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50位傑出建築設計人的追夢故事】李智翔》藝術的設計設計的藝術

【50位傑出建築設計人的追夢故事】李智翔》藝術的設計設計的藝術

導言:“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為止。 ”(林語堂)心懷夢想不斷追尋才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去感受達成理想後從心底升騰的自信和滿足。而所謂成功的本質,即是獲得預期的結果,只要預期的事情達成,就是成功。

本次主題選取的建築設計人士,在不同領域均有建樹,一路付出心力,收取不同的成功果實。而我們將回溯他們在開啟成功大門前的經歷,與讀文的各位分享這一路的追夢故事,也一同來探尋能夠沐浴勝利光明的奧秘。

世界建築網站Archdaily在2014年4月18日這天,介紹了兩棟位於台北的建築作品,(※參閱:Le Plan LibreThe Vertical Forest )作品中的光影律動,以及活用天井提升建築透氣採光的手法,都讓人眼前一亮。設計這兩棟建築的,是水相設計事務所的李智翔。

▲《Le Plan Libre》,李智翔特別將天窗設計成椎體,利用幾何本身的不規則帶動不同時間的陽光改變在室內的投影,用靜默留白的作畫手法讓空間在安穆的氛圍中平添一份俏然幽默。

▲《垂直森林》,原有建築為保護業主的私密性,無法在外立面開窗。李智翔則在建築內部增設天井,將其活用成透氣與採光通道,讓建築可以如擁有肺葉一般呼吸。

這位半路出家的設計師,在大學裡學的是法語,個人興趣是繪畫。因為“希望去學一個自己喜歡,有興趣又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 ”將繪畫的藝術投射到空間中,先是到紐約和丹麥學習建築設計,而後在工作中踏進室內設計的世界。 2007年創辦水相設計之後,事務所在業內保持著低調姿態​​:規模不大,一年接案量只在10個上下。但是李智翔一路拿到過台灣地區設計界最高榮譽——“金點設計獎”,也曾榮登全島十大設計師之列。

水相設計的自我介紹是:“不斷挑戰各種形態的設計,跨足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及辦公室設計,擅長以藝術觀點創造空間室內設計。 ”如水一般遊走在本土設計界上方,在國際設計收穫了一定的關注,李智翔的設計究竟有何魅力?

看設計的眼光,需要更開放

在國外接受設計教育的那段​​經歷,常常重新被李智翔從記憶裡翻出,細細體味其中的深遠涵義。

紐約老師教給他的第一堂課,是要去不同院系的垃圾桶找材料拼出一幅畫。這很讓他詫異,付了學費就是來翻垃圾桶? !不過他意識到了其中的良苦用心:“後來自己慢慢體會,我覺得他是希望我們在開始下筆之前,先去收集任何可以影響設計、啟發設計的元素。 ”而不是沒有經過思考就馬上填寫答案。

▲因為留學的經歷,早年李智翔喜歡去歐洲參訪,在遊歷建築設計中不斷學習。現在他常帶團隊在亞洲遊學,認真準備導覽材料的同仁讓他再度感受到見學的力量。

設計所要達到的最終答案是什麼,可能設計者本人都未必能預測到。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到發散的思考中去迸發想法。因為學畫的緣故,他不喜歡開宗明義、一目了然這樣直白的表達,富有內涵耐人思考,才是他所希望達到的設計。

▲用材料和環境一同在空間上作畫。李智翔選擇玻璃幕牆來保存藍天的美,也用石料的花紋自然拼接出一道線條流美的牆。

在李智翔的描述裡,設計是:“空間是一張等待上畫的白紙,人、家具、陳設,像畫作裡的色彩,附著在紙上,產生出一些行為和意義。 ”他還會根據使用者的背景,賦予空間一個故事腳本,在設計“影子的香氣”時,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從腦海轉移到空間裡,讓這間精油店變成一場陽光拂過花田留下香氣影子的電影故事。

▲《影子的香氣》,6月間,午後南法的陽光曬著橄欖樹,影子拉長身軀擺動,是這個空間的故事。

他希望空間如同藝術品一樣,在時間的沉澱啟發想像。積年累月,在使用者的生活與空間生長到一起的過程中,一邊挖掘設計師埋在其間的巧思奇想,也能豐富空間的生活意義。沒準,業主還會趕在設計師的前頭找到設計所要轉達的答案。

不要讓設計因為業績的壓力變成產品

像許多創業者一樣,李智翔離開原本工作的事務所選擇單幹,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

▲水相設計,成立於2008年。 “不斷挑戰各種形態的設計,跨足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及辦公室設計,擅長以藝術觀點創造空間室內設計。 ”是水相的設計宗旨。

設計師需要遵循事務所早已形成的設計脈絡進行創作,是行內既定俗稱的規矩。但是在腦海裡翻騰沸滾的想法無法反應到作品中,對設計創作而言,或許只是一場壓抑在腳鐐中的舞蹈。

“有些想法是想要附加在作品裡面,但是在別人公司裡面可能難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

水相成立至今,雖然規模略有調整,但是一直保持在小事務所的狀態裡。 10個人,是李智翔在實際管理中摸索到的最合適的同​​仁規模。案量的規模往往會影響到品質的控制,同仁越多,越需要,他心中的天秤永遠傾向設計深度這一端。他所秉持的,是“希望案子,不要因為業績的壓力變成產品,而不是作品。 ”

▲每位成員都能成長,並且獨當一面,是李智翔的希望。

在他眼裡,設計行業是一條遙不見頭的馬拉松賽道,無論是為興趣或是為獲利而入行的人,都應該沉下心,懷抱久留此行的心,去喜歡這個行業,才能做出長久的個人設計,也才有機會不斷收穫新作品。

和設計長久地生活下去

光影變化是設計中很重要的主軸,李智翔喜歡掌控光影,喜歡極可能讓自然光呈現多變的一面,也在嘗試自己進行燈光設計——已經形成製式的設計達不到他想要的律動多樣的效果,涉足這一領域,他告訴自己可以忍受失敗,只要最後能出現有趣好玩的結果。

李智翔沒有過於遠大的包袱,將精力專注在設計上。但他依然要面對競爭嚴酷的台灣室內設計市場,單純停留在設計室內的層面,是無法有長久的生存機會。所以他想要集合其他領域的設計師,包括平面設計、裝置藝術、工業設計等等,促成一個合作整體,讓各行業的想法在其中碰撞交流,最終激發出的創意,可以反饋到空間設計的層次感上,帶來更具象的體驗感。

市場終將越做越小,如果不走出去,是看不到別人的發展。作為大陸某大型開發商在台灣地區的第一家合作設計事務所,李智翔和水相看到了國外設計進軍中國的現狀,也看到不可居安一隅的未來。 “設計要有全球性的眼光。 ”這句話,是他對自己,也是對設計同行說的話。

“設計要保持純淨,但不能過於簡單;

設計要準確執行,但不能過於工整;

設計要掌握律動,但不能過於輕佻;

設計要掌握細節,但不能過於繁瑣;

設計要保持含蓄,但不能過於艱澀;

設計要表現直率,但不能太過直白。 ”

採訪最後,李智翔把自己特地整理的想法說了出來。因為想讓設計更具藝術美感的心沒有停止思考,因為繼續在設計行業努力的夢想沒有改變,兼職藝術家的設計師理所當然能收穫到今天的成功。  



受訪人DATA

李智翔,水相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室內設計碩士,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建築研究,曾工作於李瑋珉建築師事務所、香港商穆氏MMoser,2011年作品《In honor of Mark Rothko》獲金點設計獎;2013年《Le Plan Libre》獲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住宅空間類複層TID 獎,該作品與《垂直森林》一起獲得了Archdaily的報導,讓台灣地區的作品再度進入國際設計界的目光中。

【編輯:盧佳穎/攝影:陳婧/圖片提供:水相設計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蛻變の建築,關西見學》建築頑童藤森照信新作,融入自然的TANEYA甜點
引領潮流的Shared Office 共享辦公室