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本埠設計》禾乃川豆制所,三峽合習聚落的空間再造

本埠設計》禾乃川豆制所,三峽合習聚落的空間再造

這是一個老醫院空間活化與協助弱勢青少年再生的計畫。由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禾乃川豆制所,藉由老空間的活用利用,創造社區裡的良食店舖,重新為三峽的地方創生工作形成支撐。整體空間仍維持簡樸素淨,符合豆製品工廠所強調的透明製程、健康新鮮的主軸。室內置入一組新的結構系統,藉白的盒與黑的V形成空間區隔,同時保留著建築物過去給人們的記憶。

70年醫院是老三峽人重要的回春據點,而未來成為在地弱勢及高關懷學生的職能培育空間,同時也是觀光工廠和實習商店,空間策略思索未來使用與空間架構的彼此關係,尊重老空間的再生概念,如老骨新幹般回應老醫院病房空間的特質。

空間之點

病房空間原始的柱式作為結構支撐,柱如同空間中點狀的邊界;原始病房連排的柱列成為一種向性與面向,界定了空間的使用狀態,做為老空間的重要紋理,設計置入一組新的結構系統V dots對映原始結構之點,是結構、是隔間、是內窗、是家具、是展架、也是燈具系統,界定新空間狀態,重新整理新的系統進入空間,也作為新的生活延伸,讓醫院病房變為公益店鋪;讓病房的中央走道服務,反轉為中央使用與製造性空間,環繞面內的參與關懷。

V與盒

保有原有病房空間特質,藉白的盒與黑的V置入於老病房中將空間區分,空間分兩大區-豆製所與餐廳區,白色的盒是為豆製所工廠,及一組黑色V構架搭起新的空間樣貌,透過V與盒探看白盒內的製作,透過V讓餐廳座位與服務區分。

窗景與新口

窗與口也為此設計重要元素,原空間的窗與柱劃定出了床位空間,也是空間層次,連結醫院中庭、走道,打開窗創造新的聚落入口,面對街道也迎向群眾,保留老窗的分割與整理玻璃紋理,V也作為空間室內之窗的創造,網架的比例分割對映窗戶分割,老窗、走道、藍染窗簾、白盒,由外而內又由內而外,活動與窗景間產生層次。

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

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致力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拼湊出全新的生活場景及建築空間,改變人在空間中的狀態。同時重視建築中乘載著許多具有時間意義的空間架構,及其生活樣貌的特性氛圍,並且思考建築初始之美,藉由”整理”來重現老房子,藉”創意”提供新的空間想像,以縫補介面的態度與視角著手景觀、建築、室內、展場設計,針對不同類型與規模之案件,深入挖掘其需求之內部本質與基地之外部狀況,找尋最適切的形式與材料回應其生活最大可能,透過保持平衡的整合與細緻的琢磨,企圖追求具有內斂深化之概念和流暢感知之空間體驗。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133號

http://www.bportarchitect.com

Mail:bportarchitect@gmail.com

Tel:02-2336-5826

 

【編輯:Chris Hsu / 資料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甘樂文創》以愛滋養三峽,社會企業的地方創生思考學
合風蒼飛》Life in Tree House,複層小坪數的創新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