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雲門淡水園區》日光下夢想飛揚,來自田中央的綠劇場

雲門淡水園區》日光下夢想飛揚,來自田中央的綠劇場

四十歲,多數人已成家立業。而台灣第一個全職的職業舞團、創立於1973年的雲門,早已在世界揚名立業,卻在四十歲之後,才真正有了「家」─一個穩定的落腳處。

依稀還記得2008年2月11日大火燒毀雲門自1992年進駐長達十六年的八里鐵皮屋排練場,台灣製造的世界知名舞蹈團體所面臨的困境,經由當時台北縣的協助,找到位於淡水、中央廣播電台的舊址之後,透過來自各界的捐款,交由黃聲遠建築師所率領的田中央事務所設計、監工,歷經六年多的規劃與興建,淡水雲門劇場終於落成了。

▲在四月的正式啟用後,綠建築家與「品楨設計」陳膺信設計師(左),特別到雲門淡水園區見學、採訪負責這個建築案之一的田中央事務所葉連廣設計師(右),一起來看這個新劇場的幕後故事。

起點:為台灣的驕傲找到定所

原是小說家的林懷民,在26歲的時候創設雲門,開始了一齣又一齣,一場又一場不斷舞動的藝術表演。在雲門的網站上寫著: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如果不是一場大火,多數人恐怕都不知道,原來這個讓台灣揚名世界的舞團、那些膾炙人口的舞碼《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等都是在冬冷夏熱的八里鐵皮屋裡孕育出來的。直到淡水雲門劇場落成之前,雲門一直是行政在台北市區,排練在八里,長達四十年,雲門人無法相處在同一個地方。

因為雲門的舞蹈表演帶給太多人難以言喻的感動,八里排練場大火之後,重建雲門的募款最後募得了4155筆捐款共6.6億台幣。有了這筆資金與場地,雲門開始有了蓋新家的夢。

▲淡水雲門劇場隔著淡水河,遙望著曾經相處十六年的八里。

背景:在歷史的場域面山、看河、觀夕照

雲門的新家建地位於非常有歷史感的地點,左鄰是1886年清法戰爭劉銘傳在淡水所建的砲台遺址,右舍是有95歷史的淡水高爾夫球場。「黃聲遠的建築是會呼吸的建築」,雲門總監林懷民找來駐地在宜蘭的建築師黃聲遠與其率領的田中央事務所建築團隊來設計這個困難度相當高的新家。

對於丘陵地形的山坡,當年滬尾砲台是挖了一塊地建出炮台。而後來在砲台旁邊的中央廣播電台在建造時,也是向下挖了一塊地蓋房子。於是黃聲遠建築師面對這塊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原本是凹陷處的地方(即現在看到的大平台)填補回去。

而林懷民老師在戶外的草地種了兩百多棵樹,甚至包括一棵從雲門舊家八里搬過來的菩提樹。現在戶外的大草坪,可以讓1500人席地而坐,也是一個可觀看表演的場地。

▲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綠劇場,低調地融入了地景中。

設計:外形的設計與新舊融合

從坡底向上看,劇場建築像大樹一樣,依著地貌長出來似的。黃聲遠建築師曾說這個建築的本身不是主角,它是以一種很樸素、謙虛的態度迎接自然的環境。因此,陳膺信設計師對於建築外形是如何設計出來的感到非常好奇。

「其實對於外形我很難具體地回答。」葉連廣設計師說,「因為實在調整過太多次設計了。例如2009年設計的時候,建築的外形是四四方方的,非常方正,大概是到2010年時,林懷民老師有了新的想法,例如他會對我們說『這邊要軟一點』,『那裡要調一下』,後來黃聲遠老師也慢慢理解林老師所想要表達的感覺了。」儘管外形設計調整過很多次,但在2012年開始動工後,設計就大致底定了。

對於這個有田中央風格的不規則狀外形,「有人覺得像荷花,有人覺得像雲,也有人說像唐老鴨!有各種不同的解讀。」葉連廣設計師說。

▲對於建築的外形,陳膺信設計師有著浪漫的感想:「好像遠方飄過來的一朵雲」。

除了外形之外,雲門劇場的主建築其實融合了新舊建築。前方有一排長方形的建築,是1960年成立的中央廣播電台舊有建物,雖然還不算是古蹟,但因為是紀念性建築,不能更動,「加上林懷民老師希望尊重老房子。」葉連廣設計師說。但因為不能動到,加上原有的聯絡道路狹窄,也造成了後方主要劇場建築施工上的難度。例如在建造時,鋼骨結構等得先裁切截短,再由45公尺的塔吊車懸臂越過兩層樓高的舊有建物上方吊進工地,重新組裝焊接。

而原本挑高非常高的舊建物,因為中間沒有樑柱,成為林懷民老師中意的排練場,「後來經過評估,舊房子的承載力不太夠,於是在設計新建物的時候,重量都沒有壓在它上面。」在最不更動主體的情況下,在原本的舊空間裡做彈力非常好的舞蹈地板,變成舞者平常的大排練室。

▲舊建築上保留著莊敬自強四個字,這裏是原本建築的入口處。

▲從舊建築入口向內,首先看到的是雲門的服務櫃台,在那後方則是僅限工作人員進入的行政區及練舞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特別進入內部參觀新舊建築的融合細節,可以看到連結新舊建築之間的走道空間,右側則是連接著工作間的斜坡走道,方便工作人員搬運道具服裝等。

「被衍架擋住的主結構玻璃是如何裝上去的?」陳膺信設計師以非常專業的眼光看出建築玻璃施工的困難度。

「因為吊車進不去,所以一片玻璃大概要十個人搬,搬進衍架後,再水平移動,非常辛苦。其實再變更設計之前,玻璃是嵌在衍架上的,但那樣就要把玻璃切割成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反而是浪費材料的方式,也是為了節省成本,所以改用這種施工比較困難的方式。若是選擇用玻璃在外面、衍架在內的方式,則會使室內的樓地板空間縮小,玻璃退到外面受到日照的時間也增長,相對來說冷氣費用就會提高。」葉連廣說。

▲將玻璃設計在衍架之內,雖然施工難度較高,卻可以增加隔熱,減緩室內溫度上升。

「我們在設計上不會刻意去解說每個設計之處,但我們不會讓每個部分看起來一樣,那樣會顯得很呆,但也沒有刻意去做出不一樣。」葉連廣說。「這就像林懷民老師也不喜歡對舞作說明太多,他覺得每個人看有每個人的故事在,希望大家有自己的解讀。」雲門資深行銷企劃林書聿說,「原來藝術家都是這樣!」

▲葉設計師正在解說玻璃與衍架結構,特殊的結構工法也構成雲門淡水園區的一大特色。左上方由天而降的跳傘人像出自雕塑大師朱銘,為慶賀雲門劇場開幕,朱銘美術館提供白彩人間系列作品。

登場:專業劇場的規格

建築物內部的主要空間是450席的大劇場,不像過去密閉幽暗的劇場空間,這裡由環形玻璃窗圍繞,四周風景盡收眼底,白天是綠意環繞,而晚上布幕拉下就可以表演,透過建築,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風景樣貌。內部牆面凹凸起伏的木質鋪排,似乎是刻意仿作出八里排練場的貨櫃屋紋理,提醒舞者勿忘初衷。

劇場內的座位一半設計為可收放,增加使用的多變性。品楨設計陳膺信設計師說:「這個劇場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舞台與座位之間沒有距離,在這裡看表演應該會很棒!」

2009年開始參與這個建築案的葉連廣設計師說:「其實田中央也沒有設計過劇場的經驗,我們是在接下這個案子後,劇場內部的配置知識是由雲門的劇場顧問乙太設計公司的林克華老師提供。」

建築的夜間照明也是由專業的燈光顧問給予建議,沒有設立燈柱,而是以投射的方式打在建築物上。

▲葉設計師以圖面說明建築物的方位與結構,透過各種圖面說明更了解建築特色。

▲雲門劇場平面圖©田中央聯合建築事務所

▲雲門劇場剖面圖©田中央聯合建築事務所

▲採訪時所有的燈架正降下調整中,偌大的劇場舞台與國家戲劇院的規模相同,但與觀眾間的距離卻拉近許多。

融入:飲水思源

建築本身依地勢而建,在色彩的選擇上,選用綠色銅板來做屋頂,鋼材主結構也塗上了各種層次的墨綠色,都是為了呼應周遭自然林景。

創作靈感來自與各式各樣的人事物的林懷民老師,對於傳統也非常重視,例如他特別要求將捐款者名字仿照台灣廟宇的傳統刻在牆上,讓每天走過的舞者能夠飲水思源,而這面芳名錄牆,也使得整個建築在顏色設計上,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感覺。

▲走下大平台階梯後,有一個蓮花池,池裡擺上由雕刻家林健成所做、曾是雲門總監的舞者羅曼菲的舞蹈雕像。後方建築則是花語餐廳。

▲園區內特別保留一個火災後留下的貨櫃,作為與過去的連結。

▲從綠劇場往大樹書房的方向走,葉設計師突然帶我們走進戶外廁所,原來是裡頭有個別緻的洗手台,是建築設計師們發揮玩心,配合洗石子建材而設計的。

▲戶外廁所旁的階梯通往王昇將軍的故居,現在改為「大樹書房」,是一個賣書、咖啡和紀念品的地方。據說林懷民老師很喜歡這裡,經常坐在裡面看書休息。

▲走上書房頂部,被綠意盎然的大樹所包圍的露台,是一個看風景納涼的好地方。

陳膺信設計師因為有過建築營建施工的經驗,對於雲門劇場的施工感到非常佩服:「我覺得像葉設計師這樣的年輕人來做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們會受限於過去的經驗,反而他們能夠天馬行空發揮出創意,不會流於匠氣,與一般照營建流程走的做法很不一樣。」看著這棟洋溢著藝術夢想的建築,與葉連廣設計師聊著未來的抱負,讓陳膺信設計師不禁想起了自己踏入設計界的陳年往事,也鼓舞自己要擺脫限制去發揮創意的初衷。

在濃濃的綠意與開闊的視野裡,雲門劇場乘載著許多人的夢想與托付,透過舞蹈來療癒我們的心靈。除了古蹟與老街,開放公共空間讓大家來走踏的雲門劇場園區也將為這個區域帶來更多的藝術氣息吧!

雲門淡水園區

電話:02-2629-8558

地址:新北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6號

官網:雲門劇場

Facebook:雲門

見學觀察家:品楨設計

電話:02-2702-5467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3巷15號2樓

官網:pjdesign.tw

Facebook:品楨設計 PJ Interior Design純粹良域

【撰文:Frances/ 攝影:吳佳容 】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時尚個性風格-設計趨勢》當代風格設計潮流,由我引領
北歐風格-設計趨勢》黑白之中的繽紛,北歐人的色彩生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