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兜空間設計》打造世代共居的現代合院,魏子鈞建築師的「景與井」

兜空間設計》打造世代共居的現代合院,魏子鈞建築師的「景與井」

「圖書交流勸募計畫」,是見學館編輯團隊於2017年所推出的採訪企劃,我們將陸續採訪國內外多家建築與設計公司,除了介紹更多優秀作品外,也請他們推薦與分享一本外文好書。透過這項計畫的安排,這些募集的出版物將會形成新的共享資源,藉由社群網路提供借閱與交換,為更多空間設計人提供良好的閱讀參考資料。

 

進入織襪工廠,24小時持續運轉的機具震天價響,在深長廣闊的廠房中就像一張刺網堵塞人們的聽覺感官,只想快點抵達那扇切換世界的門,但我們在一根柱子前停下來,魏子鈞建築師特別介紹柱上掛的牌子,上頭藍底白字寫著:「視工廠如住家/視同事如手足」。這是子鈞父親,亦是襪子工廠主人的訓示,內方外圓,視人如親,不僅成為子女人格與企業性格的縮影,同時也呼應了魏家實際居住狀況。

父親多年的願望是搬離毗連的平房,改在織襪工廠上蓋新家,27年後終於由留學英國的么子魏子鈞親手設計、建造完成。「景與井」(Courtyard House)從傳統四合院得到靈感,重新省思世代共居的親密性與獨立性,作品榮獲2016 ADA新銳建築獎。住家與工廠共構如何實現?請跟著見學館走一趟彰化社頭,聽魏子鈞建築師導覽自己的家。

▲魏子鈞作品「景與井」是蓋在織襪工廠上的住家,基地條件需解決與舊有結構施工、噪音、採光、通風等問題,也需滿足世代共居的種種需求。(©魏子鈞)

▲魏子鈞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英國倫敦大學巴特雷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碩士傑出獎,曾獲2016 ADA新銳建築獎、2006國家建築金質獎新人獎。2011年創辦「兜空間設計」,現為成功大學與高雄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住家即工廠,生活品質大挑戰

彰化縣社頭鄉是襪子產業的大本營,魏家的織襪工廠為民國60年代建立的老屋,舊宅就在工廠區域裡,這種「住家即工廠」的生活模式在社頭地區是常見的景象。

「我從小在工廠長大,對工廠所有的節奏步調都很熟悉,住了27年的舊家,採光、通風、隔音都非常差,常常清晨五、六點就被吵醒,但生於戰後一代的父親覺得這就是生活,6-70年代製造加工業蓬勃發展,『住家即工廠』反應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生活情境。來到我們這一代很有趣,處在轉換期,希望保有一點兒時記憶,生活也能有所提升。」

「父親一直希望在不離開廠區的前提下,建立較獨立的生活區塊,在二樓蓋住家的願望從我小學就有聽說,可是一直沒有實現,因為沒辦法好好靜下來思考如何調整生活,很多家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但意識不到重新調整住家空間是非常重要的。」魏子鈞說道。

▲織襪工廠建築為單層RC大跨距架構,二樓增建住家規劃空心磚外牆,讓外觀低調融入工廠整體環境。(©魏子鈞)

▲舊宅位於一樓,受侷限的通風採光與擾人的工廠噪音在在影響生活品質,尤其子女成家後的生活區塊,也面臨空間機能不敷使用的問題。

從英國留學歸國後,魏子鈞向家人提出結婚計畫,新家的增建工期故壓在結婚前完成,「景與井」自2011年開始規劃,歷經一年半規劃設計,約三年建設完工。因住宅與工廠是綜合體,故應用空心磚、水泥板、鐵皮、金屬板等材料回應工廠,兼顧兩者體質。空心磚外牆除了令住宅外觀融入工廠環境,也能阻擋陽光直射熱度,兼處理工廠聲音干擾,達到隔音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因工廠24小時運作不中斷,施工需掌握工期,構造亦不能影響一樓現況,譬如屋頂穿樑、穿板或挖孔等都在禁止之列,又必需解決排水問題,因此把所有樓板架高,管線與空調設計成埋入型。

為解決隔音問題,魏子鈞以空心磚建立第一道防線,第二道為雙層的防水板,再搭配窗簾隔離工廠機具與馬路車流量聲響。通風採光部分,設計中庭天井讓隔間被打開,也拉出了如同傳統四合院的廣場交誼空間。

▲空心磚外牆在色澤與造型上與一樓工廠統一,卵石與塑木地板底下是金屬高架地板結構。

▲通往二樓的樓梯通道運用鐵件、木絲水泥板,與工廠性質統一。為了校正新舊樓層的完成面高程,樓梯重新以樺木木作包覆。

▲中空水泥板與鐵件也被用來設計戶外長凳,呼應整體設計語言。

世代共居,設計距離感與凝聚力

房子、家、建築三個詞彙看似相似,魏子鈞賦予不同詮釋——房子是純粹硬體,是生活與環境,建築則是房子與家的共同考量。去找出每個家庭生活方式的差異,誕生一處專屬住宅,魏子鈞認為這是建築師的關鍵任務。

魏家現為三代同堂,居住成員包含父母兩名長輩、四名壯年與一名幼子。有別於傳統世代共居的垂直分割做法,「景與井」挑戰在同一平面下做到調和,魏子鈞重新思考家的核心,如何彼此親近又保有距離感,讓生活空間有共同的聯繫又有緩衝的機會,加上父親分享童年住在三合院的經驗,故從現代四合院的概念出發,採「回」字型配置,設計迴廊、光井、邊庭、圍牆,在公共同樂與個人私密性之間達成和諧的平衡。 

▲新家的入口是先被決定的,自電梯跟樓梯口抵達二樓後,率先進入戶外空間,代表新舊家之間的轉折。

▲二樓入口的水池與斜坡可放慢步調,調整回家的節奏,在步道行進同時可以感受到一旁餐廳正在料理餐點的溫度,增加溫馨感。

▲織襪工廠的接待廳亦出自魏子鈞手筆,此處水池原為工廠消防設施,經改造後,利用高低差屋頂設計景觀水池,活絡會客空間藝術氛圍。

▲客廳、廚房可在烹調時從落地窗看見樓梯口動態,期待家人的歸來。(©魏子鈞)

中庭天井讓出平面中的虛空間,解決通風、採光問題,也拉出距離感及凝聚感情的室內外交誼空間。庭中座落獨立的三角客廳空間,魏子鈞刻意將映入視野的方位扭轉45度角,破壞方正格局,讓客廳成為「物件」錯綜視覺,避免空曠疏離感。

進入客廳的廊道頗有進入樂遊園的童趣,電視背牆設計一道大幅度的斜線,成為空間座向重心,大片的玻璃窗與室內天井設計也讓客廳得以享受陽光與綠意的滋潤,令居廳者可欣賞不同層次視線,居庭者亦可獲得創造的內景。

▲中庭天井與三角客廳讓世代間的居住單元擁有共同的核心,機能上可通風採光、分隔距離,也成為聯絡感情的室內外交誼空間。

▲進入客廳的廊道頗有步入樂遊園的趣味感,牆面亦是極佳的佈展藝廊區塊。

▲電視背牆以一道大幅度的斜線成為座向重心,大區塊玻璃配置讓室內得以沐浴充沛的陽光。

▲每個房間都有小型的「天井」,設計靈感來自工廠的「香菇頭」,在大跨區的深長空間創造部分對流。

考量高齡父母生活的便利性與安全性,魏子鈞規劃出完全的平面,沒有階梯、斜坡,也不做錯層、夾層,連材質也是應用平淡素樸的設計語彙,頗有閒雲野鶴,與世無爭的悠閒況味。

「這種壓扁的建築可能會有點無聊,缺乏空間感的層次豐富度,但我覺得反而可以創造出動線的一致性。有趣的是,我的baby常在迴廊爬,繞圈圈,比起一般住家走廊多了迴圈循環的趣味性。」

▲內部臥室、書房前的玻璃落地窗迴廊,開放視線、光線與空氣對流,模糊室內外界線,創造柔軟的距離感。 

▲迴廊是魏子鈞女兒「麵麵」的運動操場,平坦地面與玻璃透視效果讓家長放心讓小朋友在此遊戲。

▲室內應用樺木系統櫃打造視覺的統整性,一片素樸中蘊藏大量的收納空間。

在魏子鈞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對營造「空」,讓出虛空間的重視,透過中庭、邊庭、退縮、迴廊,留給居住成員更多探索空間的機會,他不規劃目的性,而是用空白埋下可能性。

「建築可以是一種背景就好,讓人的活動與家庭關係成為主角,如此的空間應該保持一定安定感與不喧鬧。」魏子鈞說道。

▲每個房間都規劃「邊庭」,讓每個生活單位都擁有自己的獨立院落。

▲父親最在乎的陽台隱蔽性問題,運用空心磚外牆屏障出室內外足夠的隱私性。

英國訓練:合理性與普遍性

魏子鈞在英國留學,也曾在倫敦Avanti Architects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相較於日本職人追求偏激極致的工藝狀態,他在歷練中發現英國人「理性到不可思議」,追求“reasonable”(合理的)與“general”(普遍的),設計上保有彈性與想像,但執行時皆在規範下落實,讓人無從起爭執。英國的理性與系統性,深深影響魏子鈞架設自己建築軌道的理路。

「我做『景與井』穩紮穩打,決心把建築中很硬、很乏味的事都先搞清楚,花費很多時間精力研究法令與建材,可能是受英國人影響,我希望自己可以媒合西方對系統性的專注,在形式則回歸東方哲學。」

「我熟悉建築系統性與結構,因為會一直鑽研細節,特別適合小型設計案。現在手邊正在執行電梯案設計,做得興致盎然,我認為鐵皮屋材料沒有錯,只是收邊沒做好,想把鐵皮屋改造這件事搞對、搞懂。」魏子鈞說道。

參與圖書交流勸募計畫,推薦好書

日本建築家長谷川豪1977年生於埼玉縣,東京工業大學畢業,2005年創立長谷川豪建築設計事務所,在多所大學兼任講師,作品榮獲諸多獎項,著有系列建築書籍,是魏子鈞相當仰慕的建築師,欽佩長谷川豪能以生活化的流利文字,用英、日文論述建築。收藏長谷川豪所有著作的魏子鈞,推薦好書《考えること、建築すること、生きること》(思考、建築實作、生活),內容與「景與井」有多處相互參照之處。

「長谷川豪認為建築是媒介,他透過設計建築來理解環境,例如認知空氣與樹木。他做設計是從內到外,與學校教的基地分析不同。」

關於介面,「長谷川豪認為建築是連結天地的物件,還多了斜線連結上下,決定介面,讓身體的空間經驗得以延續,譬如室外的溫度與氣流都可以延續到內部,做出像海面般的多層次設計,影響我對空心磚的思考,模糊內外的隔離感。」

▲長谷川豪作品「櫻台の住宅」,屋主為年輕夫婦與兩名幼子的四口之家,住家中央設計玻璃天井,下方為與牆壁相連的巨大桌面,形成內部庭院,回字型空間佈局讓全家人可以在各自的房間一起仰望星空,該作榮獲日本新建築獎。(© uemura-kouken

魏子鈞表示,「櫻台の住宅」是他最喜歡的長谷川豪設計作品之一,在房子內部挖天井切斷空間,下方的大書桌又產生連結性,桌面也能是小朋友遊戲的地面,所有可能性留給屋主透過生活去定義。設計動作很少,力量卻很大!

▲魏子鈞建築師分享長谷川豪著作《考えること、建築すること、生きること》,圖書共享募集計畫贊助單位「緁能國際」代表接受贈書。

「日本建築師已發展出堅強的論述體系,追溯他們何以能衝到這個境界,答案是傳承。這也是我爸告訴我的——台灣缺乏傳承,很多事都得重來。

「台灣建築論述能力的確是我們缺乏的,會做的同時也要會整理理念,需多發表演講與著述。與見學團隊對談讓我覺得很有價值,因為會逼迫著去思考到底在追求什麼而彼此檢視,也讓自己的觀點更清晰一些,台灣需要協作互助的力量!」魏子鈞說道。

見學觀察家:「澄璞設計」莊効澄的分享

莊効澄設計師參觀「景與井」,並聆聽魏子鈞建築師的簡報分享,首先是驚嘆設計圖畫得相當精緻細密,詢問如何解決圖面與工班落實度之間的落差。魏子鈞表示,國內工班跟國外營造單位作風不同,例如日本工班的執行度絕對是99%,台灣則與英國類似,追求「可行性」,透過檢討時間與經費成本,找出最可行的建設方案,但若影響到安全、防水等效能關鍵就毫無妥協餘地。

魏子鈞表示:「圖畫細還是有價值,估價會更精準,可以過濾掉技術參差不齊、品質堪慮的工班,也可以與工班提前溝通作法、與廠商彼此修正,給建築師時間做設計調整,抵銷設計與施工的差異性,不過這種管理也反映到時間成本與設計費。」

▲精密的設計圖可以提前與工班、廠商磋商執行的可行性,讓設計能更完整地被落實。(©魏子鈞)

莊効澄設計師特別欣賞回字型合院設計,讓每個人都有獨立、不受干擾的空間培養個人生活風格,餐廳與客廳位置巧妙安排聚集場所,讓家人得以聯絡感情。留白、留空,也是中國建築傳統做法,能在平面樓層做到這些微妙設計,實屬難得。從室內設計師角度觀察,莊効澄認為「景與井」的材料概念與日本相似,譬如裡材當面材、直接使用成材。

▲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對材料與工法的看法有系統性差異,透過交流可以瞭解彼此的經驗過程,也能看清未來需開拓的學習面向。

「我們用太多繁複的設計工法,太精緻化,以致於忘記材料感。木材與石材一直是室內設計熱門的材料、花紋、色澤種類,近幾年來,大家才漸漸可以接受水泥的顏色,亦即安藤忠雄推廣的清水混凝土,證明實驗是必要的,過程中會帶給設計師、建築師、匠人多姿多彩的驚喜,多交流、實作,設計才能開啟新氣象。」莊効澄說道。

襪子工廠上的家,不僅讓人看見魏子鈞建築師不負家人期待,也凸顯他鑽研建築的熱情,與對建築家典範的人格憧憬。翻閱「景與井」施工紀錄相簿又更令人感動,細密的筆記一筆一畫都代表扎實的馬步,他向我們證明努力不會白費,而真誠更是。

兜空間設計Dotze innovations studio

兜空間以彰化為基地,由魏子鈞建築師創立於2011年,為一跨領域設計結合專業施工計畫之設計團隊,工作範疇包含建築、室內、燈光、裝修、營建等,從概念發想、初步設計、細部設計、營建施工都以完整方案進行設計與施工整合。曾獲2006國家建築金質獎新人獎、2016 ADA新銳建築獎。 

電話:0952-186206

地址:彰化縣社頭鄉中山路一段666號

官網:www.studiodotze.com

Facebook:Dotze innovations studio

澄璞設計

為客戶完成許多養生宅作品的澄璞設計,對於退休人士的空間需求相當理解,其作品多考量住宅環境與自然共生,為屋主創造良好活動的場所,鑑於近年來逐漸增加的在家工作者,莊効澄以其中醫世家的養生哲學為客戶規劃動靜皆宜的居家工作空間,深受客戶歡迎。

電話:03-317-1256、03-325-4789

地址:桃園縣蘆竹鄉經國路900號5樓

官網:www.proudesign.com

Facebook:養生宅

【撰文:蔡舒湉/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魏子鈞】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日作空間設計》生活是居住的體現,黃世光的設計平衡實踐
猪名川靈園倉庫棟》顧慮周圍民戶的觀感,小山光建築師的結界設計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