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誠豐製材.博森林業》日本寺社建築製材職人,家族三代傳承的無垢木事業

誠豐製材.博森林業》日本寺社建築製材職人,家族三代傳承的無垢木事業

台灣的林業發展,雖然在1991年政府宣佈禁止砍伐天然林後逐漸蕭條,但有歷史累積的木材產業卻仍舊在民間孕育發展,甚至一代代傳承下去,為了報導更多木材產業職人的故事,見學館團隊特意走訪台灣和日本,參訪木材會館、拜訪木材職人,從選材、加工到利用,以探究木材質產業鏈的價值所在,並見學手作產業的可貴之處。

去年採訪東京和大阪木材會館時,和日本的木材仲買協同組合職員聊到,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木材產業合作依舊相當密切,除了一般建築或室內用材的頻繁採購合作外,還有專為日本神社和佛寺供應百年無垢木的台灣選材職人,成為寺廟整修的背後支柱。透過業界友人打聽,我們找到這家位於台南善化茄拔的製材場,沒有醒目的招牌,是個保持神秘感的專業工場。 

家族三代傳承的製材事業

位於台南的「誠豐製材」由林重男先生創立,林重男算是家族木材業的第二代,當時家中有八個小孩,除了他離家到台北工作,每個人都在家族企業從事木材相關工作。後來他選擇回到家鄉接觸家族的事業,先在哥哥的工廠工作學習一段時間後,1982年獨立開設「誠豐製材」,加入選材、製材的事業供應鏈行列。

「我們從父親的時代開始做木材,當時國內主要的客戶是台糖和台電等公家機關。台電的工作就是供應電線杆上的橫木,台糖則是工廠的建造,當時都是使用台灣檜木的木結構廠房。台灣檜木那時比較貴,加上一般人也不太清楚檜木的價值,因此都是公家機關在使用。」林重男說。

▲第二代林重男於1982年創立的「誠豐製材」,迄今已捱過34個年頭,早期設置的儲木池因為木料流通非常頻繁,已逐漸喪失原本的儲藏功能,成為部份剩餘木料的暫存區。

林家的木材事業除了供應國內公家機關外,也很早就開始接觸日本神社的木料供應。林重男說:「但當時和現在提供尺寸的方式不一樣,日本人不是來買設計好的材料,而是自由尺寸。所謂自由尺寸就是厚度固定,寬度則是依照木材的長度給定一個範圍。台灣檜木大多出口日本,主要是紅檜和黃檜,當時伐木出口的大本營主要在嘉義,台南則是我們家族。」

▲跟著父執輩發展家族木材事業的選材職人,從林重男身上能夠感受到對木材的情感與豐富的經驗,為了穩固百年無垢木來源,甚至前往加拿大設立公司專職原木採購進口。

矗立於日本的台灣千年檜

日本從戰國時代起,因為大名諸藩間的爭鬥,不斷伐木蓋城卻又因為戰亂而被焚毀,因此日本現存的活檜木,最古老的樹齡僅約450年,而台灣卻仍有樹齡2000年的檜木。因此在日治時代,台灣許多千年檜木被運往日本,包括東京明治神宮的鳥居、靖國神社的神門,以及修建京都、奈良的古寺時作為替換木料的檜木,都是來自台灣。

日本國寶宮大工(建築寺社的木工職人)西岡常一曾說:「為了讓建築可以維持千年,選用千年樹木來打造,是大工們的職責。」當年重建藥師寺的金堂與西塔時,在日本遍尋不著千年以上的檜木,西岡常一輾轉來到台灣,在台灣購買樹齡超過兩千年的檜木作為替換木料,於是奈良的藥師寺金堂,便成為最後一個選用台灣檜木修建完成的寺廟建築。1972年開始興建的金堂,圓柱採用古代的建築方式,將一根巨型圓木縱切四等份做成四根圓柱,由於嚴格要求主樑柱不能有瑕疵與木節,為西岡常一進行選材切割的台灣職人,讓日本宮大工見證了台灣檜木的高品質,也成就了當時最厲害的木造建築。

▲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奈良藥師寺,於西元680年(日本白鳳時代)創建,是傳統的伽藍配置,所有的門、塔、堂等,都依照佛教的釋義來設立。

▲1976年重建完工的藥師寺金堂,依二重二閣、五間四面的白鳳樣式建造完成。堂內供奉保留下來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日光菩薩」及「月光菩薩」三尊日本國寶。

在政府全面禁止採伐台灣檜木後,日本缺乏千年老樹的寺社修建,只好退而其次尋找適合的巨型木材,基於過去與台灣職人的合作經驗,儘管已經不再使用台灣檜木,但包括藥師寺等其他日本寺院神社仍透過誠豐製材進口木料,並與林重男家族一起合作、幫奈良東大寺選材和製作木料。當我們前往東大寺為雄偉的木造建築發出讚嘆時,也看見這些木工職人們的集體用心,也理解林重男家族想延續並傳承這個榮耀的動機。

面對時代的變化與全世界保護老樹的趨勢,因應無法找到理想巨木的狀況,日本神社也開始做出一些改變,興建於十二世紀的興福寺,近年的改建就選用了非洲的木材。而誠豐製材目前進口的大多是因應日本業主需求的高級原木,包括加拿大檜與花旗松,這也造就了第三代林炯廷成立「博森林業」專營無垢木的想法。

▲除了採購加拿大百年檜木提供日本神社建築使用,博森林業近年來也開始挑選年輪色澤較深、但較為細挺的花旗松,做為國內建築和室內空間建材使用。

日本寺社建築的嚴格考驗

「當台灣檜木宣佈禁止採伐之前,日本人大概就已經知道這訊息了,他們還提醒我們要趕快去找其他的木材來源來替代,並建議我們去試試看加拿大檜木,我們才從台灣檜木改到加拿大找檜木。」林炯廷說。

▲在加州完成學業後,回國接手家族木材事業的第三代林炯廷,本身是重度蘋果(Apple Inc.)產品用戶,希望將美國所學的電腦和網路系統,應用在傳統行業中,讓古老的技術傳承能逐漸有完整的SOP可供參考。

為了要接手家族事業並賦予創新,第三代林炯廷耗費了許多時間研讀並理解日本寺院神社建築。由於日本寺院神社建築與一般建築不同,有專門的建設公司、建築師和木工職人,對於專精領域的工作要求非常高,也不太輕易妥協。當然在寺社木材的選用上,也有許多長久流傳下來的規矩,例如使用的樹木種類以檜木、櫸木等為主,總共也不超過五種。「我們接觸的商社告訴我們,用在日本古老寺社的檜木至少要八百年以上。這是因為木材本身的物理特性緣故,必須是沒有扭曲的直木,而且他們還會要求樹木要長在山林的那個方向或位置。」林炯廷補充。

▲每隔一兩個月就得飛往加拿大親自選材的林炯廷,每次都挑選八百年以上的加拿大黃檜,經過製材後出口到日本,成為日本寺社建築的改修木料。

相傳日本寺社有一句俗語:「堂塔的興建不是買木材,而是要買山。」以日本佛寺來說,整個佛寺建地稱為「伽藍」,包括所有的門、塔、堂等,伽藍的配置要依照佛教的釋義;同時為了讓伽藍可以維持千年,宮大工們的不成文規矩就是長在什麼方向的木材,就用在建築物的同一個面向,例如生長在山的南斜面的樹,木材就用在建築物的南邊,反之亦同。

另外,生長在山谷的樹木雖然比較粗壯,但是因為沒有面對風雨,木質比較柔軟,枝芽長得多,相對的樹節也多;相反地,長在山巔處的樹木木質比較堅硬,木節較少。基本上,日本寺社對建築看得見的地方會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例如不能有木節。林炯廷說:「當客戶來檢品的時候,他們知道有些地方因為圖形關係最後會裁切掉,有木節也沒關係,我們覺得日本人的嚴格要求是合理的。我們現在依照經驗就知道他們會接受哪些木材、哪些不能接受。」

▲為了符合客戶的指定需求,採購木料時必須逐一確認原木的種植區域和生長方向,並解譯客戶傳來密密麻麻的切割密碼,再傳達給第一線工作職人去執行裁切。

日本寺社對木材有嚴格的規範跟規格,對木材的要求實在非一般人能想像,依照建材的位置,會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樑柱、斗拱、垂木等各個部位,哪幾面不可以出現木節、哪個面有木節也沒關係等,但重要的部位如寶珠柱,四面就都不能夠出現木節。回想過去曾經參觀的東大寺,「正面上去的兩根大柱子就完全不能有瑕疵,這要靠製材技術去克服。」林炯廷說。

誠豐製材之所以能夠贏得要求非常高的日本寺社相關業主的信任,在於他們提供的是一種特製化的服務。木材的處理不是一般的裁切而已,寺社的建築是使用傳統的榫接,有許多特殊樣式,每一個組件的數量不多,又都有其特殊名稱與功能,日本業主會提供寺社要用的各種形狀組件圖樣,由誠豐製材將業主選定的木材初裁成不同的形狀,這是無法用機器電腦化來大量製作的作業,機器沒辦法判斷在什麼位置最適合切割什麼形狀,也不合成本。因為規格特殊,只能靠人工切割,連日本本地的木材加工廠也很難做到符合寺社要求的人工切割。

▲誠豐製材對寺社建築結構的理解是代代傳承的,但有時仍需要透過專業書籍和日方進行溝通,通曉英文和日文的林炯廷在接手後,也希望將這些專業知識記錄下來,並分享傳承給下一代。

以誠豐製材經手的藥師寺整修,從檢品、下單到將木料準備好就花了一兩年的時間,然而寺方並非收到木料就開始著手改建,「他們先蓋倉庫,再把木料放十年,讓木材完全乾燥。」送出的數量大概是兩個貨櫃,一個貨櫃要用上四十根八百年以上的原木。一般寺社大約十年整修一次,但近年來因為日本景氣問題,現在日方無法給很長的準備時間,因此材料都要先準備好,要做到對方一下單,盡量一個月出貨的工作效率。「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聽到機器的運轉直到晚上,工廠機器幾乎每天都在運作。」  

▲現場的裁切師傅必須判斷木材的狀況,依照解譯後的密碼指示,判斷木料是否符合要求,並準備裁切客戶要的尺寸。

▲繁複的特製選材和尺寸要求,只能以人工作業的方式進行,職人們必須快速溝通、專注工作,才能達成日方客戶的出貨時限要求。 

從科技領域回歸傳統產業

林炯廷進入木材業的經歷與父親頗為相似,很早就到美國唸書的林炯廷,大學唸的是電腦相關領域,畢業後也就留在美國就職,直接進入大學時期實習的電腦公司服務,問他當時為何想要回來接班,「落葉總是想歸根,而且我姓林,不做木材要做什麼?」林炯廷開玩笑的說。

在美國學好語言、培養獨立工作的能力,美式作風養成的林炯廷回國接手後,幾乎每個月要去飛去加拿大採購,但他完全沒有在當地觀光或是玩樂的心思,幾乎都是早上到,晚上走,同班機來回。

▲在嚴寒的冬天跳到小船上挑選木料的經驗,讓一開始親自前往加拿大進行選材的林炯廷印象深刻,也知道伐木業的辛苦,更促成他想要珍惜善用每一塊剩餘木料的心意。

他說:「以前年輕時很排斥這個工作,最初到國外念書並沒有想到要回來繼承家業。當時剛回來很不適應這個傳統事業的工作方式,但隨著逐漸投入從頭學起,慢慢理解這項家族工作的榮耀所在,加上透過自己的眼光找到很不容易的木材,也就漸漸累積成就感。」

從事林業製材,如同他父親所說,除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經驗的累積,對林炯廷來說,搭著小船跳到浮在河面上的原木上挑選木頭,一不小心可能就劈腿摔進河裡了;或者在淡季的冬天因為冰天雪地無法開採,如果有好的木材從山上有運下來,就要馬上飛去搶;又如雖然現在木材通常是運到山下供揀選,也有因為木材實在太特殊,而必須跑到林地裡直接挑選,然後請工人砍下來。這些特殊又精彩的工作經驗,其實都是非常辛苦的。

▲選材時只能透過經驗和基礎資料判斷,多數原木是在裁切剖開後才知道內部的狀況,然後依照經驗判斷後續要如何以最經濟效益的方式來裁切。

儘管林炯廷已經非常熟練製材的工作,但看著父親每天在製材場工作的身影,林炯廷覺得自己要學的事物還很多。「製材的技術要實際去做才會理解,書本上只能獲得森林的知識跟理論。一根原木每個人鋸法不同,把一個看起來壞掉的、不好的木料鋸出很好的用途,不管是有沒有賺錢,內心都很高興。因為樹木少說五、六百年、甚至一、兩千年,已經被鋸下來了,能夠讓它起死回生,是我們最高興的事。」林炯廷很認同日本報導文學家鹽野米松在《木材的教導》一書中所說的「樹木有形的壽命雖然在砍伐之時結束,但無形的生命卻藉由木材的利用而重新開始」,他們對木材的珍惜之情,就展現在絲毫不浪費任何一塊木料上。

用專業和創新塑造專業無垢木品牌

穿著最愛的美式風格T恤在工廠工作的林炯廷,也展現他對這傳統事業的變革創新想法。「我們接觸的木材往往超過百年,從祖父時代無垢木就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們把這些木材用在自己的生活居家內,透過木工的巧手用它來製作家具或成為建材,剩餘的木料也思索如何善用,讓它們變身成為鉛筆、雕塑或玩具等各種可能。雖然台灣的木材供給率很低,但溫潤的無垢木應該是大家都可以接觸、擁有的,而不只是日本神社佛寺專用而已。」想讓更多人認識無垢木的好,為台灣人提供最棒的百年木料,林炯廷夫妻便成立了「博森林業」這個品牌,開始為國內建築和室內空間提供百年無垢木建材,希望把創新的基因投入到這個傳承三代的家族事業中。

▲林炯廷夫婦創立「博森林業」專營國內無垢木供應,希望將好的百年木料提供給國內,讓大家也能體會木材質的溫潤,並推動傳統產業的再創新。

我們在參觀製材流程時,一位老師傅在一台大型裁切機上,三兩下熟練地將一塊剩餘木料切出斗拱形,利用手邊的浩(ひろし)巧版來計算尺寸與形狀,這樣的技術令我們大開眼界。要讓傳統產業延續下去,就得找出產業的核心價值與專精技術,如何讓工作者的勞力付出可以換得更高的代價和尊榮,則是新一代接班人的使命。在這樣與機器、木屑為伍的製材工場裡,不讓老師傅的技術面臨斷層,又要讓年輕人願意投入這個領域,就得提供更高規格化的服務,博森林業從選材眼光出發,以打造專業服務為目標,也期待他們的用心能被更多人看見。

▲老師傅用一套自古傳下來的「浩(ひろし)巧版」計算裁切的尺寸,據說每個老師傅都有一套自己的「浩巧板」。「他們切割木材的動作行雲流水,變化尺寸的速度比我們用電腦運算還快。」林炯廷說。

 

誠豐製材.博森林業

地址:台南市善化區嘉北里茄拔1-10號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iromoriforest

【撰文:Frances Wang/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TAF 空總創新基地 - 魅客空間啟用
平易近人退休宅,縈繞宮廷高雅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