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初漆藝》髹塗練技日日初心,實用漆彩挺進國際
捧起盛著熱湯的漆碗,手心著實感受到湯汁的重量以及熱度,揭蓋到入口的瞬間,碗裡幽暗深邃的色澤,即使分不清是湯汁抑或碗的底色,都能讓人看得著迷,碗邊上滲著些微的油汗,感覺湯汁就在手中微微晃動,不斷騰起的水氣讓人預感到了香味,心思也在朦朧間潛入食物的滋味。
這是《陰翳禮讚》中谷崎潤一郎描述的場景。
谷崎潤一郎著迷漆器的陰翳和深沉,日本人也普遍享受暗、在明暗中咀嚼美;而柳宗悅的「民藝運動」,則把日本民藝寫進庶民大眾的生活基因裡。「沒有『黯淡』做為條件,就無法體味漆器之美。」即使臺灣對漆藝的認識不大普遍,仍有人選擇投入漆工藝產業,嘗試將這股光華內斂成為臺灣的美學日常。
「日初漆藝」創辦人陳明宗先是在新店創意島上製漆、創作,幾年前搬進三重工藝聚落持續深耕,今年甫獲漆工藝者職涯上的重要認證「2017日本国際漆展.石川比賽」的肯認,他的學徒也在今年入選「金澤國際工藝三年展」。見學館編輯團隊特地在某個午後鑽入三重巷弄拜訪陳明宗,並邀請設計師們參與,進行一趟漆藝之旅。
台灣工藝,翻轉與重生
台灣有許多百年工藝正被現代人遺忘,僅有少數人堅持著、持續找尋重生轉型的契機,往前邁進。
「台灣工藝,翻轉與重生」,是見學館編輯團隊於2017年所推出的採訪企劃,我們將針對國內工藝職人與品牌展開採訪,並邀請空間設計職人共同見學交流,透過此項計劃,讓更多設計者、消費者認識工藝之美、運用於現代生活的新可能,以及觸發居家設計產業的永續價值。
▲「日初漆藝」創辦人陳明宗。自小喜歡動手做東西,從片場場景、道具製作到工藝系接觸各項工藝,最後遠赴花蓮拜師學藝,選擇漆藝做為一生志業。
▲「台灣工藝,翻轉與重生」計畫邀請空間設計職人共同參與,「境庭設計」總監周靖雅(左3)、吳俊鋒設計師(右1)與「博森設計」總監潘龍(左2)、「杰瑪設計」總監游杰騰(左1),在這場工藝交流中習得漆工藝的原理與應用,碰撞出設計與工藝的火化。
終身匠人精神,找尋一生志業
談起找尋一生志業的歷程,讓人想起赤木明登,他是一位日本當代漆藝家,德國國立美術館將他名列「日本現代漆器十二人」其一。早年從事編輯工作,某次展覽場合遇到輪島漆藝家角尾三郎,對傳統漆器工藝的迷戀開關突然被打開,此後全家放棄一千萬日圓的年收入,搬去日本著名漆器產地輪島,從零收入開始做學徒。
沒有大師的義無反顧,但也許對工藝的執著就是這麼無法解釋,陳明宗原來的工作是替片場製作場景道具,就讀台藝大工藝系的在職進修班,也因此所有工藝都有接觸過,捏陶、琉璃、木工、生漆塗裝樣樣來。直到有段時間因為工作受了傷、長時間待在醫院休養,這段修復自己的時日,剛好給了他靜心思索未來的機會。
「三十歲之後就該找到自己的人生志業,一路走下去了,這是我當時給自己期許。」
剔除掉需要大場地大機具才可創業的工藝選項,陳明宗想起了在課堂上日籍老師展示的漆器藝術與金繼陶碗,想起做木工時第一次接觸到生漆塗裝,「我發現漆工藝≠做漆器,而是『以漆為材質的藝術塗裝』,漆可以跟各種材質結合,是個把所有工藝重新組合再創作的過程,這樣的創作模式很適合我。」陳明宗說。
梳理好未來走向,陳明宗遠赴花蓮向江添昌老師習藝,不只精進漆藝技法也磨練意志跟心性,不論是在大太陽底下不斷來回攪拌、精製天然漆的過程,亦或是端坐在無塵、無空調的空間裡,作胎與上漆的反覆工序,都需要極大的耐力與定力。
反覆靜待,練就璀璨
「臺灣對漆藝較為陌生,普遍會把『漆』跟『油漆、塗料』當成是一樣的東西。」陳明宗說,很多人因為不理解,對漆器甚至漆碗、漆筷常帶疑惑,初接觸時第一句總會問「這有沒有毒?」不論幾遍,陳明宗依然溫和解說,把漆的優點大家:「漆」是成本相當昂貴的天然樹液,結膜後質地堅硬、抗潮、耐酸鹼,絕緣性高,有脾性,要在一定的乾濕度條件下才會乾透;後者是化學製成,藉由溶劑揮發成分快速乾燥。
所謂越難成的越珍貴,漆從汁液的取得到製成漆料再依附於胎體完成漆器漆藝,是一道道緩慢而繁複的程序。
(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漆,古字桼。造字本義是樹木上劃了兩刀所流出的汁液。
漆,即是從漆樹身上割取出來的一種液體,呈乳白色,加以過濾之後稱為「生漆」,具有黏綢性、是純植物性塗料;經過日光加熱攪拌程序,降低漆中的含水量,變成糖飴色半透明油狀物的「熟漆」,又稱為「透明漆」,混合各種礦物質料調和出「色漆」。
漆藝不像其他工藝,即塑即成形,打從胎體開始就要一步一步輕輕磨、細細刷,一層又一層慢慢堆疊,上完一層要等完全乾透後才可再上下一層,有沈金、變塗、蒔繪、雕填、鑲嵌及脫胎等技法,不同的技法同樣講究緩慢與細緻,可單純是一種塗裝,成為家具、食器的天然保護層;也能是華麗而獨一的表面裝飾。
「漆藝好玩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塗裝,也可以利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同時賦予器物天然的保護跟美麗的外衣。」陳明宗接著說,其實漆的表現不是只有極致鏡面,它還有許多呈現方式,像是霧面、凹凸面,能完全附著在任何材質上面,可以霸道地掩蓋材質肌理,也能淡化自己、成全胎體原有的紋理樣貌,相反亦允許讓任何材質鑲嵌在漆上,做出各式各樣的變化。
▲生漆加熱製成的「熟漆」雖然又稱「透明漆」但事實上呈現琥珀色,陳明宗在髹塗之前總習慣先在透明玻璃片上試濃稠度跟色澤。
▲陳明宗拿出教室內的漆板道具,為我們說明打底工序以及演變成效。磨整胎體、固胎、調漆、貼布、漆灰下地、髹漆等過程,鍛鍊漆藝學員的基本功。
▲漆器上的漆色千變萬化,可以透過不同的技法產生各種形樣,最常見的有螺鈿鑲嵌、變塗、蛋殼貼附、沈金等。(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畫作上,不同技法也有各自的美。上排左右兩張畫作採用「沈金」技法,利用沈金刀具刻畫紋樣,在刻痕內填漆,運用漆的黏性沾敷金粉或貼入金箔,表現出刀痕紋路的立體感;上排與中間是「貼附」技法,分別使用貝殼跟蛋殼;下排左右則為「蒔繪」技法,以金、銀、色粉等材料作畫。
陳明宗從小看著從事木工的父親削、磨、切、鋸,變出一樣樣的家具物件,即使到了現在,仍然獨鍾於立體類的創作,「我熱愛漆藝,因為它是一個工藝跟工藝結合的過程。」讓過去習得的工藝能學以致用,因此了解胎體是必須的,理解各項工藝的工序也能幫助漆藝與之結合,「除了可以嘗試各種玩法,這也是我養活自己的技能,可以與不同材料結合、跟不同工藝家合作,製作的範圍較廣。」
▲自小受到木工父親的啟發,陳明宗的創作多以立體類為主,這張是利用廢料角材製作的椅凳,椅面以金箔繪、鑲嵌等漆藝裝飾技法,讓小傢俱別具特色,是他習漆的第一件創作。(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以金箔月影技法繪飾的線香盒,沉著的神秘風采,讓周靖雅看得入迷。
▲各種材質的嘗試也是陳明宗探索漆藝可能的途徑,用鴕鳥蛋殼為胎體,將原本易碎的廢棄物透過天然漆建立堅毅韌性,並以漆藝裝飾轉化為精緻食器,重新賦予生命。(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在臺灣,工藝家創業若只靠創作與銷售,是很難養活自己的,因此工作室成立初期,陳明宗除了接單製作,也從事開課教學,但教學不是只賺學費,更多是推廣成分,讓漆這項材料能被更多人認識,培養大眾對漆藝的美學鑑賞,另外漆藝本身是項獨立的工藝,也可以成為其他工藝的創作助力,像是投入竹工藝設計的「格子設計」林靖格設計總監早期跟陳明宗學漆,除了開啟他對工藝的興趣,爾後他的竹製品全都自己上天然漆,讓漆藝成為工藝的加值技能。
▲文粹新煥系列由銘傳大學品設系學生趙亞紀、李欣怡設計,其中「融椅」與陳明宗合力創作,運用漆藝表現「元曲」的曲調意象。(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陳明宗也嘗試CNC跨領域合作開發,3D設計師利用CNC四軸技術打造的木胎,運用單色髹漆凸顯曲線之立體。(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教學平台,創造水平產業互聯網
教學對我來說,不單是垂直的技藝傳承,更是水平的產業網絡建置。
教學推廣的過程除了讓陳明宗結識不同領域的工藝家,增加合作機會之外,藉由課堂的聚集效應,建立多樣技能的互助網,把他的教室成為活絡的媒合平台。這個想法來自多次赴日本觀摩的心得,前往日本輪島、金澤參訪,他發現這些漆藝重鎮有健全的教育機構跟分工機制,做為產業復興與培養人才的後盾,不論是向單一師傅學藝或是進入漆藝研習所,研習結束後可到老師的工坊進行更扎實的職業訓練,學成後亦可成立自己的工坊。
這些師出同門的工坊平時獨立營運,有大型製作或人力不足時也可彼此支援接應,形成緊密又有情感的互助網絡。「這也是我參加『名師高徒』計畫的原因,藉由收學徒教導技藝、輔導他們獨立,還要教他們怎麼樣在產業中活下去,未來才能相互幫忙、共享人脈。」陳明宗表示。產業要強大,彼此間的連結得更加緊密,傳承對現在的他來說尚早,但他能做的就是讓漆產業能在臺灣持續下去。
此外,今年六月陳明宗也前往緬甸探索東南亞的漆文化。緬甸是個全民信仰佛教的國家,所以在漆藝的表現上,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與風土民情的紋樣,極為美麗。可想而知緬甸擁有健全的漆產業,種植漆樹、生產漆,有豐富的木材資源跟木器加工的產業,分類分工完整專一,但也存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
▲工藝系畢業的蔡雨錚,從「明師高徒」計畫畢業後已經能夠獨立作業,目前在日初漆藝持續研修創作。
▲同樣也是「明師高徒」計畫成員的林祐如,漆畫作品「發光的傷痕Lighted wound」入選日本「金澤國際工藝三年展」( 3rd Triennale of Kogei in Kanazawa)。作品用生漆為底層塗料,研磨與上漆達到板面平整,以生漆作畫,使用變塗、螺鈿、金箔,讓作品具有多重層次效果,研磨漆板推光到鏡面,讓漆的黑色達到深邃才算完成。
▲陳明宗本身已獲獎無數,作品「結晶體」今年甫獲「2017日本国際漆展.石川比賽」入選展出。「國際漆展・石川」是極少數專門以「漆」工藝媒材做為徵選的世界性國際競賽,其歷史自1989年開始,可以說是全世界以漆工藝為職業者的重要認證。
▲「結晶體」以季節更迭為發想,呼應漆藝也擁有豐富的色彩層次變化,設計以現代簡約立體器型呈現,香器以金箔罩明、變塗、蒔粉、拭漆等多重傳統漆藝技法,最後研磨拋光如鏡讓漆色潤澤效果完美呈現。(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反觀漆工藝在台灣的困境,「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物產,很多東西臺灣都沒有,像是原物料如漆、金箔,甚至連髮刷工具等,都必須仰賴進口,成本變高、使用者就卻步了。」但相對也是考驗創作者設計轉向的能力,A成本太高、有沒有B可以替代又能做出同樣效果?此外,漆藝不是可以大量生產的產業,必須仰賴人工,故平台化的技能連結有如雲端組織的概念,可減少人力成本也給予創作者更多時間投入創作,陳明宗也說,就現實面而言,工藝製品的價格都很難壓低,所以他傾向走工坊模式,以高單價、獨一無二的蒐藏創作為主,但另一方面他很希望漆器能進入大眾生活。
器物要展現純正的美。美是「用」的體現,用與美的結合,就是工藝。⋯⋯若遠離實用,就不是工藝而是藝術。——柳宗悅《工藝之道》
工藝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越是靠近大眾越能感受其溫度。這也是日初漆藝有兩條製作路線的原因,有「產品」跟「作品」之分,作品講求獨創性、技藝的極致表現,但產品卻是強調「用之美」、是要與人接觸的。工藝的起源來自人類的民生所需,當時的生產者順應地方居民的需求製作,用天然素材與簡易的手作製造出日常所需的器具用品,倘若工藝背離了它誕生的初衷,成了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擺件,又有何意思呢?
▲漆筷是「日初漆藝」走進大眾生活主打商品。「台灣屬於高溫、高濕度的氣候,木頭容易龜裂及孳生黴菌;而天然漆防腐、耐酸鹼、絕緣耐熱及環保無毒,也具有裝飾效果,是很好的髹塗材料。」陳明宗說明。
▲以木胎製成別緻的小胸針和耳環塗上天然漆,再以變塗或螺鈿的手法,鑲嵌上蛋殼丶金箔丶貝母等作裝飾。
▲這系列的漆小杯,誕生契機始於輪島見學,見識當地職人嫻熟的技藝及木胎的細緻,故採用椀木地職人的木胎,運用車床將木胚切削成型,作工精良,器形優雅,結合天然漆藝在純樸中輝耀著華麗。(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金繼,修復遺憾的技藝
四分五裂的瓷片,在上漆和金銀後,裂紋如同人生歷練般的呈現,金繼是漆的一門修補藝術,無論如何都想將珍惜的物品再次賦予生命的想法中,將殘缺煥發成藝術,從不完美中帶出另一種美景韻味。
漆藝中還有一項很特別的技術「金繼」,是運用生漆修補陶瓷器的一項技藝,源自於日本茶藝文化,最早追溯至十五世紀室町時代。茶道中常說的一期一會,是對人、對物的珍惜敬重之心,所以即使器物破了,也絕不隨便扔棄,而是藉由金繼修補。
金繼又稱「金繕」,讓天然漆成為黏合劑,重新黏合破碎器物或填補缺口,金繼修復特別之處,並不是讓損壞或裂痕隱形消失,反而是將缺口裂縫描以純金純銀,讓缺陷成為不完美中的美,正是日本侘寂美學(Wabi-sabi)的精神。
▲取自漆樹的樹液「生漆」,一旦乾燥後,既堅硬牢固,能耐熱、耐酸、防腐,具有實用和美麗的裝飾性特質。(Photo Credit:日初漆藝)
金繼這項將遺憾變美麗的技藝,也受到香港人喜愛,陳明宗開始在香港教學,產品也在香港的店鋪展售了,三年前香港的土壤文創透過網路發現日初的漆藝之美,先是邀請開課、展覽然後有了品牌合作,共同推廣漆藝文創,陳明宗分享,跟土壤文創的品牌合作確實增加被世界看見的機會,香港是個國際城市,推廣工藝文創的方式有策略性且多語言,帶有濃郁東方文化底蘊的漆藝對香港來說是新鮮的,這表示臺灣漆藝在香港有機會發光,不只期許自己引領大家從不同的文化、技巧丶美學來欣賞工藝,更期待臺灣漆藝能夠持續在國際嶄露頭角,即使此技藝傳自日本,臺灣也可以做出令人讚嘆的漆藝。
▲香港土壤文創金繼教學現場。
見學觀察家:「境庭設計」周靖雅分享
初次接觸漆藝,對漆器有什麼樣的觀察?「漆器很特別,它是建構在深沈之中的光澤,基底要夠幽暗,才能凸顯金泥銀粉的耀眼,它的絢麗感是內斂含蓄的,使用之時也必然散發出端莊嫻雅的氣質。」的確,美的器物能讓人變得柔軟,因為細細呵護自然舉止輕巧,因為深覺美好自然面帶微笑。
「只有實際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這是柳宗悅說過的經典語句,「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來說,這一直是她相當認同且已經落實許久的美學思路,平時就常替公司、家裡添購漂亮水杯、茶杯,喜歡杯具的晶瑩線條以及倒映生成的水紋波漾,藉由喝水道具的改變,讓日常動作變得美麗。
也正因為如此,專注現代宮廷風格的周靖雅更能理解漆器能帶給生活的不同,同見學館參與多場工藝職人的採訪,越發理解「藝術越接近理想就越美,而工藝越與現實交融則越美。(註)」的道理,也看見許多工藝家在「實用工藝」與「美術工藝」之間努力,「那是創作跟現實的拔河,同為設計者,我們只能不斷找尋平衡。」周靖雅深有同感的說。
註:出自柳宗悅《工藝之道》
▲周靖雅觀察,「日初漆藝」的漆器沒有炫目的金銀華麗,卻有著細膩無比的炫麗光芒。
日初漆藝
日初漆藝是臺灣北部的漆器製作工坊。使用取掘於大自然漆樹的樹液-生漆(Urushi)來塗裝器物,天然生漆不同一般化學塗料,漆膜可抗黴菌耐強酸,是珍貴的純天然塗料與臺灣保存的傳統技藝展現。透過在地漆藝技術融入現代日常生活中,體現細膩手作的感質商品。展現天然漆不同樣貌與禪意的生活品味。
粉絲團:日初漆藝
境庭國際設計
「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其作品風格專精於優雅細膩、品味尊貴的體現,透過設計敘述現代宮廷風格的調和與演化,以新的手法來表現精雕細琢,用材質與色彩呈顯貴氣與質感,創造華而不奢的居家情境。
電話:02-2891-2666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31-6號1樓
官網:境庭設計
Facebook:現代宮廷風
【撰文:柯霈婕/攝影:Evan Lin/資料協力:日初漆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