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福匯常住.僕人建築整合》潔淨有機感的公共空間,美好人文底蘊的企劃住宅

福匯常住.僕人建築整合》潔淨有機感的公共空間,美好人文底蘊的企劃住宅

七月底甫從日本四國完成見學行程歸來,除了走訪部份知名的四國遍路處所,也特地預約了位於高松的野口勇庭院美術館(Isamu Noguchi Garden),去參訪這知名藝術家在此留下的空間及作品。野口勇晚年於牟禮町所成立的工作室,包括自己動手改造的民居住所,都是運用最簡單樸實的素材,卻能表現出沉靜與有機感,讓我們佇留許久。

返台後,我們旋即馬不停蹄地舉辦了一場OPEN HOUSE活動,由負責規劃設計的「僕人建築整合」李靜敏設計師導覽,我們同樣看見到如野口勇工作室那樣充滿生命力的空間。

▲位於高松的野口勇庭院美術館,運用最簡單樸實的素材,表現出沉靜與有機感。

這次見學的機緣,是因為去年舉辦的一場見學活動,當時我們採訪了「福匯常住」這個特殊的企劃住宅項目,其中原先在裝修狀態的禪院日前已完工,我們有幸徵得業主的同意,八月初再次前往「福匯常住」,一探李靜敏所設計的禪院與住宅空間全貌。

▲福匯常住的禪院由「僕人建築整合」規劃設計,此次採訪有幸請李靜敏設計師來做導覽。

▲見學館團隊此次獲得業主的同意,同時舉辦OPEN HOUSE活動,讓許多設計同業前來見學觀摩。

禪院空間的講究與考究

整個禪院共有二層,分別位於大樓建物的二、三樓。二樓是佛堂,三樓則是知客處、行政辦公室與齋堂。禪院內門可由社區會議室進入,同時也設有獨立的外門,方便非住戶的共修信眾進出。庭院矗立著切割成多面體的佛教石刻,這座八角形棱柱是唐代開始發展出來的「經幢」,是揉合了經和塔所衍生出的法身塔。經幢分為幢座、幢頂和幢身三部份,幢身上書寫著佛名,幢頂則預留著香座,做為禪院供養眾生的法器。李靜敏先設計好模型,再請工匠依樣打造,細節上非常講究,表現出拙樸莊嚴的形象。

▲禪院這棟建物的一樓會議空間,也是「僕人建築整合」設計的範圍,從這裡可以連通禪院的入口。

▲庭院矗立著八角形棱柱的「經幢」,是揉合了經和塔所衍生出的法身塔,做為供養眾生的法器。(via 僕人建築整合)

▲喜得公家單位釋出的一批全新台檜枕木,讓禪院有此因緣能做成四扇格柵拉門,創造通透的空間感。

從清水混凝土的樓梯間步上二樓,佛堂外以四扇台檜無垢木打造的格柵拉門,創造出光影穿透的空間感。佛堂內部同樣是簡單卻不失莊嚴的形象,地面鋪設著由櫸木製作的實木地板,厚度達4公分相當大器,加上由細緻的貝殼沙塗佈的壁面,整體營造著佛堂場所需要的溫潤感。佛堂前方是禮佛的大殿,由千年寮國香杉所打造的厚實供桌,讓周圍空間充滿天然芬香。大殿左側規劃了整面安奉長明燈的大小佛龕,這是仿照千佛洞概念規劃的場所意象,意謂著光明遍滿法界。

▲四片精工製作的台檜格柵門片與整根水沉,都讓設計同業大開眼界。

▲大殿鋪設整面由櫸木製作的實木地板,為空間帶來預定的溫潤氛圍。(via 僕人建築整合)

▲大殿左側仿照千佛洞概念,規劃了整面安奉長明燈的大小佛龕,意謂著光明遍滿法界。

打造簡樸溫潤的空間感

我們留意到佛堂前後內嵌到壁面的四幅經咒,李靜敏表示這是業主精心準備的木刻,文字分別由溥心畬大師的兩位入室弟子所寫,其中一位同時是這個社區裡的住戶。業主將書法墨寶交由專人製作成木刻,利用現代雷射雕刻的技術,產生如過去拓印般的效果,而塗滿貝殼細砂的淨白壁面,是工匠職人透過鏝刀細工完成的,同樣也讓我們停留欣賞許久。

▲佛堂的白色壁面工藝相當講究,以細緻的貝殼沙為基底塗抹在牆面上。

▲溥心畬大師的兩位入室弟子的墨寶,經過現代雷射雕刻的處理,成為拓印般的木刻內嵌在壁面裡。

▲李靜敏希望能為禪院同時帶來溫潤與素淨的空間感,因此在材料選擇上回歸樸實。

都會裡的沉靜空間,幸福共修的所在

步上三樓,由樵夫古木板裝飾的梯間壁面,展現著另一種拙樸線條的美感,李靜敏把這裡門口的寬度刻意放窄,尺度變小的原因是希望把傳統禪寺的山門意象引入,因此右側清水模的壁面上,開鑿了一個置放入室牌的方孔,讓信眾抵達知客處時,像進入山林寺院一般,或打鼓或打版或敲入室牌,讓訪客體會過去由行者通報方丈的儀式感。

▲三樓是知客處與行政辦公室,地面的材料是少見的白色磨石子,褐色的壁面則以硅藻土塗佈。

▲左官職人以緩慢塗抹的工作步調,為行政辦公室的牆面,創造出最美的弧線。

▲由種植在寺社周圍的櫸木一枚板打造的會議長桌,樸實厚重、充滿能量。

從知客處望向內部,整體空間充滿著素直的潔淨感,磨石子地面展現光滑感,與由左官職人塗佈的硅藻土壁面,為李靜敏希望創造的空間有機感做出最佳背景。知客處座位後方的收納空間,以及右側會議室的門片,則全部以攙入楮樹皮的進口和紙貼覆,會議室裡厚重的原木桌,則是來自日本寺社旁長成的櫸木一枚板製成,讓一同前來參訪的見學設計師發出讚嘆。

原本業主擔心知客處收納櫃及門片的壁紙,會帶來不合適的商業氣息,但李靜敏的眼光著實不錯,挑選了帶有楮樹纖維紋理的褐色和紙,與另一側牆面的硅藻土共同營造出生機盎然的意象。「我們過去也試過類似的材料做為壁紙,但往往會因為用膠、收邊,以及溫溼度的膨脹係數差異等問題,完工後發生剝落或表面不平整的現象。這次看到這麼完美的成果,想必在材料溝通和現場施作上,僕人建築整合團隊應該投注不少心力,非常值得敬佩。」,前來見學的「博森設計」李潘龍總監說。

▲攙入楮樹皮的和紙,成為櫃體門片的壁紙,作工平整且深具韻味。

▲不少施作的細節,都是來見學的同業甚為罕見的精工,因此大家都拚命拿出手機做記錄。

▲帶有楮樹纖維紋理的褐色和紙,與另一側牆面的硅藻土共同營造出生機盎然的意象。

▲僕人建築整合團隊在本案的選材和施工過程裡,有許多值得分享的細節。

充滿人文與生活藝術的細膩設計

結束禪院空間的導覽後,我們跟隨李靜敏的腳步來到他在此的私宅設計項目。與公共空間強調的簡樸有機感訴求不同,這兩間私宅作品更偏重人文與生活藝術的配置,這也是「僕人建築整合」強調的「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四項觀點,希望包覆著來自不同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內涵。

在「福匯常住」建案興建之時,「僕人建築整合」便著手規劃這兩間住宅的空間格局。由於項目擁有較佳的面積條件,李靜敏儘量保留原本開闊的空間感,並將客廳、餐廳和廚房等公領域,與臥室佛堂等私領域做出良好區隔,即使因為主人接待訪客前來聚會,其他家人也能保有不被干擾的自主空間。

▲李靜敏掌握「福匯常住」這個企劃住宅的堅持,讓建築內外空間都維持選用最佳建材的特點。

▲「僕人建築整合」強調的「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四項觀點,充分體現在設計作品之中。

▲私宅設計部份,仍舊維持原本質樸的設計風格,但同樣在材料和家具選擇上,展現品味。(via 僕人建築整合)

▲即使有許多訪客前來聚會,開闊的空間感與靠窗的地台,讓每個人都能尋得自己的一處放鬆之所。

▲開闊的公領域空間,搭配深灰色地磚與木色家具,營造樸實卻大器的居家風格。(via 僕人建築整合)

李靜敏同時考慮此類企劃住宅的背景,希望創造更和諧的住戶相鄰關係,把大型鋼琴置於角落封閉區域裡,並且用架高地板做好減噪措施,配合這棟大樓的雙層強化玻璃窗,讓鋼琴琴音只在同一層空間裡水平流動著。而架高地板延伸至客廳區,又創造了另一種機能,讓前來聚會的人不受限於既定座位的配置,能恣意地在每個角落裡覓得自己覺得舒適的片刻。

能依需求調整坐臥形式的地台,同樣也成為另一住戶共有的設計,不僅能化作收納的好幫手,更是茶席或生活藝術展演的舞台。李靜敏自己在京都也有一處私宅,因此更能從設計細微處,體貼茶道、花藝、香道及禪坐者的需求,用最好的自然材料,用簡單的設計去滿足業主追求的場所意境。

▲不被打擾的專屬鋼琴空間,同時做好良好防噪措施。(via 僕人建築整合)

▲簡單的地台設計,不僅美觀實用,更能成為生活藝術展演的舞台。(via 僕人建築整合)

▲茶道、花藝、香道及禪坐者的需求,李靜敏都能依照自身經驗做出唯美且務實的設計。(via 僕人建築整合)

眼睛看見的並不是全部

「我們只能看見我們眼睛所想看見的,你的腦子裡有多少料,你就看得到多少東西。」— 野口勇。

再度來到「福匯常住」這個項目裡走訪,我們比先前更能感受到這個社區的與眾不同。簡約和諧的原木清水模色調、風襲過窗邊的低吟、水沉散發出療癒心靈的芳香、長留口中的茶韻、腳底磨石子地板的溫潤觸感,以及經幢和墨寶所供養的佛法,在此刻撰稿之際依舊令人感受深刻。

導覽過程中,李靜敏設計師仍舊維持一貫低調的介紹口吻,這與他對於禪院空間的設計手法一致,沒有浮誇、不刻意強調設計者的風格,而是從業主的立場和整體空間需求思考,選用最簡單的自然材料,透過熟悉的工匠職人做出最佳成果,讓我們從實際觸摸踏踩的見學過程中,觀察並理解設計的細膩之處,這的確是最難得的體驗。

▲格柵與土間契合的對稱及相映,成為另一處美麗的風景。(via 僕人建築整合)

▲或許我們只要靜心,也能感受整體環境傳遞的磁場與力量。(via 僕人建築整合)

▲窗是開口也是風景,人的身影也成為空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李靜敏擅長以設計者的角度,創造出屬於屋主個人專有的人文印記,在本案裡發揮得淋漓盡致。

福匯建設

福匯建設的成立緣起於感恩,祈盼透過人文的建築,將藝術的美學及宗教的祥和,藉由建物的傳達,分享給有緣的住戶!

電話:02-2321-5667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61號8樓

http://www.fhdc.com.tw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李靜敏於2004年成立「李靜敏空間設計」,2012年更名為「僕人建築空間整合」,服務範圍涵蓋室內設計、建築設計與特殊機能整體規劃。設計秉持「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化」四大原則,反映屋主人生觀與價值觀,讓住屋空間變得有意義。用設計自宅的態度面對每件委託案,也以家人般的非制式主從關係傳承職務,闡揚「創造一個自己的舞台」之設計初衷。

電話:03-453-3886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青埔九街57號

官網: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襲園美術館

Facebook:襲園美術館

【撰文:Chris Hsu、Frances Wang/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尚展設計》為繆思而生,New Chic新潮時髦古典大宅
22 Design Studio》追求卓越的創業勇氣,水泥設計精品的獨特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