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謝宗哲X潘龍(下)

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謝宗哲X潘龍(下)

※本文接續《上篇》

風起,緩緩落下漫天花雨,當霧氣拂上肌膚結成一層細膩水珠,下一秒鐘來自樹隙的光溫暖抵達,水氣隨即又被恍惚帶離。

自然運作宇宙萬化,水循環是最明顯的例子,不耗費人類任何一絲力氣,花開花落,自強不息。

via

在經過謝宗哲老師近兩小時「自然系建築」說明之後,腦中浮上細胞分裂、微微顫動枝葉的大樹、游過海葵間的小丑魚、撞碎在岩間的白浪……等自然界畫面,這些意象都是日本當代建築家的設計原型。

然而,除了造型仿生,我們住的建築物,真的能夠從本質出發,裡外皆呼應大自然嗎?

▲建築學者謝宗哲(中)與「博森設計」潘龍(左)說明自然系理念。

思考起點:因地制宜、順應自然

謝宗哲表示,日本當代建築家常反省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能源危機等問題日異嚴重,加上現代主義的機械式無法有效解決人類的生活,科技革新反而促使人們越來越在乎「體感」設計,「因地制宜、順應自然」遂成為自然系構築的思考起點。

而當代日本建築家之所以造成國際流行風潮,除了具備全球共同信念──「綠建築」與「永續經營」的環保意識,日本傳統建築(如開放通透的日本傳統書院住宅)潛藏與自然同居的渴望,以及日本人細膩的感性基因、高度要求的完美主義,也幫助他們掙脫從現代主義以來由西方建築論述主導的機能主義、建築系統與美學典範的包袱,透過普遍的材料與技術,建構出帶有莫名吸引力的異質空間系統之際,還多了一份難能可貴的「清新」與「自由」。

其中,第一個對建築傳承具清晰脈絡、很有意識進行反省與設計的,就是曾經進入代謝派先鋒「菊竹清訓事務所」工作的伊東豊雄(Toyo Ito),關鍵作品「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榮獲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及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311震災後的優異表現也讓它成為指標性建築,被譽為新世紀建築的代表作

▲「仙台媒體中心」以13根尺寸不一的格狀鋼管與六層鋼板樓面構成,外觀拼接透明玻璃,宛如柔軟海草,視覺輕盈、自然有機。Photo:伊東豊雄/仙台媒體中心。(photo via Sendai City)

「代謝派」後優雅野武士──伊東豊雄

「與自然共生並不僅只於建築性能上的追求,在表現上也應該擺脫那種自主性強的、柏拉圖式的幾何形態,轉而追求一種更新的有機性格。」

──伊東豊雄

伊東豊雄(Toyo Ito)曾在以「KA(認知).KATA(方法).KATACHI(造型)」三階段設計方法理論著稱的「菊竹清訓事務所」(K.Kikutake Architects)工作,早期作品「鋁之家」可看出受代謝派風格影響的影子;之後伊東思維走向接近生命體原來模樣,「建築不再是機器,而是回歸自然」,以「超越個體的個體」為目標,揭櫫「伊東的去現代建築5原則」:

1.溶解進自然的屋頂

2.將內外的境界加以曖昧化

3.自然素材的利用

4.自然能源的利用

5.產生出場所差異的內部空間

▲伊東豊雄/台大社科院,狀似荷葉或杏鮑菇。via

※延伸閱讀: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人、自然與精神

SANAA|飄浮的地景

SANAA(妹島和世+西沢立衛)透過模糊內外界面的手法,呈現建築的通透性及開放性,並以自由曲線創造高度流動性的空間,透過內部流體模擬,打造出不用空調系統的理想室內;融入自然環境的建築地景,讓建築從裡到外與所在地域有良好互動。

代表作包括:2009英國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勞力士學習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豊島美術館、羅浮宮朗斯分館(Musée du Louvre-Lens)。

▲SANAA/羅浮宮朗斯分館,參閱報導連結請點我via

▲SANAA/勞力士學習中心,彷彿匍匐在地景之上。via

CAt|流體的向度

CAt (小嶋一浩+赤松佳珠子)繼承原廣司「建築非物,而是偶發事件」的建築理論,從「陽光、空氣、風」的流體向度出發,做出妥善動線,甚至還開發出一套軟體模擬森林中的環境,開啟了以「設計活動」為主軸的空間演繹。談到CAt時,謝宗哲也大力稱讚是「傑作中的傑作」!

代表作有千葉市打瀨小學、Space Block Hanoi Model。

▲CAt/打瀨小學,陽光穿透性極佳的通透空間。via CAt官網

泛伊東學派的自然系

伊東豊雄2001年代表作「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帶給日本70年代以後出生的新世代建築家們,例如藤本壯介、石上純也、平田晃久、大西麻貴等新銳極為顯著的影響,他們創作出的自然系建築,大致上帶有「現象的、直觀的、原理的、表象、顯性的」等特質,呈現出「純粹的、原理的、擬態的」自然氛圍。

◎現象的構築【藤本壯介】

「『住在家裡』這件事和『住在大樹裡』是相似的,其有數根分枝,各別的分枝都成為舒服的居場所。那不是完結的房間,而是相互具有關係性的居場所。」

──藤本壯介

熱愛物理學並以愛因斯坦為偶像的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受「雲、霧、森林」等自然元素啓發,詮釋極致的「之間」介質概念,呈現恣意建築狂想。

代表作包括:Primitive Future House/House NA/東京公寓 Tokyo Apartment/Benetton Building/Tree Skyscraper/T House/House N/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 Mau Library/Beton Hala Waterfront Center/台灣塔 Taiwan Tower/Tainan Pavilion/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3。

▲藤本壯介/House NA以「住在城市裡」為構想,濃縮柱子與樓地板概念,呈現內部的內部的內部。(隱藏版小秘密:謝宗哲《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系》書封即出自藤本壯介House NA照片!)via

▲藤本壯介/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3,雲朵般輕盈虛幻的設計,呼喚行人童心攀爬其間。via

▲藤本壯介/Taiwan Tower,造型打破傳統的台灣塔高達300公尺,以漂浮、搖動為意象。via

▲藤本壯介/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Mau Library),階梯式的挑高提供多元閱讀空間,也強化知識殿堂的神聖性。提供/謝宗哲。

◎原理的演繹【平田晃久】

「一直以來,自然與人造都是對立的,建築被視為人造物的典型。我思考著將自然與人造連結在一起的可能性,也就是將『建立自然環境』與『長出人造物』的原理加以結軌。」

──平田晃久

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長期關注生命科學,以規則而非造型為導向,主張「糾纏為名、發酵為用」,作品傾向仿生建築,試圖創造出能夠復甦人類動物感官潛能的空間系統,確立了以「糾纏」(Tangling)這個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生物成長規則與秩序的建築方法論。

代表作包括:House H/House S/Masuya (Showroom H) /Sarugaku/Csh/Tree-ness House/Architecture Farm/Garden within Grid within Garden/Hotel J/Foam Form/Taipei-Complex。

▲平田晃久/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競標案Foam Form,在河口位置設計泡沫狀建築,象徵樹木、水流等自然與人造物、人相互接觸碰撞的狀態。via

◎環境的模擬【石上純也】

「儘可能地輕薄、細緻、寬廣,儘可能加以朦朧化。所有的一切就在量子的搖動當中,徐緩地擴展開來。模糊的機能、模糊的任務、模糊的領域、模糊的聚集、模糊的方向……建築將融解在持續出現的新環境中,同時建築也將為新環境形塑出新的模樣。」

──石上純也

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窮究事物本質,並將建築創作拉高到處理環境範疇,作品表現出極簡而優雅的空間氛圍。

代表作:風船/Extreme Nature/Architecture as Air/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 Café/天空的居住/雲的層積與堆疊。

▲石上純也/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內部有無數細柱,既封閉又開放,宛如天然森林。 via

◎知覺的傾訴【大西麻貴】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的建築並不是作為客體而存在,而是以詩的想像力,作為媒介而帶有動態的形式,以建築為主體,與作為周圍環境產生呼應之『巢的』等於『美好的』(SuTeKi)建築,呼吸生命的氣息。」

──建築評論家‧南後有和

大西麻貴(Onishimaki)與百田有希(Hyakudayuki)組成o+h architects,從觸覺出發,透過材料質感的物質性詮釋對大自然的感知、跟環境對話,譬如把空間都變成管狀,展現非常觸覺性的氛圍。

代表作:畢業設計「圖書×住宅」/地圖的Folly/都市中的獸、屋頂、山脈/千之瀧別莊/北山町の家/夢中的洞窟/二重螺旋之家/鋁之塔。

▲大西麻貴/鋁之塔(aluminum tower),為週末渡假小屋提案,以鋁的押出材製造出管狀柱子。via

究極自然系|「眾人之家」計劃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發生規模高達9.0級的大型逆衝區地震,引起毀滅性的海嘯及核災、火災,大自然的反撲刺激建築家從根本上重新反省建築的未來。

震災發生不久後,伊東豊雄率先登高一呼,領軍隈研吾、妹島和世、內藤廣、山本理顯等四位日本當代重量級的建築家們組成「歸心之會」團體,一起針對「復興」發表計劃。伊東豊雄秉持三點基本立場:

不批判、

從身邊能做的事情開始行動、

超越『個人』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與藤本壯介、平田晃久、乾久美子等建築家,一同在受311海嘯襲擊的陸前高田市(Rikuzentakata)發展「眾人之家」(Home for All/みんなの家)計劃,為住在臨時住宅裡的災民打造一個「追尋流動性」、「復返自然環境」,更有人性、放鬆舒適,讓心靈有所寄託的場所。

▲伊東豊雄帶領藤本壯介、平田晃久、乾久美子等日本當代重要建築師發展「眾人之家」計劃。© Shinkenchiku-sha via

凝聚台灣建築新星,LPA創作聯盟

2010年謝宗哲發起
LPALittle People Architects創作聯盟(命名構想來自村上春樹2009年小說《1Q84》,齊心合力默默地製作著空氣蛹的「Little People」。),此平台形成最初是因為角逐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代表權,其後由台灣年輕建築家組成的LPA聯盟也繼續致力於建築策展與建築文化推廣工作。

目前,謝宗哲正與日本建築師前田紀貞(Maeda Atelier)合作投入澎湖新建築案「Enishi Resort Villa Project」(相關說明請點我),接受艱難的天然環境、特異建材、工法運用考驗,同時也深刻感受到日本團隊的嚴謹態度。謝宗哲將本案納入「究極自然系」,寄託以潛意識腦波交織操作,創造出前所未見的室內地景。

▲澎湖Enishi Resort Villa Project。提供/謝宗哲(連結

培養個人品味美學改善整體未來

此外,謝宗哲鼓勵所有關心建築或喜歡建築的朋友,不一定要學建築,但要做建築的支援者,高第之所以可以成功完成驚世駭俗的神作「奎爾公園」,也是因為他的背後有很好的業主支柱。

「不要因為雲門舞集看得很開心就去當現代舞者、喜歡大聯盟就去打棒球,想振興台灣的建築未來不一定要成為建築師或設計師,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關係到現實面與個人功力,但你絕對可以成為一個非常有品味的美學生活家。」

「要做有品味的業主!」謝宗哲堅定說道。

▲建築學者謝宗哲。

「博森設計」總監潘龍過去曾進行日本建築旅行,對伊東豊雄作品「瞑想の森」齋場以超脫之姿,自然接合塵世意象感到相當感動,因此對「自然系」建築很有共鳴。潘龍請教謝宗哲許多建築作品的技術層次問題,也在訪談最後提問謝宗哲倘若人生能夠回到過去,是否還願意選擇建築領域作奉獻?

謝宗哲斬釘截鐵地回答:「會!」

謝宗哲以童年玩模型常忘記時間的流逝說明自己對建築濃厚的興趣,青年時代的謝宗哲為了追隨安藤忠雄的腳步,也透過翻譯《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一書企圖與傳奇大師作進一步接觸,雖然最後轉換建築系統,回頭看謝宗哲累積至今大量的著述、翻譯、組織、展覽、建築及室內設計作品、建築活動……,其勇敢追求夢想、不屈不撓實際為理想付出的精神,實為每位熱血青年的典範。

啟示錄/終末

那些住在自然中的人們,

在過度膨脹人類文明之後,

遭逢災難之啟示下,

建築反轉,回歸自然。

 

順應自然界的規則與邏輯、遵循生命的攝理進行空間的生成與繁衍、

領略自然的現象,進行狀態的構築,並重新回到人的身上做出知覺的傾訴。

 

建築,以自然系為名。

 

透過以自然系(Logia)為名的宣告,

反璞歸真。

 

期許回溯生命/生活起始的初衷,

領受屬天的祝福。

 

── 永遠熱情的建築文化傳播者‧謝宗哲

▲謝宗哲之女攝於豐島美術館。2011.8. via

※延伸閱讀:

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人、自然與精神

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系,建築學者-謝宗哲X博森設計-潘龍(上)

博森設計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www.bosondesign.com.tw

FB: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謝宗哲

FB:Sotetsu Sha

E-mail:sotetsu1225@gmail.com

【編輯:蔡舒湉/攝影:張憶文/協力:謝宗哲】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窗影牡丹釋幽香,細品中式禪境之美
引入好鄰居的漂亮花園到客廳-借景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