‧空間改造導覽】翻轉設計,重啟空間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