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弱」旅行(上)
人們常因為看得見、摸得到的「有形」,忘記了是「無形」成就它的美好。
好比車輪想要轉動,必需將車輻都接到中空的車轂上;捏陶製皿,必需做成中空,才能當盛裝的容器;建築與室內設計更是,一棟房子如果沒有門窗,便無法劃分出房屋與房間的功能。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道德經11》
「有」給人便利,「無」讓它發揮作用。
當藝術設計與生活思想越來越提倡「自然、簡約、返璞歸真」等對比語彙,不妨也嘗試思考什麼是「人工、繁複、化性起偽」。
關於建築,總以能遮風避雨的實用性做第一考量,但進一步細加探究,其實許多建築大師的建築語彙都能同時照顧到人們柔軟的心靈需求,這種婉轉的溫柔便是本期《綠‧建築家》達人對談想分享的議題──《日本建築「弱」旅行,重見黑暗之光》。
我們邀請一直在建築界身體力行的行動建築講師──王增榮,與擅長打造新和風主義空間的《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進行對談,分享他們在日本旅行發現的空間美學。
達人簡介
◎建築講師、策展人──王增榮
王增榮為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編輯、《台灣建築報導》總編輯,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和建築系講師,現任「比格達建築世界」主持人,及建築藝術設計策展人。
「比格達」正式成立於2012年,主要從事建築但非建築事務所業務的所有工作,如建築之旅、建築展策展、展場設計、公共藝術等。
◎新和風主義空間設計師──朱志峰
《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曾赴日本學習商業空間設計,特別擅長日式空間設計,注重和諧、自然紮實材料及細膩手作感,積極闡揚「新和風主義」之空間美學,表現和風溫暖氛圍,其粉絲專頁為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朱志峰設計師在2008年第一次參與王增榮老師的日本建築旅行,此趟品味旅行讓朱設計師更加確信自己在日式建築設計上的濃厚興趣,朱設計師推薦旅行可請老師帶領講解,更有助於知識增長,不致走馬看花。
從安藤忠雄的內斂講起
朱志峰設計師在大阪學習商業空間設計期間(1991~1994)首先注意到以「清水混凝土」著稱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對安藤未受過正規建築教育,靠自學精進的背景極有共鳴,也對其作品相當崇拜。回想國中時期,發現老家西門町來來百貨的日本裝修團隊專業敬業,再再鼓舞朱志峰發展日式空間設計。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參閱報導:《傾聽年輕人!」安藤忠雄對話錄》。
王增榮表示,台灣約在1985年開始普遍認識安藤大師,當時安藤因全球巡迴展來台,名氣早已在歐洲打開。日本1970年代發展商業區政策,加上80年代泡沫經濟造就許多有錢人。安藤忠雄的策略是打造躲在陰暗巷道、不開放、店面很窄的上下三層透天厝,讓人覺得別有洞天。安藤商業氣息較低的作品在泡沫經濟年代得到許多文化藝術滋養較高的有錢人支持,於1980年代在關西週邊設計許多小型商業建築,也算是作商業設計起家。
王增榮解釋,台灣建築大部分停留在感官性、實用性理解,安藤作品恐怕無法移到台灣,因商業建築怕太曲折、太迂迴。安藤忠雄的建築最懂內斂表現,外觀都很樸素,他舉日本茶館文化為例(參閱報導:《「森文茶庵」開幕!藤森照信大師親臨華山文創園區》),進入茶館必需從60X60公分的小洞鑽進,壓縮身體狀態以強迫意識關注人心內在。
「要達到『內斂』,你必需有很強的意志力和較高的文化,如果你能理解就會發現別有洞天。」
──王增榮
▲安藤忠雄‧京都府立陶板名畫之庭,參閱報導:《報池中之畫,全世界首座繪畫庭園「陶板名畫之庭」在京都》。(via)
隈研吾:弱建築、負建築、隈研吾流
Kengo Kuma隈研吾在業界被稱為「弱建築」、「負建築」、「隈研吾流」,常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並進一步融合自然景觀,創造出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日本傳統溫馨與美的建築。
日式建築強調「木頭」的表現,喜歡木頭溫潤質感的朱志峰設計師對木建築有極大興趣,尤其對隈研吾(Kengo Kuma,1954~)的木構造建築深深著迷,他舉「春日齒科博物館」為例,驚嘆日本木工班底的堅強實力,也對其燈光戲劇性嘖嘖稱奇。
王增榮表示,隈研吾(1954)年齡比安藤忠雄(1941)約低一個世代,但出道較早,風格不甚穩定,70年代出道,80年代開始轉變嘗試構造性表現,90年代中期甚至運用安藤擅長的清水渾凝土,直至2000年在日本栃木縣設計馬頭町広重美術館始奠定我們今日認識的建築大師隈研吾。
▲隈研吾‧馬頭町広重美術館,馬頭町広重美術館是展示日本浮世繪畫家代表──歌川広重(安藤広重)和歌川派的浮世繪版畫作品的美術館。(via)
▲歌川広重(安藤広重)浮世繪《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内 庄野》。(via)
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出土一批收藏浮世繪的畫作。隈研吾研究広重浮世繪版畫有許多線條構成,聯想日本傳統建築也多有線條結構,如天花板、木格柵等,這些線條表現出虛實,語調比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輕鬆,被稱為「弱建築」。
隈研吾以鋼構作主要建築框架,再填充木格柵,王增榮認為這種態度很有趣,如同現代西方理念,將牆面打掉,以柱子劃出空間定位;日本傳統以木格柵將一普通空間用很多不同尺度的格子營造出通透漸層,從流通、到半流通、到不流通,意即通俗說法的從自由、到濃稠、到封閉。
西方傳統用石頭堆砌,後期用混凝土建造出牢不可破、上千年都無法腐蝕的建築,人們跟自然對抗、強勢跟自然要一塊地,厚實的水泥壽命至少100年,安藤忠雄常為人垢病的層面正是「以好幾公噸水泥與自然對話」。
相對的,隈研吾的建築創作強調可以隨時更換的靈活度,雖然以木頭作為主要建材,但因使用拼接的集成材,纖維相互交錯,加上有些部分埋入鐵件,比真木頭耐力更強、更牢靠,也妥善發揮人造林機能,不見得是耗費自然資源,木頭又可以呼應日本傳統,意象輕巧。
▲隈研吾‧春日齒科博物館。
王增榮表示,建築界對隈研吾「負建築」的批評層面偏向強調填充,裝飾性較重,這部份是室內設計師可有效發揮的舞台。身為室內設計師,朱志峰回應商業空間的確較需要打造出吸睛度,他看過以釣竿掛衣服的時尚服裝店,十足吸引消費者。
朱志峰:「室內設計師的眼光除了結構,也著重光影表現和材質運用,室內設計較具實驗性,敢作出別人沒做過的裝飾美學。」
以隈研吾在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市打造的星巴克概念店為例,王增榮認為商業行為可以包容強烈設計性來吸引顧客,隈研吾設計的星巴克位於前往神廟的參道上,為連接日本傳統、美式休閒風格與商業性需求,木構造做出特殊性與開放性;又如大阪附近的LV店面,採用具美麗紋路的青色薄片大理石,在晚上微微透光,高貴雅致,符合名牌店高貴有趣的氛圍。
▲隈研吾‧星巴克福岡太宰府店,參閱報導:《弱建築的勝利!「隈研吾流」的木造星巴克》。Photo via隈研吾官網。
親愛的台灣朋友,如果你已被隈研吾強烈的個人風格所吸引,想將類似概念移植到自己家,可能要先考慮到台灣的氣候環境喔!
以日式空間設計為主體的朱志峰設計師表示,木結構建築尤其是較細的木條容易因熱脹冷縮馬殺雞常發生「變形」難題,如要比照隈研吾福崗太宰府店星巴克的木條排列,恐怕台灣人的耐心、韌性和精準度還無法有效達成。
王增榮也補充難處理的「灰塵」問題,強調思考模式不是直接模仿,就像隈研吾的作法,日本傳統木構造組織是否要做成真正傳統的樣子?還是加以轉化,創造出聯想性?
「我們是否能用類似的木構造重新處理?」
※日本建築「弱」旅行,重見黑暗之光─建築講師王增榮X室內設計師朱志峰 跨界訪談(下)
建築講師、策展人-王增榮
FB:比格達建築世界
《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
FB: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撰文:蔡舒湉Lakeisha/攝影:黃聖雯Poppy/圖片協力:朱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