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推作品 > Beauty born, not made 柳宗理回顧展》發現日本工業設計巨匠

Beauty born, not made 柳宗理回顧展》發現日本工業設計巨匠

「設計的最高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用途」

──柳宗理

「柳宗理」,熟悉生活道具或是家具領域的讀者一定對這當代日本工業設計大師的作品或背景有所了解。深諳日本文化的台灣本地,也相當榮幸繼新加坡與香港之後,成為〈Beauty born, not made 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回顧展〉的第三站。

2015年為柳宗理的百歲誕辰,綠‧建築家邀請熟悉日本職人工藝美學的「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連續兩天帶我們走訪展覽現場,除了參加第一天的開幕記者會之外,還特別邀請這次展覽的策展人陳依秋小姐為我們分享策展的理念以及甘苦談。

▲「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左)與「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回顧展」策展人陳依秋(右)合影。

柳宗理百歲生日在台北

開幕當天是六月二十九日,同時也是柳宗理的百歲誕辰,對開場致詞的柳宗里長子、柳工業設計研究會執行長柳新一先生來說,能在父親生日當天在台灣開展,不但延續與台灣的緣分,更具備相當獨特的意義。

柳新一執行長表示,祖父柳宗悅曾經在一九四三年三、四月之間拜訪台灣,蒐集許多原住民的風俗文化與文物,後來這些藝術品也在「日本民藝館」不定期展出。柳宗悅先生對台灣民俗發展相當認同,而幼時住在日本民藝館附近的柳新一先生,就在充滿台灣民藝品的環境成長,加上因為工作關係來台灣超過三十次,這次在台灣的展覽就是依靠這樣的緣分而促成。

柳宗理大師的產品橫跨相當多產業,大至公共建築,小至為人所熟知的餐具,由於場地的限制無法全部展出非常可惜。雖說柳宗理橫設計跨許多業界、製造許多不同的產品,但不變的設計核心理念就是「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可以便利使用的設計」。這是與現今流行的新型態設計宗旨,像是如何刺激民眾消費、鼓勵汰舊換新、大量生產的理念相違背。柳新一先生強調他的父親始終掛念在心的一句話就是:「不盲從流行,而是要超越流行」。這次的展覽中較新一點的產品都有十五、二十年的歷史,更舊的甚至經過五、六十年市場上的考驗,直到今天都還有不錯的銷售。柳宗理所說的「對抗流行」就是如此被驗證。

此外,柳新一執行長還提到柳宗理大師設計的另一個重點,也就是擷取民俗工藝品中「美的精髓」後,改變他的外觀來投注到產品內。但繼承傳統並不是從表面來看,柳宗理最念茲在茲的就是所謂的「習俗」(原本是日文中從德文來的外來語,翻譯成中文就是習俗),而實踐這樣的精神就是為了住在當地的居民生活去設計,用現代的語彙來解釋就是所謂的「本土化」。

柳新一執行長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可以激發台灣的設計師找出本地紮得很深的根、精神與美,進一步轉化成能夠永恆傳世的作品。

▲柳宗一先生致贈《柳宗理隨筆》一書與柳宗理招牌的清酒杯予協辦單位,台北設計設計之都吳漢中執行長(左)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陳文龍執行長(右)。

柳宗理作品導覽

接著由柳工業設計研究會的設計總監藤田光一先生簡單導覽會場作品,首先他讓大家的目光集中在最熟悉的象腳椅(1954年)與蝴蝶椅(1956年)這兩項經典家具當開場。

象腳椅原本是設計在自己工坊使用,當年採用比較不環保的FRP材質(纖維強化塑膠),但在七十年代就停產。後來在2004年瑞士Vitra公司重新生產,就用上更環保的PP(聚丙烯)製作。

而傳統使用在日式榻榻米上的蝴蝶椅原本只有三點接合,也因為在歐美大受歡迎,再度改良設計由四點接合,上面由螺絲接起,椅面下的中央位置有不鏽鋼柱加強支撐重量。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還展出由柳宗理大師設計的照明設備,包含單峰與雙峰燈罩兩種,以日本傳統的和紙製作。外型的概念來自燈籠,但唯一不同的是柳宗理利用圓柱體來支撐內部,而不是傳統燈籠所用的竹子。

▲在一角懸掛著看似低調卻引人目光的雙峰燈罩。

藤田光一先生特別請求在場的觀眾一定要試試看「黑色木柄餐具系列」,希望藉由親自感受到特別的手感,來體驗柳宗理設計之奧妙。尤其這款前端是由不銹鋼打造,接合黑色樺木木柄兩種不同材質的設計,或許一開始會因為不銹鋼的重心在前而顯得沒那麼合手,但一旦習慣之後就能感受到那微妙的平衡,是相當值得推薦的柳宗理系列的單品。

▲另外一款純不銹鋼系列餐具也是經典長銷款。

您一定沒想到柳宗理也曾經設計過「鏡子」這麼居家的產品。材質是一般傳統佛壇所使用的木頭,但與一般鏡子外框由兩三片木頭接起的作法不同,而且職人們先將原木切成所要的形狀後直接塑形,是難度非常高的純手工技巧。

而在陶器的部分,不管是較近代(2004年)推出的簡潔卻厚實的出西窯系列(下圖),或是傳統的中井窯系列(下二圖),都是在能夠維持品質卻又能穩定量產的堅持下出品。

而質地溫潤的「骨瓷」系列其實在早期的一九四零年代是使用「硬陶」製作,之後才改用透光與質地更清透的骨瓷,是柳宗理餐具中的超人氣款。

展間另一角落擺置另一套桌椅,這乃是柳宗理大師在1970年左右的設計,一度終止生產,但為了今年的百年誕辰重新製造的復刻版本,由製作鏡子的秋田木工工坊的職人製作。但負責監製的藤田先生表示目前展示的還是屬於實驗階段,還有許多未臻滿意之處,尤其完全由曲木接合的技術相當困難,無法百分百展現柳工業的高質感。未來希望可以改良到可以量產的水準。

轉過彎來是熱愛生活用品的讀者都相當熟悉的柳宗理不銹鋼廚房道具系列,無論是大小不銹鋼調理盆,或是湯杓或不鏽鋼夾都是以相同的技術,使用整片不銹鋼去磨製,簡潔的造型中卻又能發揮高度的實用性。

一九五零年代就開始生產的經典不銹鋼茶壺,也是歷經不斷的實驗與嘗試,才找到使用者最順手的角度,而底面接觸火源也因特殊的設計,煮滾生水的速度也比其他茶壺來得快。壺嘴則是職人一個一個磨製的手工作品,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出完美的注水角度。

▲柳宗理早期為東京瓦斯公司設計的快煮壺「早滾熱水壺」和吊鐘花型小火爐,1953年推出。圖片提供:柳工業設計研究會

鍋邊並不是一般正圓的不銹鋼鍋具組,最特別就是那一百二十度的注口,也是歷經多次實驗後找出的最佳設計,只要將搭配的鍋蓋轉到另一個方向,蒸氣就可以從旁邊排出,或是要瀝出湯汁也相當方便,而且全系列的鍋蓋都可以共用。

本地使用者也很熟悉的「南部鐵器」系列,可說是烤箱料理的好幫手,淺、深鍋與橫紋烤盤三種款式可以依使用者需求選購,利用附屬的鐵杓可以不需要戴上隔熱手套就能輕易打開鍋蓋,鍋具也可與不銹鋼鍋蓋共用,烹調操作上更為靈活。

在這次台北站還展示一些相當少見的工業用商品,由於台日規格接近,這些產品在台灣也可以使用。

最後,藤田先生特別引導大家觀看展場兩側牆壁,也是由柳宗理大師設計,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以及1964年東京奧運的聖火棒。使用較輕的「鋁」為主要材質,減輕傳遞聖火的跑者的負擔,樣式也非常具有柳宗理洗鍊簡潔的風格。

▲柳宗理為1964年東京奧運設計的聖火棒。(via

▲「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右)與「柳工業設計研究會」設計總監藤田光一先生(左)合影

策展人陳依秋小姐分享

開展後的第二天,我們再度來到位在台灣設計館的展場,這次陪伴綠建築家與「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的正是這次柳宗理回顧展的策展人陳依秋小姐。

談起在台灣協辦柳宗理回顧展的來龍去脈,這個想法與企劃在製作人「中牟田洋一」先生的心中已經好多年。視柳宗理先生為精神導師的中牟田先生堪稱是這巡迴展的推動者與核心人物。

他也是在柳宗理授權給當時在Habitat擔任設計總監的Tom Dixon復刻「象腳椅」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牽線的角色。

朱總監問起「製作人」在展覽中究竟是扮演怎樣的角色?依秋解釋中牟田先生可說是新加坡、香港與台北三地的主辦人,負責決定與當地窗口合作、場地的最終選擇,以及定調整個展場的演繹路線,積極與當地的「策展人」聯繫媒體曝光,並且密切與柳工業研究會聯繫。

▲「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回顧展」策展人陳依秋(中)。

依秋本身有製作獨立雜誌《not today》的媒體經營背景,對當代藝術、生活風格、設計等領域皆有涉獵。雜誌著重在用當地藝術的角度切入談論空間的虛與實,藉由不同領域的職人來詮釋空間。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媒體經歷,才能接下如此重責大任,作為此次柳宗理百年回顧展的台北站策展人。

中牟田先生早在一年前就詢問依秋在台灣辦展的可能性,台灣民眾對於柳宗理的瞭解有多少,當時,新加坡與香港的展覽已經敲定。當然,柳宗理對台灣民眾來說絕對是無人不知的日本國寶級設計師。因此,經由依秋積極協助下,聯絡台灣創意中心與台北市文化局協辦,最後找到到台灣設計館這個場地,才串起整個企劃與展覽的每一個脈絡。

via

至於提到台北站與新加坡、香港兩地有什麼不同?依秋表示在四月位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畫廊的首展是以回顧的方式呈現,作品與圖片都很完整。依秋本人也曾在香港展覽期間參加開幕活動,三地策展人交換彼此心得。她認為由於三地場地與策展規劃不同,呈現的展覽主軸也大異其趣。像是香港是位於灣仔區商業大樓陳幼堅設計師所主持的27畫廊(Gallery 27),他本身也是知名的古玩收藏家。展間位於大樓的會議室,空間較小、走的是精緻路線。佈置的方式也比較有收藏家的風格,例如展覽桌會加上布巾且搭配他自己從跳蚤市場蒐集來的小飾品等。相對來說,台灣站的佈置就非常純粹,四週的牆壁掛上年表與語錄,中間大型展台佈置柳宗理作品。

▲台灣站的獨家展示品,乃是柳新一與藤田光一先生在開展前幾天,搭飛機手提帶到台北,柳宗理絕版的玻璃製品。雖然日本玻璃工藝已經相當先進,但目前工廠的職人無法調製當初的顏色,所以這幾項產品已經完全停產。

▲為許多收藏家所熱愛的「膠帶台」 也是柳宗理的絕版名作,這次也一併出現在展場中,質樸的外表與堅固的設計,目前柳工業的工作室都還在使用。這款產品也是依秋本人最想收藏的柳宗理作品。

問起依秋在這麼長的製作期與策展過程是否有遭遇到什麼困難?他笑著說其實語言不同而產生的隔閡是花費最多時間溝通,還好日方的中牟田先生會講英文,但對細節的要求卻是相當嚴謹。去年十月開始密集溝通聯繫,製作人前後來台就高達六次。但也從中過程接觸到很多瞭解柳宗理的設計師或愛好者,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對這次日本國寶級設計師的回顧展更有使命感,不能讓本地的觀眾失望。

via

台北站的細節就展現在「打光」這個重點上。這次展覽依秋找上了業界著名的燈光設計名家何仲昌先生,打造凸顯柳宗理產品設計的絕妙光源。而過程也是相當艱辛。何先生花了兩天的時間將光源均勻的分佈在展間內,但沒想到柳新一與藤田光一先生從日本手提加碼的展品而來,又做了佈置調整。但專業的何大師還是手到擒來,機動性的配合,為這次的展覽打亮了最完美的註腳。

談及自己對柳宗理的看法,依秋很佩服大師的創造力與思考力。最深刻就是柳宗理曾說過,設計師不能單獨生存,要得到有利的技術支援。設計師要與協力廠商的技術配合,如何運用廠商的技術,更適切的運用在他的設計內,這是對設計的思考也是對技術的尊重。

見學觀察家:「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分享

「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對於展場整體空間與動線給予高度的評價,策展人功不可沒。他建議參訪者可以先從牆面的時間圖表繞著展場看一圈,先對柳宗理的生年與作品年有些概念,接著再由蝴蝶椅與象腳椅那一側開始沿著中央的作品展示桌繞著看。

朱總監相當佩服在早期沒有電腦軟體協助下,柳宗理大師徒手製作產品模型的態度與作法。腦海中浮現靈感,就手捏石膏將產品的輪廓雕刻打磨成形,這種純手工、手感的土胚製作完全沒有圖面可以參考或依據,柳工業的核心精神就是如此:眼到、心到,「手」要用的器具,怎能不用「手」做出呢?

柳宗一先生特別與朱總監分享這套正在復刻的曲木桌椅的製作過程。這是柳宗理在1967年的設計,由藤田先生監製準備在柳宗理百年誕辰的在今年重新發行。雖然已經交給曲木家具專家秋田木工負責,但很難量產的原因在於桌腳彎曲的工藝技術難度很高,無法取得完美且穩定的品質,目前也無法有職人能夠穩定的提供產量,這是在復刻過程中目前遭遇最大的遺憾,但柳工業並沒有放棄,還在努力希望能夠達到完美之後量產。

▲柳新一先生(左)與朱志峰總監(右)合影。

▲柳新一先生特別與朱總監講解曲木家具一體成形最困難的技術部分。

這次的展覽也帶來不少珍貴的照片,相信很多喜歡柳宗理的民眾也會很驚訝大師居然有許多對公共建築的提案,像是天橋、公車站亭與高速公路防撞島等,帶給大家不同的柳宗理。

由於主持「日式空間設計觀察」粉絲團的朱總監乃是國內和風室內設計的名家,對他來說,「蝴蝶椅」是他最熟悉的柳宗理作品,藉這次參觀的機會提出他個人對蝴蝶椅獨到的詮釋。

朱總監認為日本乃是「敬天」的民族,蝴蝶椅的椅面看似雙手向上捧著或承接的動作,像是感謝上天賜予地上人民一切,帶有敬拜意義。而橫向來看蝴蝶椅也接近一個「天」字、也有鳥居的氣氛,充滿著日本禪學的意味。

最後,朱總監談及這次的柳宗理百週年回顧展帶給他的衍生意義。如果有遇上對味的業主,除了室內設計之外,當然也可以協助挑選更能襯托裝潢風格的家具、餐具甚至燈具。尤其朱總監多年設計經歷內化後提出的「和風三具」與柳宗理的燈具理念相當接近,不知不覺也踏上與大師相同的道路,藉由纖維很細緻的和紙,帶出獨特的「新和風主義」。

在未來,柳工業設計研究會有可能會遵循柳宗理的設計精神,持續推出新產品,而這些新品也希望與過去的經典作品一樣可能不被潮流與時間擊敗,讓使用者永續使用。

柳宗理百年誕辰回顧展,美,渾然天成,無法製造,延續到未來。

▲策展人陳依秋小姐(右1)、朱志峰總監(右2)、設計總監藤田光一先生(左2)與製作人中牟田洋一先生(左1)合影。

Beauty born, not made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回顧展

展期:2015.6.30~8.30

地址:台灣設計概念區,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1F(松山文創園區內)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30~17:30

門票:全票80元,學生及團體60元,優待票50元

電話:02-27458199#382

Facebook:Beauty born, not made 柳宗理回顧展

玳爾設計.設計總監朱志峰

電話:02-8992-6262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一段8 號11樓

信箱:dgdesign@ms24.hinet.net

官網:www.dialdesign.net

Blog:dgdesign.pixnet.net/blog

Facebook: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風格專頁:和風主義

【撰文:顏司奇/攝影:伍益誠、顏司奇】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簡約風格-設計手法》愈少而愈多,空間原粹的提煉
給圖書館的情書》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閱讀館中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