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GO木工職人 》從木工教室出發,年輕世代的承繼與創新
幾位代表台灣出國參加世界級的技能競賽家俱木工類選手與產品設計師,為了實現產品設計的夢想以及木工教學傳承的理念,一起創辦了「木工職人」,在台北市關渡與華山,提供忙碌的現代人一個動手學習木工、體驗木作的空間。
見學館編輯團隊與品楨設計總監陳膺信、無垢木職人林炯廷一起前往關渡,拜訪這個與眾不同的木工教學空間,請「木工職人」教學空間聯合創辦人&CEO林宜宸,和大家分享「木工職人」的教學與理念。
▲對木材質手作教育議題相當關注的品楨設計陳膺信總監(左),在採訪懷德居林東陽老師後,與年輕一輩勇於創業的木工職人團隊(中央三位由左至右為林宜宸、郭子榮、李家和)及無垢木職人林炯廷(右)合影。
年輕創業的金牌選手教木工
懷德居算是木工教室的淵源,要說我們與懷德居有什麼不同,應該就是我們徹底走向市場商業化。
口條非常俐落、看起來相當年輕的林宜宸,負責「木工職人」的營運,先和我們分享這家公司的源起,她說幾位合夥人都是以前技能競賽的獲獎選手,決定要一起創業是希望能走不同的路。早期獲獎選手因為有公費或保送機制,不是在大學畢業後去當老師,不然就進入企業從事產品設計,鮮少有聽到會出來創業的。當時從產品設計系畢業的他們,想要學以致用、做產品設計的開發,為了要自己打樣,他們便設立了廠房,但打樣的頻率其實不高,加上產品需要配合其他材質的開發,只能等待。為了讓打樣廠房不閒置,於是我們就在工廠開課,也讓公司的營運可以維持,結果沒想到教學做得不錯,反而成為主要的經營項目。
▲負責品牌行銷與課程規劃的負責人林宜宸(Laula Lin),和我們分享「木工職人」的創業故事。
隨著「木工職人」的名氣逐漸增長,教學工作量變多,原本協助打樣的工作日益減少,加上「木工職人」想要做自己的品牌,會看情況和有餘力才會接案。加上因為細木工和榫接結構木作的價格沒有辦法和別人競爭,我們只能做擅長的設計部份,不打算用價格去取勝。有些收藏家或企業的單子,我們能接手的最大數量大概是一百個左右,這樣比較能顧及品質,如果是幾千個的量,通常就請他們外包大陸或是台灣中部的工廠,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在報價上沒有競爭力。
林宜宸說可能大家都認為手作木工應該比較便宜,這完全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我常收到有的人寫信來想要訂做東西,就附上一張照片,問我們能不能做、多少錢?我們一看發現是無印良品的產品,就回信告訴他去店裡買就好了,怎麼會認為訂做比較便宜呢?也有人會寫信來說,家裡門檻壞了能夠請你們來修嗎?我就跟同事開玩笑地說,台灣已經到了門壞掉找不到人修的地步了嗎?」
堅持自己培養師資,完整培訓木工技能
「木工職人」在成立的時候,就設定接班人培訓計畫,我們堅持培訓自己的師資。懷德居林東陽老師曾經就問我「為什麼要這麼累、要自己培訓員工,為什麼不直接請競賽選手來教就好了?」我們的想法是自己培訓的員工比較有感情,也能更理解我們的信念,所以決定啟動培訓計畫。
「木工職人」的培訓計畫目前做了兩屆,用面試的方式篩選,但是在第一屆結束後發現有些問題,例如有的人在表達的時候邏輯很好,但是實作表現非常差,所以也是逐漸修正。教完磨刀、十字塔接等基礎課程後,如果學員的實作表現和邏輯都沒問題,我們的目標是留下三名,沒被錄取的,我們會連保證金一起退費。錄取的學員進行第二階段的課程,要進行每週五天的緊密學習為期半年,然後下半年再讓學生實習,並且安排他們擔任課程的助教,我們會另外付助教費給他們。如果學員們可以在一年後考到傢俱木工的一級證照,就錄取成為正式員工。因為培訓之後有了感情,也是要幫學員想出路。
除了接班人培訓計畫,「木工職人」也會利用寒暑假招募實習生,讓未來有心在木作產業工作的學生從事設計實習和行銷實習的體驗。每一次舉辦實習生說明會後,都會從上百封履歷取三名,今年也開始開放平面設計的實習生來申請。在實習生說明會時都會特別說明,實習生與木作教學無關,工作內容是產品設計的開發或是行銷的學習。
林宜宸接著說,台灣出現不少職人斷層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在木工,要解決技職教育的困境必須從父母的觀念開始改變。現在的教改失敗就是因為父母的觀念沒有改,還是認為孩子只有讀書才有出息。等到有一天找不到人修門,我報價一萬,還是得付的時候,那時應該就會改變了吧?因為那時大家才會發現有一技之長賺得比行政人員一個月兩萬八還多。要改變這個現況,就是父母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才有可能吧!林宜宸說他們也是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自己會培訓人才,不會有斷層的問題。
▲陳膺信設計師說,其實在國外已經都是DIY市場了。台灣真的很快會面對這個問題。
因應學員需求的課程選擇
見學館編輯:
請教目前木工職人教室的課程內容、學員的背景,有人數限制嗎?
木工職人:
我們的學員背景最多的是設計背景,像是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再來是金融、科技業,第三是退休人士,因為我們主打35-55歲,年輕人比較靜不下心來。
我們有三種課程,第一種是正規課程,三個月一期,有課程大綱,基礎班正規課的第一堂課從磨刀開始教起,為了讓學生方便安排自己的時間,週六是兩週上一次,分AB班,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程,週日則是每週上課;第二種是單天體驗課程,一整天上七個小時;第三種是不定期的沙龍分享會或研討會,研討會又分三種型態,第一種是請業界設計師來演講,第二種是老師示範一個困難的作品給學員看,但當天不教學也不能實作,算是一種觀摩,第三種是大溪製材廠一日遊,讓VIP學員去看平時不會接觸到的更上游產業。而沙龍分享會是讓想了解木作但是沒時間或是不想上課的人有接觸木作的機會。
雖然是這幾種課程分類,但是後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遇到新加坡來的遊客想要上課,但是沒辦法連續上三個月,所以我們辦了12天密集班,主推寒暑假的外國旅客,或者至少有學生放假可以來上課,沒想到連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建築科學生也都來報名,所以寒暑假的密集班很快就爆滿了。現在每堂課限制在三十人以內,續報會以舊生優先。
見學館編輯:
我們之前採訪豐原木創中心,楊老師本身也是做室內設計出身,他也說其實室內設計師應該來學木工的基礎教育。或是以出師資的方式在其他地方短期上課。
木工職人:
不過站在企業經營的立場,我覺得還是酌量就好,因為室內設計師是目的性學習、學不久,對我們來說招生很累。如果師資充足,出師資當然是沒問題,但是以我們創業初期,師資只有合夥人的情況,出去上課很難報價,也養不了這裡的房租。
陳膺信總監:
現在比較容易招到學員的是基礎班嗎?剛剛看到課程中有人在使用鉸鏈,基礎班的學員學成之後,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東西?
木工職人:
進階班也有,但是因為我們是封閉式的,進階班只收自己基礎班上來的學生。因為各個地方的木工教室課程大綱不一樣,所謂基礎班學到的程度也不一樣,無法銜接。如果真的想要來上我們的進階班,有兩種方式,一是從基礎班開始上起,但是可以不用按照課程進度,只要把作業都做完,確定都會了,也可以去聽進階班的課。另一種就是得真正從基礎班上起,因為有的人本來覺得自己都會了,但是來上課之後發現不會的還很多,就決定從頭開始。因為我們到了進階課之後,都是A3的圖片,開始討論做櫃子、抽屜等比較難的課。
基礎班的教學技巧與作業都有配合學習的程度,所以完成基礎班課程一定會做板類結合與腳類結合,板類結合是用指接,腳類則是搭接。畢業作品一定會做盒子,盒子是板類結合,一邊要用指接,另一邊用鳩尾,所以他們也會學會鳩尾。另外,前六週教手工,後六週教機器,所以完成一期一定會具備機器與手工兩種基礎。自己在家做基本的木工都不會有問題,只是不會配抽屜或需要鉸鏈等。
另外剛剛看到的教室其實這是我們獨創的上課方式,我們同時有基礎班和進階課,教室分一半,左邊是基礎班,右邊是上進階課,所以會看到一間教室裡做兩種不同的東西。這是因為大家都只有六日才有空。
陳膺信總監:
其實木工職人的教學內容與方式也不斷在改變吧!
木工職人:
學生是最大的靈感,從跟學生的溝通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問題可能會造成客戶流失,所以很多改變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
其實一開始規劃一日課程的時候,合夥人都反對,他們反對的原因是不想要挖湯匙,有損他們的專業,我說並沒有要老師挖湯匙,而他們也覺得木工不可能一天做完,但我覺得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一天就能做完,別的木工教室就沒有競爭力了。
我之所以會這樣提議是因為我們地處偏遠,需要一直有學生來上課維持營收,一日課程對學生來說沒有負擔,來到這裡體驗完之後也是一個參觀的機會,做完一日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報名長期的學生。
▲從基礎到自由創作,開始提供完整的木工學習。
▲木工學習也要會看圖面。
林炯廷認為,木工教室的CEO是以商業的角度來考量,而作為師資的合夥人他們是以專業的角度看教學,兩者相輔相成,創造出一個成功的經營模式。
陳膺信總監:
木工教室不是只有實木的教學?好像也有合板?
木工職人:
是的,因為在做箱體的時候,如果做櫃子,背板一定要用實木貼皮合板,不然會變形。框架當然可以用實木,但是中間的板最好還是用合板,就像相框一樣,框用實木,但是後面的板子還是合板,因為當氣候、濕度改變之後,框會被撐開,接縫的地方一定會有縫隙。合板也是課程的一部份。包括實木貼皮也是。
無垢木職人林炯廷:
你們木料大多是哪些種類,是從何處取得?
木工職人:
我們是從台中木材廠進木材,那邊都是大量從國外進口。除非客戶有指定要什麼樣的木材才會去額外訂購。教學來說,我們要給同學一致性的材料,所以就算有人要便宜賣我一批漂亮的木材也沒辦法用;另外,除非是客訂,否則學生才初學十字搭接,發花梨木下去做也太浪費了。
我們一路以來做了很多改變,像是一開始創業的時候,老師發山毛櫸木,學生叫苦連天,因為老師不覺得很硬。後來試了各種木材,如花旗松、赤楊等,現在基礎班全部用松木,到進階課的時候可能會用楓木、櫻桃木或胡桃木等。因為到了進階課,學生已經可以做出椅子、櫃子了,如果給他們爛木頭,花的時間就不符成本了。
木工職人教學空間的獨特之處
陳膺信總監:
另外我曾參觀過懷德居,他們的課程中會教到屬於中高階的椅子製作,在製作上一直會有新的挑戰,木工職人的課程也有考量到這方面嗎?
木工職人:
我對教室各方面制度比較嚴謹,我們當初堅持設計進階課程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知道懷德居只有基礎班,之後讓學員自由創作,但是我認為教的技巧不夠多的時候,學生就會有很多問題,造成老師上課的負擔,所以我們是規定要上一期基礎、兩期進階班之後才可以自由創作,學生問題會比較少,也比較好管理。同時,我們與懷德居一樣,不接受補課或缺課,因為這樣會造成老師的教學負擔。而且若開放補課,大家就會開始混亂,一來容易引起客訴,二來老師也比較難專注。所以開課程一開始就要很嚴格,當後來多給學生的部分,大家就會很開心,但是如果沒有控管好,就容易被客訴。
見學館編輯:
如何做到把一日不能完成的木工作品變成可以一天完成?為什麼別的教室學不來?
木工職人:
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不能設計模具嗎?讓學生鋸在對的位置」,而學生還是自己鋸。別的教室學不來的原因是第一他們必須非常了解製程,才能做模具,因為我們一天可以做出三十個給學生,表示我們有可以做到三十個以上的能力。第二個原因是製程的部分牽涉到必須具備技術與設計背景,產品的外觀夠不夠吸引人,不想要的東西當然也不會想去動手做。
所有的客戶都喜歡手作,但是他們喜歡的手作是能夠帶走漂亮的成品,而不是做一個醜醜的東西回家。所以我們曾經推出過雙人長椅的一日課程等,大概每一季會推出一種新的課程,看受歡迎程度來作為主打課程或是多開幾個班。但我的一日課程是久久才一次,因為我希望造成大家立刻報名的情況,若是每個月都開,一般人的心態就會覺得反正下個月還有,就不會想要馬上來報名了。
還有一個別人難以模仿的是我們設計者有設計費與抽成制度,讓有設計背景的合夥人輪流設計課程,每次開班成功就能夠抽成,設定制度讓設計者願意把好的想法貢獻出來。
見學館編輯:
除了特別的上課方式,木工職人還有其他跟一般木工教室特別不同之處嗎?
木工職人:
我們有聯絡簿。使用聯絡簿的起因是同學上課時常常會買一些小零件,但是在上課期間在同學做木工做得灰頭土臉或是做得正開心時,還要提醒他們這個五十那個二十,讓他們忙亂地去找包包拿錢實在很不方便;另一個是老師的尊嚴跟形象,讓老師為了這一點點錢去跟同學追討也不太好,所以就想到小時候用的聯絡簿,把信封夾在裡面,學生回家就知道下次上課要把錢放在裡面等。另外也會在裡面提醒待付的學費。
第一批聯絡簿印完要加印時,因為我不想因為這些支出漲學費,於是想出了請廠商在裡面上廣告的方式,來補助印刷費。我覺得對台灣整體上班族的收入來說,這不是一個必須支出,而是一種休閒產業,所以漲學費不符合現在的現況。
另外還有結業證書,一來是作為紀念,二來是如果有升學需求,在這種多元入學方式下,多一張獎狀感覺也不錯,第三是現代人也喜歡與朋友分享,我想到的是,如果一個人上完課拿到獎狀拍張照傳到臉書,有兩百個朋友的話,就多兩百個人看到木工職人了。
回歸產品設計的初衷與夢想
即使在木工課程的開辦上獲得不錯成績,但依舊沒有忘記初衷,現在還是不間斷設計自己的產品,目前做過客戶委託設計的竹燈,以及其他企業做給客戶的贈品等。而「木工職人」自己設計的產品有名片盒、耳機等,圓形耳機在設計後受到大陸用戶喜愛,目前有授權大陸量產,單價比較高的八角形則是他們自己手工製作。耳機是我們的商品也是我們去年推出的一日課程內容之一。
▲陳膺信設計試戴木工職人設計的木製耳機,看似沈重的耳機,其實與塑膠產品重量差不多。
▲林炯廷認為不需要木工基礎、一天就能做出來的耳機課程,對一般人很有吸引力。
陳膺信總監:
木工職人的經營者很有商業頭腦,一開始是為了打樣而設置工廠,為了填補空擋招生課程,現在反而是倒過來以教學為主、產品開發為輔了。
木工職人:
因為後來發現產品開發要花很多錢,比如因為教學需要,做榫接木作要打釘,大家用的合釘都很醜,我們就想自己來開發合釘組,專門賣給同學,這組比起業界的算精緻了,材質是304不鏽鋼,還有各種尺寸,學生就是我們的消費者。台灣開發產品設計速度很慢的原因就是像這組每一種尺寸最少要做1000個,但最後只能做出一百組。
▲林炯廷對於不鏽鋼合釘組的產品很感興趣,對於外包裝的設計質感也相當讚賞。
台灣到目前沒有可以稱為傢俱設計師的,最大原因就是假設設計一張桌子,要去量產的時候,桌板與桌角的廠商都不一樣,沒有辦法在同一個工廠裡面做完。
見學館編輯:
這讓我們想到國外有一種可以下載圖檔在當地製作的形式。做不出來的門檻在哪裡?
木工職人:
我現在也是中國一家木工俱樂部的顧問,一個月有兩週在杭州,以我的觀察,中國還是製造業,而且他們內需夠大,一個廠可以跑完全部的製作流程,也許一件產品的量最少要兩千,但是可以在同一家公司內做出兩千件同一個產品。下載圖檔的客戶是否能夠自行製作也是一個問題。若是提供圖檔的科技公司與IKEA合作,客戶下載之後拿去IKEA就可以做得出來,這種方式也許就能成功。
▲木工職人今年分別在杭州、蘇州、上海完成大陸三個場次的實木耳機手作課程,讓更多朋友們可以認識來自台灣的好設計!
見學館編輯:
木工職人畢竟不是基金會或公益團體,還是要營利,但是以外面的觀點來看,這不是一個可以技術化的行業,你們應該還是有一些理想性,可否談談未來的規劃?
木工職人:
很難明確說明,因為我比較著重在經營管理和行銷,但我的合夥人大部分是技術背景,所以我們發展兩三年到這個規模,其實也有人對公司發展有不一樣的期待,所以雖然一直前進,但是也要考慮到同事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例如有人不想那麼累,想要準時上下班,或是想要有自己的時間等,所以雖然有很多想法,還是要看大家能不能負荷得了。像是在華山這個新地點,就是把關渡這裡的一日課程比例降低,把大部分的一日課程搬到華山,只留比較大型的製作在這裡。另外我們想要進百貨公司,在百貨公司設專櫃教木作,但是在百貨公司裡的課程就必須設計得更細膩。所以我們現在嘗試把課程作品變得更小,不需要大型機器,但是還是保留動手做的部分,否則只有組裝也很沒競爭力。
另一個部分還是將設計量產,因為量產的利潤或對品牌經營來說會比較好。希望不是只有教學。但我也對同事說,像一日長椅的教學課程,因為課程的關係,一個月賣掉三、四十張,一間傢俱店一個月要賣掉三、四十張椅子其實也不容易吧?這樣一來沒有庫存,二來他們自己做的也不會嫌做的醜,還沒有品保問題;第三是教一天可以讓十五個人開開心心的完成作品,然後也許會讓更多人對動手做木作產生興趣而來上課吧!
年輕世代的「木工職人」,給了我們很有元氣活力的深刻印象,他們從木工出發希望把自己鍾愛手作的熱情,傳遞給每個對此感到興趣的新人,從自己培養師資到後續品牌設計的開發,我們見證了他們不怕失敗的勇氣,也深深覺得這才是台灣文創發展的真正契機。從技職教育和工廠現地做起,把設計灌注在自己相信的事情上,期待他們日後發光發熱的時刻,能給更多年輕人帶來希望。
MUGO木工職人
木工職人是由一群參加木工競賽所認識的夥伴共同組成的,分別從事於室內設計、木作裝修工程、產品設計、科大兼任教師的他們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可以用自己多年來在木工實作的經驗,提供一個舒適的教學空間,並不僅僅於木工技術的教學,未來目標將逐步規劃「實木空間設計」、「訂製木器」、「精品手工具」、「分享講座」等,打造一個生活品味與創意思考的交流園地。
電話:02-2892-9911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立功街82號
Facebook:MUGO木工職人
見學觀察家:品楨設計總監陳膺信
「品楨設計」的作品一直將自然元素帶入空間,希望將居家空間打造成適合生活的場域。雖然對於自然風格設計有所偏好與專精,但陳膺信總監也有些許個人的差異化詮釋,一直希望「品楨設計」團隊的作品,能將此風格從建築延伸至室內設計,並隨著時間的發展與當代多種元素融合,創造出與原本定義有些微差異、卻更貼近人性的抒壓環境。
電話:02-2702-5467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3巷15號2樓
官網:pjdesign.tw
Facebook:品楨設計 PJ Interior Design、純粹良域
見學觀察家:博森林業林炯廷
來自台南的無垢木職人林炯廷,家族三代經營無垢木製材,專營提供日本神社和佛寺所需的高級木料,成為日本寺廟整修的背後支柱。林炯廷夫婦創立「博森林業」專營國內無垢木供應,希望將好的百年木料提供給國內,讓大家也能體會木材質的溫潤,並推動傳統產業的再創新。
地址:台南市善化區嘉北里茄拔1-10號
【撰文:Frances Wang/攝影:吳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